【深度好文】在美大学课堂“拖后腿”?如何才能顺利逆袭

 


不久前,《华尔街日报》曾报道中国学生涌入美国大学,却成为了课堂累赘。纽约大学教授表示,中国留学生对她讲课可能造成负担,她需要修改上课内容让中国学生听懂。她毫不客气地说很多中国留学生程度极差。2015年沸沸扬扬的8000名在美中国留学生因学术或非学术原因被开除事件虽然被涉事院校一再澄清,却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留学生的能力确实不尽如人意。

目前,中国留学生学习和语言程度不能跟上课堂进度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少数事件。有留学生曾在网上讲述自己的留学经历:去美国读本科,只需四年就可以毕业但我读了6年还没有进入专业课程。自己不想继续耽误下去就回国了。也有人在国外留学7年,英语能力还徘徊在初中水平,有人留学三年,雅思依然考不到5分。

现这样的尴尬,或许不该一味责怪申请人的水平不佳和中介的过度包装。在生源危机和资金不足的压力下,许多美国高校希望通过中国市场增加收入,并为此降低了录取门槛,这也造成一些校园中到处是中国面孔、一些项目中国学生占绝对比例的尴尬现状。

可以说高校为了收入放宽要求是学生素质良莠不齐的重要原因之一。这部分学生在留学后往往饱受挫折,花着大笔的学费和生活费,却因为英语能力、成绩的差距和对国外社会、环境的不适应,选择生活在一个小圈子里。在这个圈子里,朋友们都是中国人,用不着几句英语。

作为还没出国的准留学生,要怎样做才能逃脱拖后腿的命运?

行前英语强化

英语绝对是留学生面对的最大难关。在各种查词APP和网站的帮助下,留学生在阅读方面遇到的障碍相对较小,但北美课堂动辄要在短时间内读完大部头,阅读速度和理解力仍需提高。在课堂上听不懂或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写Essay思路散乱、语法错误、用词不准确或用词低阶,这些听说写的问题更为普遍。

英语问题到底要如何强化提高?仅靠考托福雅思的提高还不够。在资源丰富的今天,要想学到地道的英文表达,想要多听、多看并不难。许多同学听着前辈高人的介绍,从看《经济学人》、听CNN新闻开始,坚持不了两天就匆忙放弃,原因何在?我只想问:你们看得懂吗?那些话题多关注政治、环保、民主等,内容就算翻译成中文,很多人都不会感兴趣,为什么要强迫自己先尝试最无趣的内容,让自己对英文望而却步呢?

每天浏览浏览Buzzfeed网站,看看上面的美食、猫狗和话题新闻,是不是英语读起来也有趣了许多?去Eonline看看明星八卦,会不会不那么枯燥?如果觉得这些太低端,就去看看人物杂志,名人故事你会喜欢的。如果你非要听新闻台,那么也不是非要听政治新闻嘛,找一些说生活琐事、家长里短的栏目追着听吧。这些内容更生活化,词汇更“家常”,使用率更高。因为家常,学生也更容易坚持。

对于美剧,很多人自欺欺人地觉得看美剧学英语没有什么不好啊。其实看美剧的确是学习英语的好办法,很多美国文化和社会背景都会出现在美剧中,这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过,大多数人看美剧的目的是学英语,但最后关注的却是剧情走向。

所以要想真正通过美剧学英语,建议大家用英文字幕,反复回看同一集,首先尽量听懂,然后着重关注语言表达和情境,积累动词的用法。如果能力不足,其实也可以从动画电影入手,这种电影情节简单,词汇不难但有很多活用,适合英语积累。至于听英文歌学语言,不推荐。你会发现你学会的就那么几个词,倒是旋律徘徊在脑海久久不散。

无论用哪一种或哪几种学习英语的方法,都请坚持。除了虚无缥缈但许多人都没有几分的天赋,语言学习更多要靠时间和毅力。投机能应付某一次考试,却无法真正提高能力。

不少人都会在出国后先读语言课程,不得不说,在全英文的环境下加上学生努力,英文能力提高更快。但语言课程费用高,一些学生由于刚出国还未适应,加上外国教师的英文教学方法和国内差距较大,在国外学习语言也可能适得其反。

对于你要去的地方,你了解多少?

大多数留学生最终进入的学校并不是牛津剑桥,也不是哈佛或MIT。然而就算是这些赫赫有名的学校,学生除了知道它声誉在外,还了解什么呢?比如哈佛大学在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市,说出来你是不是有些惊讶?

关于留学的院校、就业情况、专业情况、所在城市的地理、社会环境等基本要素,准留学生其实都应该进行了解。有人会说,这些情况在开放日或新生Orientation(迎新会)都会介绍。但国内学生少有参加国外大学开放日的机会和资金,迎新会则要在报到之后,时间太晚。我建议大家在行前做好功课,充分探索这些信息之后,你会发现你即将前往的学校不再那么陌生,而这个过程中,通过大量接触英文资料,阅读也会有一定提升。

在信息搜集方面,可利用的最主要的资源就是学校官网和谷歌。学校官网是最权威的信息来源,学校规模、历史、通识教育、课程、学生服务等都有涉猎。

对于谷歌,建议大家购买VPN服务使用。能用谷歌之后,到底要搜什么?我建议大家从地图入手。一些学校网站就会提供虚拟地图,类似于地图街景模式,你可以先查看学校和周边环境,留下大致的印象。当然,谷歌地图街景也是了解学校的好办法。除了直接查询学校位置,地图上当然也能找到学校所在的城镇。在地图上能看出什么来?其实首先,通过地图可以了解到城市的位置,是内陆是沿海、是平原是山区、学校附近有哪些大城市等等都可以通过地图进行初步判断。

一些学生对留学地认识匮乏,有时有人问我:“加拿大冷吗?”“美国冷吗?”这样的问题让人无从回答,要知道加拿大是世界第二大国家,温哥华温暖多雨,埃德蒙顿的冬天最冷能达到零下30-40度。美国更是如此,佛罗里达州是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美国东北部则冬天干燥寒冷,气候的差异当然会影响学生的行前准备。还有就是充分了解留学地的就业状况和经济发展情况。不少人实习和毕业后就业都会留在留学城市,就业情况会对未来发展产生不小的影响。

文字资料也好、图片视频资料也罢,能搜集到的内容就多了解一些。一些城市也会有中文的本地论坛,行前也可以多看多问,已经移民或留学的学生会提供一定帮助。或许有人有疑问:知道这些信息到底有什么用?当然有用,留学面对的绝不止是一方小小的校园或是一间教室,而是一整个国外社会。留学的意义也绝不只是学完课程、拿到文凭,而是开拓眼界,为未来发展寻找更多可能、提供更多选择。

当你踏入一个陌生的地区,对它一无所知、“两眼一抹黑”地向前走时会让人产生一定恐慌情绪,让人想要逃避逃离。曾听一位寄宿家庭的白人男主人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14岁的中国女孩在到达寄宿家庭后终日以泪洗面,根本无法和寄宿家长有效沟通,这何尝不是心理准备不足造成的恶果?相反,如果做足功课,了解一所学校、一个城市的过程更像是印证和修正自己已了解的内容,并不断有新发现。

真正的北美课堂是怎样的?

没踏进校园之前,你永远不知道真正的北美课堂是什么样。这句话在MOOC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已经成了伪命题。早在十多年前,美国名校公开课在国内院校的FTP平台悄然流传起,国内学生就有了一睹真正国外课堂风采的机会。而如今,随着MOOC的发展,更多学科门类的入门课程在Coursera、EdX或Udacity等慕课网站上线。

MOOC课程和公开课相比,学生的参与感更强。它有固定的开课时间,学生需要完成作业,一些课程还有课堂互动,需要回答问题或进行讨论。能在MOOC平台上开课的教师基本都是本校牛人或业界泰斗,“出品”的课程亦是精品,能够不花费一分一毫就跟随名师学习,这样的机会谁不要呢?

除了知识性学习,MOOC能够给准申请人带来的是真正的课堂体验。老师用正常语速进行教学,你能听懂并跟上进度吗?当老师讲课的方式不再围绕划重点,你会习惯吗?你能准确理解作业内容并完成吗?当你跟随MOOC学习毫无困难时,相比你一定不会成为拖后腿的累赘。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完成MOOC学习是可以获得证书的,虽然MOOC学习成果并不被大多数院校承认,但对申请有一定辅助作用。

除了在线MOOC方式,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一些游学项目也能带你领略真正的北美课堂。游学项目一般为期1-4周,这种游学一般可以入住当地家庭或大学宿舍,插班进入大学课堂,去多所名校参观。不过需要提醒的是,目前一些游学项目并不规范,市场鱼龙混杂,游学沦为只游不学,或出现安全问题、相关公司没有资质等,仍需仔细甄别,清楚了解行程安排后再做决定。

人在国外如何弥补劣势?

一些学生选择出国是为了逃避国内高考、考研或就业压力,不过,语言和能力上的不足并不会因为出了国而消失。出国之后,新环境以及和国内不同的学习压力、语言压力让一些人无法适应,选择只和中国学生为伍——和中国学生同吃同住、一同做作业,于是英语没什么提高,各地方言倒学得不错。

一些人留学多年,点一份三明治依然只能用“This, this, no this”这样的碎片英语表达自己的点餐需求,让人错愕。不过躲在中国学生堆里并不能解决问题。成绩差、抄作业、找枪手买论文、替课替考现象的出现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其实除了收费不菲语言学校,大学里是有不少值得一用的资源来帮助有学习问题的学生克服难关。比如很多大学图书馆都有写作中心,通过预约,学生可以获得一对一指导,Essay怎么写、APA格式MLA格式是什么,这些内容都会有讲解。除此之外,一些院校还配有学业顾问,顾问分为教师和同辈学生顾问两种,当学生遇到学习问题或在跟踪系统中成绩低于毕业标准被学校监测到之后,学生可以主动求助或被校方要求接受顾问的帮助。

想脱离身边全是中国人的“围城”,想跨出“教室——食堂——寝室”的一成不变的三点一线,大学里还有很多新奇有趣的社团可以参与。如果把眼光放得更远,校园之外则有很多公益组织和志愿服务可以丰富个人经历,结识新朋友。通常情况下,所在城市或小镇也会组织一些活动,可以多多参与,体验当地文化。

中国留学生成为海外院校的“摇钱树”的同时也被嫌弃为“累赘”,这样尴尬的情况需要校方加强对危机边缘的学生加大帮助力度,提供更多资源,同时,学生个人也要努力提升语言和学习能力,跟上“大部队”的节奏。如果能够收起“花钱和时间交换一纸洋文凭”的留学功利心,留学或许能为中国学生带来更大的收获。

作者于娜:加拿大达尔豪西大学(Dalhousie University) 与国王学院大学(University of King's College)新闻学硕士毕业。新东方网自由撰稿人。2011年DIY自主申请出国,被Dalhousie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King's College, 美国肯特州立大学(Kent State University)以及怀俄明州立大学 (University of Wyoming)的新闻专业录取。

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最新留学生活资讯


    关注 新东方托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