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吃多了索性吃到底,否则何以慰藉那饿了多日的肠胃?|幸福课

 

恶习之所以难改,就在于你允许大脑一次次重复往昔。不论你是摔罐子还是摔碗,每一次放纵,都是在强化坏习惯,从而让好习惯更难以养成...





"

恶习之所以难改,就在于你允许大脑一次次重复往昔。不论你是摔罐子还是摔碗,每一次放纵,都是在强化坏习惯,从而让好习惯更难以养成

"

有时你会怀疑宇宙中存在一种神秘超能,名叫“及时掐灭任何减肥苗头的运命之力”。这种邪恶力量连“两周一斤”这样谨小慎微的志向都不放过——刚要开始数着菜叶吃饭,立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吃喝乎。肉来天地皆同力,脂去英雄不自由。今日热量已爆表,何以解忧?惟有埋头吃吃吃。

这就是节食悖论。你给自己定下严格热量线,依靠毅力抵抗了饼干蛋糕牛肉干巧克力,意志力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考验,终于在一个午后的冰淇淋上溃不成军,然后你想,“完蛋!今天的脂肪超了游离糖超了总热量肯定也超了。算了!今天就放纵不节食,反正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明天,至迟后天,以上流程重复一遍。

节食者一旦吃过头,就会比非节食者吃得更多,心理学家管这叫“反调节进食”(Counterregulatory Eating),俗名“去他的效应”(What-the-hell Effect)——其实就是破罐子破摔。既然吃多了,索性吃到底,否则何以慰藉那饿了多日的肠胃?在实验室里,节食者一旦喝下两大杯高热量奶昔,突破了“今日限额”,就会变得对烤饼、曲奇和冰淇淋来者不拒。他们的大脑自暴自弃,完全不想知道自己后来又吃了多少。吃多了的节食者会接连吃下小三明治,在被问到“你刚吃了多少个”时则张口结舌。

除了“破罐子破摔”,还有个效应,叫“好罐子摔碗”。

这次你兢兢业业、依靠坚强毅力抵制了饼干蛋糕牛肉干巧克力甚至冰淇淋,你忍不住称赞自己,干得好!今天这么棒,值得嘉奖!奖你……晚上就不用运动了,躺在沙发上看3集连续剧、吃点炸鸡配啤酒……



好吧,我承认,“好罐子摔碗”是我编出来的名字,这种效应真正的学名叫“许可效应”(Licensing Effect)。社会学家发现,人们会下意识地把做过的好事当成做其他坏事的许可证——我工作刻苦,就有权回家发怒。我汗如雨下举铁跑步,那吃顿大餐,应该也是可以的吧?

不可以。

假如你没有严格的节食计划,你会注意身体发出的信号——“我饿了”或“吃饱了”。然而,万一你定了精准计划,那你就会忽视内在信号——因为监控系统已经转向了卡路里和运动量等外来信号。这时,一旦你因为任何理由放弃监控,不管是因为“我今天做得真棒”还是因为“我今天没希望了”,那么完蛋,外在内在信号统统失灵,你会吃下比平常多得多的食物。假如你靠着记账省了半个月钱,然后决定放松一下——接到账单发现这个月花得比上个月还多时,不要惊讶。

恶习之所以难改,就在于你允许大脑一次次重复往昔。不论你是摔罐子还是摔碗,每一次放纵,都是在强化坏习惯,从而让好习惯更难以养成。

减肥需要控制热量摄入,每天记录吃下的热量和体重。这些措施都对,但你必须学会避开“去他的”陷阱和“许可效应”陷阱。顺便说句,“今天效率不错,稍微玩一下再工作”和“今天效率太差了,干脆玩吧明天再说”的结果是一样的,都通往无止境的拖延。假如你不想每天收获一地碎片,最好既不摔罐子,也不摔碗盘。

如何避免“破罐子破摔”和“好罐子摔碗”?

错误做法

正确做法

将短期目标当成全部,一旦成功就用放纵来嘉奖自己,一旦失败更是直接滑向放纵。

时刻提醒自己长期目标。不论短期目标是成是败,都要为长期目标而努力。

专注“避免”,只制定“不能做某事”的短期目标,如“不能吃甜食”。

制定“获得性”的短期目标,如“连续不吃甜食的时间已超过24小时”、“今日高效工作时间已超过3小时”。

以“自我控制”为目标,视“失控”为全盘失败。

以“自我调节”为目标,知道理想数据,以“尽量靠近这个数据”为成功。

相信自己要么成功,要么惨败。

相信自己只是尚未成功,能一次次重振旗鼓。

 文|游识猷  插图|Nath
编辑|翁倩 rwzkhouchuang@126.com



    关注 南方人物周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