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服务业还是零售业,“最后一公里”是未来的主宰  校友分享

 

未来的颠覆者已经在把资源集中在“最后一公里”,从送货,服务落地,品质都是要有保障的。...





未来的颠覆者已经在把资源集中在“最后一公里”,从送货,服务落地,品质都是要有保障的。不论服务还是零售行业,最后一公里是绝对的主宰。

重新创业怎么选切入点
二十多年的从业经历,现在自己创业,我肯定要选择做对得起自己的事。我是1989年进入零售行业,在1996年进入百安居台湾,前15年基本是在外商系统工作,都是与零售相关。最近两年,中国大陆迎来了品质消费的时代,在收入发展明显提升的过程中,环境被破坏得很严重,需要有更多的人关注。所以我就选了有机这个细分行业,定位中高端垂直电商跟实体渠道配合。

目前,全球有机食品市场在以年均20-30%的速度增长,有机农业在欧洲和北美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但是在中国境内有机食品销售仅占食品销售总额的0.02%,与发达国家有机食品国内消费总额2%相比,相差达100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未来消费者对有机农业期待值会增高。


可媲美欧美的江西婺源“生态明珠”月亮湾
放眼欧美的有机产业,都是以小众品牌为主,每个品牌市场占有率都不高,我就采用比较擅长的集合模式,全程跟踪展示商品的溯源,更多是引进台湾的有机产品,以大陆为主体市场。其实,对这个领域还是会有一些观念上的冲突。

就像为什么大家要去日本买马桶盖,就是希望获得好的品质,目前大陆面临的问题是品质跟同等类产品比较没有竞争优势。其实,松下热卖的马桶盖产自杭州,“杭州下沙是洁乐品牌的工厂。好不容易造出来漂洋过海出口到日本,又被大家背了回来。”
东方美学复兴“难市场化,偏小众”,如何破?
谈到品质,根子是在文化认同上,本土产品要给用户“九层之塔,起于垒土”的踏实感。一部分人会试图回归西方寻求,但其实东方美学一直都在,只是没有在品牌和产品中彰显本身特有的底蕴。台湾有一个服装品牌“夏姿.陳”,在法国时装周都获有口碑,它提出的是宋式深度人文美学,很多人不断尝试在市场上展示东方元素。


Shiatzy Chen 2014巴黎春夏发布
而文化认同度跟跟社会发展,跟经济发展有非常大的关联,大陆更多地落在了“快”,逐渐会从思维上改变。不管再怎么西化,我们还是脱离不了最基本的内核。早期台湾文创行业在发展时,处于小众的定位,逐步被更多人接受之后,更多的人参与进整个文化氛围,产品获得了口碑,如果创作不能商业化,普及性高不起来。

所以,教育市场,进行差异化竞争,达成一个产业整体配套还蛮难的。在这点上,台湾有非常多的团体配合,包括协会,教育体系,甚至政府也有很多支持。我感受到的,在大陆搞文创园区背后都是在搞地产,大家分租,最后变很冷。事实上最关键的是内容,要有很多团体去沉淀。像购物中心,早期很粗暴地做,要走向集合式体验的话,还是要思考有没有过硬的内容支撑,不然很难生根。

这时,耐心跟新理念就变得很重要。我参与主导了一个NGO组织叫“1881”,针对在外工作的18岁到81岁的台湾女性,靠着几百位姐妹,希望把台湾文创业引进大陆,跟资本对接。今年是第三年了,我们还是亏钱,但文化认同最重要的是要培育,要给时间让种子发芽。做这种事没有一点傻性,是根本坚持不下去的。

台湾《远见》杂志曾对文化创意产业做过问卷调查,当问到台湾的文创产业中哪个最有潜力壮大并走向世界,35.6%的民众选择了创意生活产业,排名第一。经过10来年的发展,台湾文创产业形成了五大支柱:1、动漫创意;2、精致农业创意;3、新媒体产业创意;4、现代陶瓷业创意;5、产品设计创意。
学台湾文创背后的品牌四原则
我在打造有机产品时,是要一起共创品牌,切中高端的人群,做主题性质的国际电商。最近我开发了一个厂商,就两个SKU(库存量单位),感觉他们做了五年很辛苦,但他说可以一直存活,就很骄傲了,而且五年来没有拿过投资的一毛钱,我对这样做产品的人非常敬重。包括奥地利的一个清洁剂企业,雇佣弱势团体来做产品,我非常愿意花时间帮他们开拓市场,所以不会感觉累。以前做企业,习惯了每天早上出门就开始想,满脑子的问题等着解决。

垂直型电商或是以社群电商为主体发展出来的电商模式,将是未来的大趋势,其实有些趋势跟台湾很像。今年很多平台电商都在喊增速放缓,面临比较大的压力,去年帮一家垂直电商做顾问,我发现他们增速反而没有减少。从消费者的角度,价格战竞争之后,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而现在客户选择倾向更加明显,所以我做以内容为主导的垂直电商,在内容上跟用户沟通非常多,慢慢地接受了更多不同的声音,就会愿意买单。

类似蜜芽宝贝等典型细分市场的垂直电商会越来越多,最近运动型的垂直电商也很火,一天就可以卖掉上千双的运动鞋,这在实体店难以想象。未来更多跨界地品牌合作将带领产业的国际化大移动。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品牌都在走全渠道销售,选择资源集中往哪里挂靠非常关键。判断的依据是回归原点,即回归到产品和服务,在线上没有体验,没有品牌的支撑度,集中到电商也不好做。
品牌要抓住四点:市场变化的节奏,品质,对客户的关怀和持续创新。我在服务的一个品牌叫膳魔师,以前是德国公司,它虽然主打热水瓶,却不断地去开拓并超出用户的需求,110年了屹立不倒。每个品牌的速度不一样,市场定位也不一样,所以不论线上线下,调整好自己的步骤,完备内外供应链是最关键的。
以用户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
先要把价值链摸清楚,你的品牌要提供给消费者什么价值?接着再设计选择战略,但过去大家更多的是以数字为导向。

比如你赖以生存的存量怎么保持?预期五倍的增长怎么来?我看很多互联网企业这几年冲上去,又跳下来,这跟在我长期以来接受的西方商业模式大不一样。有些时候成功很偶然,而能持续地成功才是关键。

我认为,未来的颠覆者已经在把资源集中在“最后一公里”,从送货,服务落地,品质都是要有保障的。不论服务还是零售行业,最后一公里是绝对的主宰。

比如膳魔师在大陆的销量领先所有竞争者,关键是在互联网销售上领先了,线上增长同时,线下业务面临着被挤压的局面。但同样也有很多机会,因为新产品的开发,需要在线下给消费者更多体验。线上和线下,就像空中部队跟地面部队,同时把盘子越做越大。

“互联网+”是无法改变的事实,理解商业的本质以后,如何让组织形成有力的支撑,还是你如何去看待员工,让他扮演什么角色,明确要带领员工走向什么样的成功?



台湾有很多企业是传承了四、五代的,我们中欧EMBA班有一个同学,叫“郭五代”,到中欧念完书,就去日本米其林餐厅学厨艺。我就问他,你为什么要花钱去念中欧?他说是打开眼界,但坚决不是为了换行,他家世代做绿豆糕,他去比赛还得过冠军。后来,我跑去他的博物馆,看他手上拿了本书,管着“小小”的面包店,他对我说“我就是要把看我长大的那些邻居(用户),他们的胃照顾好。”

如果没有想做几代人的事业心,就不可能有工匠精神,就不会期待可以创造出令用户惊艳的产品。因为这就是选择的结果。

来源 | 正和岛内容部

作者 | 杨不悔
台湾论坛精华
O2O战场尸横遍野,这几只独角兽怎么突围?
O2O再新奇再特别,还是离不开“商业的本质”


▼ 更多品质内容


    关注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