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畅通到飞起!这项投资22亿的工程要建11个出入口!

 

这是亚洲最复杂、最华丽地下综合体!昔日光谷大转盘将华丽蜕变!...



长江日报记者昨日从武汉地铁集团获悉,开工建设近2年半的光谷广场综合体预计将在今年8月底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目前地下结构已经开始顶板浇筑。据了解,该工程还将在转盘范围内新建11个出入口。这个亚洲最复杂、最华丽地下综合体的面纱正在一步步揭开!

作者:长江日报记者张晟 通讯员刘丹丹 高仕红 刘永林



建设中的光谷广场综合体 长江日报记者刘斌 航拍

光谷大转盘
武汉人再熟悉不过了
早已成为大武汉的地标性景观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
这片区域已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


昔日光谷转盘 图片来源:东湖社区网友@望江兴叹
然而
正是由于高校众多、商圈环绕
巨大的人流量、车流量
使得光谷转盘常年是武汉的“堵霸”之一
“理想模式”
“日常模式”
“节假日模式”
……
几年前
被堵怕了的武汉人终于迎来了好消息
投资22亿元,工期1440天的
光谷广场综合体工程横空出世
在去年5月,光谷广场迎来爆破
这场“
大手术
”又迈进了一大步
这项工程有多庞大?


据了解
项目主体结构施工开挖深度达34米
比目前武汉在建的最大地铁车站
——阳逻线后湖大道站还深4米
为了建成这个综合体
需开挖的土方量达180万立方米
建设体量相当于20个标准车站
最终会修成什么样?


地上公园小桥流水,地下走廊可购物娱乐。这就是光谷广场未来的样子,总建筑面积相当于一个半中山公园。



根据规划,光谷广场综合体的设计理念是“七彩空间,光谷童话”。站内采用七彩色铺装,中厅顶部为旋转风车造型,光谷广场建成后地面有七彩玻璃,阳光穿透后能射到地铁站内。

综合体地下一层有45米宽的圆环形人行通道,近2万平方米的通道内最少能满足每小时24万人次穿行。乘客进站乘车后,能看到地铁9号线的夹层站台,列车仿佛悬在头顶上运行。



地下空间公共走廊将分为三层:

最下层,地铁轨道、地下停车、市政管廊安排有序,该区域将有地铁11号线、19号线等线路经过,地下空间设有4个地铁站;

中间层,公共通廊配合商业体,让人们在不受风吹日晒的状态下惬意步行;

最上层,公共绿地、广场和道路连为一体。车行、步行、轨道出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一个三维的立体模型,让光谷广场综合体的真容更清晰。



建成后的地下空间,将覆盖中心城核心区域近50%的面积,核心区将承担光谷未来“主中心”的功能。

项目建成后,光谷将成为地面地下、室内室外、功能布局、交通市政四维一体化的“立体城”,联通光谷五路两侧街区的地下层,项目建成后,将各种交通设施与开放空间顺畅连接,提升土地价值,带来“中国最长的地下空间走廊”,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地下空间利用开发的典范。
这是地上
这是地下


长江日报记者昨天还了解到,为了应对光谷广场地面和地铁站巨大的人流量,光谷广场综合体项目将在转盘范围内新建11个出入口,其中含改造已有的光谷广场站E出入口。
将会带来哪些改变?


未来,光谷广场综合体的功能将会有很多,但解决交通堵塞问题,将是它的重要作用。



查阅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可知,未来2号线南延线、9号线和11号线将在光谷广场会聚,其中9号线和11号线将在光谷广场的正下方实现换乘,站台也将设置于广场地下。

11号线全线西起蔡甸柏林,东止光谷左岭新城,全长约68公里,设站34座,是武汉市目前已经公布的最长轨道交通线路。该线路从光谷广场出发后,到达地铁11号线东段的起始站光谷火车站。

2号线南延线则是光谷地区的一条轨道交通大动脉,从光谷广场到高新六路和光谷一路交会处附近,能实现大光谷地区与天河机场的直接连接,是贯穿武汉市南北的大动脉。

地铁9号线则是远期规划线路,大致方向为植物园至江夏。

还有有轨电车T1线起于光谷广场综合体附近,止于凤凰山一带。T2线起于汤逊湖城铁站,止于九峰一带。两条示范线在中段互通立交进行融合,实现网络化发车和通行。

此外,光谷综合体还修建了公路市政隧道,分别是1270米珞喻路公路隧道和680米鲁磨路公路隧道。



未来,项目建成后,地铁、汽车在不同的楼层各行其道,互不交叉,可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车流拥堵状况。

对于开车的人而言,走珞喻路东西方向,或走鲁磨路—民族大道南北方向,均可从地下市政隧道快速穿过;如果要转弯换道,还是可以从地面车道绕着转盘走,而且不同方向的车流也不会产生交叉。
想想就有点小激动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
堵在回家吃饭的路上啦
如果你也期待光谷转盘的华丽蜕变
快来点个ZAN~
我要上封面



欢迎推荐和自荐,一张照片+一句最想和大家分享的话,发送到邮箱cjrb027@qq.com(请同时提供姓名、职业、联系方式方式方便联系)你就有可能成为第二天长江日报官方微信《早安武汉》的封面人物哦,月度最佳封面人物奖励1000元,年度最佳封面人物奖励10000元。
出品:长江日报融媒体中心  编辑:王戎飞  校读:刘永杰
报料&投稿:cjrb027@qq.com
转载长江日报原创图文须授权并注明出处


    关注 长江日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