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维修外包到三级维修承包模式,你了解么?

 

设备有病得医,药不能停,医不能缺。在工业企业向智能化、自动化不断升级的发展趋势下,制造系统所容...





设备有病得医,药不能停,医不能缺。在工业企业向智能化、自动化不断升级的发展趋势下,制造系统所容许的可用度会随之提高,缺医少药的一问题会更显突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许多企业开始探索维修外包,利用社会专业维修力量进行解决,这也是制造业分工必然的趋势。笔者依据以往经历和见闻,先谈谈维修外包的困惑。

1、常见的维修外包,是将部分或全部维修业务,按照协议规定,全部委托给第三方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却经常会出现使用方抱怨维修响应不及时,维修方抱怨使用方要求多。或者在人员安排不足,或者在结算时出现扯皮。

2、大一点的企业,也会有内部维修的外包,这种模式也存在相似的问题,只是相对来说,相互的理解更多一些。

3、维修外包,其实在每个企业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般限于一些具体业务的工程类,或单项维修的外包,这当中也会出现监管问题或超预算情况。

由于受到经营管理者对设备管理有着“又想马儿跑得快,又不给马儿多吃草”的现实情况,好似这个问题到了无解的程度。凡事总是答案,我们是否觉得以上的问题其实似曾相识,设备维修和生产管理不同样存在以上问题么?而问题的答案,则和TPM认为的那样,需要首先拆掉生产和设备的那堵墙。如果不是这个先决条件,执意的推行维修外包,只会把冲突释放到最终环节上,最后可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得不偿失。

人吃五谷杂粮生百病,设备用于生产就避免不了故障。人在日常生活中,头疼,发热了会吃点买点药自己吃一下,平常也会注意饮食,适当锻炼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注意休息等方式来减少生病,确保日常工作生活不受到大的影响。也没有说有事没事找维修外包(往医院跑)。这样梳理一下,是不是答案已经很接近了!矛盾在哪,问题就在哪,答案也自然在哪。设备管理的主体责任应该是生产作业线,不管故障处理效率如何,还是维修费用发生多少,最终承担有效产出损失的,还是生产作业线组成的生产系统本身。为此笔者提出三级维修承包模式,供大家参考:

第一级,设备管理责任承包。这一级承包是由作业线负责人承担,首先将有效产出(注:不同作业线指标有所差异,之前文章中有描述)和作业线维修费用进行挂靠考核,只有买单,才会重视日常设备维护和正确操作,减少操作异常故障发生,及时发现和处理小的隐患,发现设备的不良,并进行及时反馈。

第二级,工厂级的设备维修内包。这一级是由设备部门负责人和下辖的专业组进行承担,将平均有效产出和工厂整体维修费用进行指标挂靠。促使其强化对设备进行社区级的体检,故障响应,预测性的维修,并通过相关分析类数据(前文中有详细描述)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方法和作业规范(涉及知识的沉淀)。条件允许的公司,也可以将备件采购内包到设备部门,避免采购部门不懂维修业务流程而带来的弊端。

第三级,维修外包强化。由于受制于技能和成本的影响,企业不可能养一帮高技能壮大团队。所以维修外包是必然存在的。工厂设备部门,可将不擅长的维修具象业务,作业线分布匹配预测性维修内容、改造事项以单项招标或按照服务时限的方式外包给第三方团队来实施,并依据产线的相关有效产出指标和设备管理相关指标纳入到合同内。从而强外包维修的责任和服务能力满足。

可以看出三级维修承包模式中。最关键的还是数据,企业方可以导入精益和TPM管理咨询介入,进行优化梳理和人工数据统计分析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数字化工厂建设来实现。从商业模式上来看,单独的咨询和数字化工厂,依然是做加法的过程,这一类维修外包发展是非常缓慢的。而通过SAAS级的数字化建设,能快速形成规模,进而推动整个倾向预测新维修的工业服务生态形成,维修外包也会迎来规模发展效应,必然会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发挥最大的作用。


    关注 设备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