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不care,但评级调降的后果有多严重你造吗?

 



从历史经验看,评级被调降都是相当可怕的事,因为它给了全世界一个极为不佳的预期警告,往往一个原本不是非常严重的问题,通过市场情绪而出现无限制的夸张和扩大化,最终形成评级连续调降的恶性循环,成为灾难的助推器。

标普昨日下调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至负面,同时下调香港评级展望至负面。该消息立刻引发金融市场反应,富时A50指数跌逾2%。离岸人民币快速贬值至日内低点6.4664。

这已是一个月来第二家国际评级机构“唱空”中国。3月初,穆迪刚刚宣布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和71家企业的评级展望。

而且,就在刚刚,标普还将中国移动、中国南方电网、中海油、中石化等20家中国政府关联公司的展望由稳定下降至负面,31个未调整。

对此,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回应称,穆迪、标普将我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我国经济面临的困难,低估了我国推进改革、应对风险的能力。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更是犀利回应:“不care评级机构的评级。至于和评级机构沟通,(我们)不用给他们拜码头。”

口头不care:仅是战略上的藐视?



至此,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中,仅剩惠誉没有调降我们的评级展望了。虽然我们嘴上说不care,看起来自信满满,但是从历史经验看,评级被调降都是相当可怕的事,因为它给了全世界一个极为不佳的预期警告,往往一个原本不是非常严重的问题,通过市场情绪而出现无限制的夸张和扩大化,最终形成评级连续调降的恶性循环,成为灾难的助推器。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近有香港,远有希腊。

先看香港。

2011年7月11日,穆迪发布一份名为《新兴市场公司的“红旗”:中国焦点》的研报,对香港上市的61家民营企业予以点评,并对其中49家企业出示红旗警告(Red Flags),当中有26家是在香港上市的内地房地产企业。

该报告引起了轩然大波。第二天,中资民企股在香港市场全军覆没,几乎挤满了跌幅排名前30的榜单,被穆迪点名的几家“高风险”中资概念股全线暴跌。此后,在红旗最多的五家公司中,一家已经崩溃,另一家进入清盘程序。其余三家的股价水平比报告前低了至少50%。

今年3月31日,港证券期货事务上诉法庭审裁处(SFAT)宣布,对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处以1100万港元罚金,理由是:穆迪在2011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对49家中国公司予以红旗警告,导致相关企业股价下跌,此举违反了香港证券期货条例。

上诉法庭在裁决中也说得很明确:“穆迪必须意识到,由于当时备受关注,那份报告会在市场上引起相当大的波澜。更重要的是,它会对那些被出示较多红旗的企业构成沉重打击。”

虽然法律判决在迟到近5年后终于来到,但评级公司的表态对企业、投资者乃至整个市场体系带来的伤害可能永远无法弥补。

就在刚刚,标普还将中国移动、中国南方电网、中海油、中石化等20家中国政府关联公司的展望由稳定下降至负面。虽然跟穆迪的“红旗警告”不太一样,但究竟会对这些企业造成怎样的影响,谁也说不好。

再来看被评级机构毁得更严重的希腊。

希腊之所以会爆发债务危机,其最大的原因就是其居高不下的财政赤字和债务水平,虽然希腊政府一直在努力缩减开支,但由于国内支出压力过大(高福利低产出社会),依旧无法达到欧盟要求的水平。

希腊只能以新瓶装旧酒的方式,发行新债券以偿还旧债券。然而,希腊经济活力太差,在此过程中,其国债收益率逐渐走高。很显然,若没有大量资金的注入或大面积减记债券,希腊迟早会被债务压垮。而评级机构们在希腊危机的过程中就扮演了“推墙者”的角色。

由于国债收益率走高,提高了希腊的违约风险,因此就需要调降评级。而调降评级后,投资者由于害怕违约,减少了对希腊国债的兴趣,于是助推希腊国债收益率进一步走高,收益率进一步走高后,违约风险也进一步增加,于是评级再降。

就这样,在四五年的时间内,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从A级降至C级中的垃圾级,最后被迫明目张胆的“违约”(减记债券),由于财政情况始终没有好转,希腊恐怕将被欧盟踢出欧元区,沦为二流国家。

所以,一个国家一旦某个危机点爆发,在评级机构的推波助澜之下,很可能将小问题演变为系统性的大问题,上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惨剧。

官媒官员轮番炮轰场面极其罕见

君不见,在3月初穆迪调降中国评级展望后。国内无论是官媒还是官员,极其罕见的对其展开猛烈炮轰。

新华社发文称:“此番穆迪下调中国评级展望的操作,反映了一些海外机构对中国经济的某种习惯性看空。这种误读在于缺乏用动态和发展的眼光看中国财政的稳健度。西方评级机构的信誉早已备受质疑,其权威性和重要性均在下降。”

随后,新华社再度发文称,在中国财政状况风险可控、保持良好的情况下,穆迪却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下调,这不得不让人怀疑,穆迪是否也加入了“恶意唱衰中国经济”的阵营,动摇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信心。

央媒《人民日报》也刊文回应称,穆迪对中国“负面展望”看走了眼。现实的金融市场走势与他们的预测大相径庭,并没有也不会跟着这个“负面展望”走。穆迪等国际信用评级巨头要想保持自己的“江湖地位”,需要不断提升自己评估的水平。

外交部也回应了此事,外交部发言人称:从中长期经济发展趋势看,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是光明的,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指出,注意到部分评级机构下调了评级展望,是对银行业的误判。

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则称,穆迪此举是没有远见的,这种做法将来实践会证明是错误的。评级机构要公正客观,必须“去意识形态化”。

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回应称,穆迪、标普将我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我国经济面临的困难,低估了我国推进改革、应对风险的能力。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更是犀利回应:“不care评级机构的评级。至于和评级机构沟通,(我们)不用给他们拜码头。”

……啧啧啧,瞧瞧这场面。

据复利君回忆,上一次国内如此集中的进行口诛笔伐是在钓鱼岛争端时期,当时别说是媒体和国内官员了,就连驻各国大使都纷纷撰文炮轰日本,那场面简直震撼。

为什么国家对这次评级调降反应这么大?复利君搞不懂,也不想懂,或者说,不敢懂。

“把灵魂出卖给了魔鬼”



评级机构之所以会有如今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标榜专业性和独立性。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它们真的能够在问题发生之前就提前预警么?2008金融危机彻底将它们“打回原形”。

大家都知道,2008年的危机源于“次贷泡沫”的破灭。而次贷之所以会出现泡沫,评级机构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评级机构不仅没有及时发出预警,还给予了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和抵押贷款极高的评级,这导致投资者蒙受了数千亿美元的损失。

2008年穆迪公司高管爆出华尔街丑闻,其高管在会议中爆出:“为了赚钱我们把灵魂出卖给了魔鬼。”

2008年10月22日,在听证会现场,美国国会议员们纷纷指责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这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是盲目跟随华尔街“发狂的暴徒”,并毫不客气的指责:“三大评级机构就是制造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三大国际评级机构承认他们长期在犯“道德错误”,并承认向市场提供了虚假的评级信息。

“利欲熏心”之下,评级机构们不仅丧失了“提前预警”的能力,而且在出现问题后推波助澜,加剧危机恶化。几年之后的欧债危机又是一个“血淋淋”的案例。

基于欧元区的整体实力,希腊等欧元区部分国家的政府债务评级被评级机构高估,从而获得了超越其偿债能力的债务。但出现问题之后,评级机构却充分“事后诸葛亮”的智慧,接连下调其评级,助长了欧债危机的不断升级。

美国信用资本的绝对垄断,不仅让欧洲在与美国债务资源争夺战中败下阵来,也让债权国在美国债务黑洞中越陷越深。

可见,评级机构并没有其所标榜的那么“专业”。而且其业务模式也决定了,所谓的“独立性”并不存在。

目前,评级机构的大部分收入都来自于,银行和债券发行人为获得评级而向评级机构支付的费用。“拿人手短,吃人嘴软”的道理大家都懂,收了对方的钱,评级机构给出的评级当然会“过于慷慨”。谁会和钱过不去呢?

面对三大评级机构的嚣张,各国已经开始采取行动。

如今,俄罗斯自己组建的信用评级机构ACRA已经开始运行,最早或于今年二季度发布评级。韩国加强双评级管理,规定发债主体必须选择韩国的国家信息和信用评估有限公司作为双评级机构之一;日本政府出资支持其控制的亚洲评级协会扩大日本评级机构在亚洲的影响。

(本文来源:华尔街见闻、新浪财经等)
版权保护声明:本公号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可能会做部分删节修改。我们极其尊重优质原创内容的版权,如本号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jojoe18(微信)联系。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文中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其它小伙伴

21财经搜索

ID:www-21so-com

长按并识别关注



21财经搜索:迅速拨开冗杂信息的迷雾,聚焦财经热点,传递有效的财经信息,让您在这里读懂财经,玩转财富圈。

金吾望ID:jinlicai18

长按并识别关注



金吾望:一个理财小锦囊,一枚玩钱老玩家。


    关注 复利投资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