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珠峰”系列报道】张建国在完成登顶罗布崎山峰后,发来了6200米顶峰上的风景视频

 

小马姐的“抱怨”ps.常州晚报记者马静,人称小马姐请输入标题

bcdef给登珠峰的人开专栏,对常州晚...





小马姐的“抱怨”

ps.常州晚报记者马静,人称小马姐

请输入标题     bcdef

给登珠峰的人开专栏,对记者而言是一件很牛但也让人纠结的事。

牛的是,你坐在格子间,居然能接到来自珠峰的电话,且给你打来电话的那人还是个常州的探险家;纠结的是,你和你的采访对象都吃不准那“鬼地方”啥时候有信号,记者得从早到晚不停地刷微信、等电话,只盼着能收到一星半点来自珠峰的信息。而采访对象张建国,得在拉练的间隙,不停地在营帐外寻找制高点搜寻信号,而结果常常是,“卫星电话找不到卫星,在当地购买的卫星网络只有凌晨才能发回来一两条微信。”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4月27日,张建国终于再次发来信息,他已经成功登顶6200米的罗布崎山峰,并安全下撤回到海拔4950米的罗布崎村庄

这条消息,终于让担心了好几天的记者长舒了一口气。

原计划一起登珠峰的5位队员

如今只剩下4位了
按照原计划,张建国本该在4月23日启程前往罗布崎山进行技术性拉练,一场大雪让大家的行程推迟了整整一天。

4月24日,趁着雪势稍小,登山队徒步18公里,从海拔5350米的珠峰大本营赶到了海拔4950米的罗布崎村庄,准备在4月25日正式进行攀登罗布崎的测试。

但此时,发生了一些小意外。“我们团队里原本5个成员,是准备登珠峰的,其中一个50岁的老外,因为严重的高原反应退出了。”张建国在微信里说,包括他在内,团队里只剩下2位中国大陆队员和2位香港登山客了。

难怪很多登山客都说,珠峰就像一个天然大型的测试场。极端天气、高原反应、感冒、水肿、伤痛,甚至是便秘,都让那里的一切充满了未知。在这里,身体里的每一个部件,性格里的每一个细节都将经受极端考验,任何一点小毛病都有可能被放大。只要有一项经受不住考验,那你差不多只能回家了。这样的情况,几乎每天都在珠峰上发生。

而张建国与队友,却似乎更坚定了前进的步伐。
整整7个小时他和所有年轻队员一起连登

2个顶峰
4月25日,经过4个小时的向上攀登,张建国一行于当晚8:15(北京时间)抵达海拔5500米的罗布崎高营地。在这个营地里,他们有8个小时的休整时间。



趁着休息的间隙,张建国用微信传回了信息。据悉,他在2014年去珠峰训练时,也成功登顶过罗布崎山峰,但这次的测试难度比上一次更大。“罗布崎山像骆驼一样,有两个山顶,2014年我只登顶过一个。这次,向导要求我们登顶一个之后还要走到山腰,再登另外一个山顶,之后才能下撤。”这无疑对登山客的体能要求更高,技术要求也更为全面。“除了不需要使用云梯,这次登罗布崎山,几乎要用到所有登珠峰时用的技术装备。”



26日凌晨,当我们还在酣梦中时,张建国已经踩着高山靴,带着头灯,向罗布崎的山顶出发了。“5500米以下主要考验的是登高、攀岩石的技能,5500米以上考验的就是攀雪山的技能了。”因为信号差,无法通话,记者只能从张建国偶尔传回来的照片上看到登山的艰险,那窄如一线的山脊,几乎只能站一双脚。张建国和队员们在山脊上行走,如走高山上的平横木。



整整7个小时的连续攀登,53岁的张建国和所有队员一起,成功登顶罗布崎的两个顶峰,连年轻的安达(香港跑山女子冠军)都赞叹不已,“我没想到张建国真的可以上来,真得很佩服。”

按照计划,登顶罗布崎之后,他们将重新返回珠峰大本营,为接下来登顶珠峰做准备。更艰难的行程还在等着他们,但对彼时坐在山顶上的张建国而言,任何事情都不会妨碍他欣赏脚下风景的心情。这,就是登山。


    关注 常州晚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