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教育家张棣华:终身成就奖之后,传承仍在继续!

 

愿张棣华教授身体健康,艺术之树常青!...



从艺六十周年音乐会

张棣华
传承,从未停止!


西安,古称长安。在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滋养了秦汉的辉煌,隋唐的鼎盛。古城盛景虽不再,但醇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历史内涵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琵琶艺术,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天南海北

齐聚一堂

  相聚
2016年4月23日晚,美丽的西安音乐厅外车水马龙,无数男女老少聚集在门口,大家等待之余互相问候,你从哪里来?虽然面孔有些陌生,但回答却都惊人的一致:我特意从家乡赶来,来看张棣华教授从艺六十周年音乐会!短短几分钟,我已听到来自内蒙、河南、河北、江西、山西、山东、北京等全国多个省市朋友的回答,大家从很久以前就在期盼着、规划着,这场音乐会意义重大、非看不可。




教书育人

桃李满枝

  硕果



初见张棣华教授,是在2013年中央音乐学院首届弹拨艺术节上,老人家坐在第一排,聚精会神的听着讲座。中场休息,一拨又一拨人到台前拉着张强老师合影,老人家却坐在那里含笑不语,满眼都是慈爱。我跑过去问他,老师您累不累?要不要喝水?老人家连忙摆手,说谢谢你,我不累,然后指着张强老师说,他比我累!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这位慈祥的老人就是当代著名琵琶演奏家张强老师的父亲,是几十年潜心教书育人、桃李满枝,西安音乐学院最资深的琵琶教育家张棣华教授!他的学生遍及国内外,其中很多都成为各地艺术院校青年教师和文艺团体的独奏演员。如首演《祝福》协奏曲、现旅居日本的王伟华;首演《渭水情》、被誉为“中国琵琶西北音韵代表”的曲文军;西安音乐学院琵琶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倪慧娣;西安音乐学院琵琶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赵静;青年教师王萌等,学生们都戏称自己是“张家军”。作为老师,最骄傲最自豪的就是培养学生成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闪闪发光!



笔耕不辍

硕果累累

著作



张棣华教授1937年3月出生于山西永济县,举办这场音乐会时刚刚过完79岁寿辰。在六七十年代,条件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当时还是个年轻小伙子的张棣华教授已经编著了《琵琶曲集》一、二册(1963年油印);《琵琶基本教程》(1963年油印);《琵琶教材》上、下册(1975年油印);创作了琵琶独奏曲《玉楼月》等等。五十多年过去了,这些资料幸运的保存了下来,十分珍贵!



张棣华教授6、70年代编写的琵琶著作
《琵琶曲集》一、二册
(1963年油印)
《琵琶创作曲集》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弹拨教研室1989年10月出版
第三首《玉楼月》张棣华作。其他曲目由曲文军、任鸿翔、张大龙等创作。


张棣华教授90年代发表的部分论文,及《三弦基础教程》(合著)
看着这些已经泛黄的纸张,浓浓的历史感扑面而来。想象一下半个世纪前,我们的老一辈艺术家是克服了怎样的困难,一笔一划的留下了这些结晶。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著作,这还是琵琶这件两千多年的国宝乐器流传发展中无比重要的一个节点。在琵琶艺术传承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么的渺小,却又那么的重要,我们每个人所做出的一点点努力,既微不足道,又无可替代!




代代相传

从未停止

传承



音乐会上“张家军”的演出震撼全场,令人掌声雷动、心潮翻涌!有优雅灵动的《梦入江南》、《云想花想》,也有铿锵俊逸的《昭陵六骏》、《破阵舞图》,有优秀新作《厚土长安》、《品》,也有特意为此次音乐会创作的《团圆》,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年近八十岁的张棣华教授登台演奏了一曲《塞上曲》,几十年的风雨沉淀,在轻拢慢捻抹复挑中淋漓尽致的挥洒体现。那一份淡定与豁达,那一份睿智与从容,最是动人!所有的情都在曲中,都通过音乐这个人类最智慧的语言,传达到了观众心里。最后,在张强老师大气磅礴的《春秋》中,音乐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音乐演出两小时,艺术人生六十年!这场音乐会是陕西省终身成就艺术家张棣华教授从艺60周年的一个缩影,一个圆满的总结。但是张棣华教授的艺术生涯仍在继续,他的学生、他的孩子,读懂了这四弦上的情思,拨动着一代又一代儿女的心弦。

传承,从未停止。

愿张棣华教授身体健康,艺术之树常青!



四弦上的情思









▍音乐会视频即将出炉,敬请期待!
 
|本文作者与张棣华、张强教授合影|


┄┄音乐无界   琵琶有声┄┄
编辑 | 小荷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评论功能现已开启,欢迎您参与讨论☺


    关注 郑州小荷琵琶艺术中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