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甄嬛”迷,我为什么不看“芈月传”?

 

都是“娘娘”,为何“芈月”只能仰视“甄嬛”啦?...



Mon.

人文视野

Tues.

人物态度

Wed.

行业观察

Thur.

品质生活

Fri.

为你读书



|小贝

|网络

最近影视圈最热门的话题除了贺岁档大荧幕的几大影片争票房外,就是小荧幕《芈月传》从开播至今连续霸占话题榜和收视率排行榜的前两位。你要是见人不能吐槽几句其中的剧情和一些BUG,好像就会与社会脱节一样,笔者从来不追剧,但是因为家中有人一直追剧,所以也断断续续跟着看了不少集,可是真没有《琅琊榜》和《甄嬛传》那种华美的服饰和紧凑的剧情,让人没有追下去的冲动。



就拿芈月和芈姝从楚国到秦国这一段路程来说,拖沓的剧情真的让人无力吐槽,先不说搞了大半集的出嫁仪式,就连这段路就走了好几集,笔者断断续续看,头一天在举行出嫁仪式,想着一会儿就要到秦国了,殊不知看了两天还在路上呢。当然,你说这是为了剧情发展的需要也好,为了演够81集也中,可如今看电视已经不是为了打发时间了,你还这样拖沓下去,真让人忍不住想直接看看剧情简介就完事了。



眼看八十一集的《芈月传》已经播出过半,重要人物悉数出场,宫斗撕逼情节也初露端倪,却没再现当年宫斗剧《甄嬛传》万人空巷的热潮。截至目前,《芈月传》在豆瓣上的口碑已经低至5.1分,这意味着远远低于《甄嬛传》的8.9分,《琅琊榜》的9.2分,甚至已经不如5.4分的《武媚娘传奇》了。


自称正剧 却历史BUG不断

自从有电视剧以来,除了偶像剧、抗日剧之外,拍的最多的应该就是古装戏了,除去一些架空历史拍的古装戏外,更多的电视剧还是想从历史人物中找一些线索,尽力去还原那个年代的一些东西。在现在这个时代,除了一些喜爱历史的人,大部分人接触历史都靠两种途径,一个是历史课,一个是电影,小说等文学作品。而影视,小说这些作品随着商业化的到来,也逐渐走向了快餐文化,对历史也不再考究。所以就导致了,在现在这个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不了解历史,越来越多的影视剧离历史相差越来越多。



被导演称之为正剧的《芈月传》在处理一些历史关键点时还是不够严谨,被观众吐槽的越来越多。众所周知,芈月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宣太后——芈八子,是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虽然芈八子生年不详,但早在公元前265年,她就去世了。然而在电视剧《芈月传》中,却随处可见后世出现的文字,比如义渠王居然跟芈月说草原“天苍苍野茫茫”,这是南北朝时期的民歌《敕勒歌》中的名句,距芈月卒年也接近600年了,不可谓不穿越。另外,为向夫人助产的巫婆所唱的歌曲,被眼尖的网友指出,那是几十年后才被屈原写出来的《九歌·东皇太一》。



此外,剧中还出现了另外一些情节硬伤,比如剧中先后出现了黄歇、商鞅、楚威王、屈原等历史人物。按相关史料记载,芈八子在大约30岁,暨公元前306年成为太后,而公元前314年春申君才出生,俩人实际年龄差近20岁,并非如剧中所描绘的那样“青梅竹马”。甚至剧中出现的幼年芈月拜屈原为师,黄歇与屈原的师徒关系等同样被指不符合史实。只能说编剧为了剧情的需要,提前让屈原出生了几十年。


造型、造型、造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古装戏,除了看剧情,看人物冲突,最让人关注的就是里面人物的造型了,且不说《琅琊榜》今年给古装戏树立了一个全新的标杆,里面的各种人物造型和构图已经被大神们分析过多次,就不一一列举了,今年单说《芈月传》里让人不忍吐槽的人物造型。

大概是受朝代背景、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影响,《芈月传》的大红、大黑、大绿的色调让多数观众感觉到“水土不服”,尽管制作方搬出“楚国尚红,秦国尚黑”等论调来回击,但是谁来给我解释一下芈茵的荧光色是怎么来的?单是主演的妆容、服饰配件,《甄嬛传》就甩了芈月好几条街。但具体到人物的服装,还是过于艳丽,楚国人大多是佩戴玉石制品,而不像剧里那样穿金戴银;衣服的质地也太过现代,棉麻感太弱,没有秦朝时期的年代感。



除了服饰之外,一向都是古装剧BUG重灾区的吃和用也让不少懂历史的观众难以忍受。但《芈月传》毕竟不是TVB出品的《寻秦记》,作为一部精益求精的大制作,其播出迄今各类道具的穿越乱入,也成为了观众吐槽的另一大重点。剧中楚威后给威王烹制的绿豆糕,魏美人为芈月送去的绿豆汤等,都将历史上绿豆在中国的出现,活生生提前近千年。按现有史料的记载,原产自印度的绿豆其实直到北宋时期才被传入到中国。而这样的错误,在剧中也随处可见,诸如西红柿、胡萝卜等食物也被道具师提前带到了秦朝。

没有了“自来水” 想火真的太难了

一部电视剧火不火如何界定呢?收视和口碑齐佳,特别是今年以来的几部大戏,更是把观众的口味养的越来越叼了,而《琅琊榜》的横空出世,让不少观众直呼那是中国电视剧的业界良心和标杆。



再看《芈月传》,郑晓龙导演的招牌在这,孙俪的演技在这,毋庸置疑,《芈月传》是一部有着标准商业模式的电视剧,其身上所兼具的IP价值很大程度与《甄嬛传》以及“原班人马”不无关系。观众对之的收视饥渴与收视期待,从其开播后收视直接空降至冠军,可见一斑。然而有《甄嬛传》珠玉在前,紧随其后的《芈月传》不可避免会被观众拿来比较一番。其更像是一座高山,观众不约而同地会以《甄嬛传》的标准加以衡量。

其实,在开播前导演郑晓龙不止一次对媒体表态,创作《芈月传》的过程中自己一直在努力去“甄嬛化”。然而事与愿违的是,尽管《芈月传》一定程度上付诸了努力,但开播至今观众对其历史细节的诟病成为了网络上的一大话题。



但是今年电视有了《琅琊榜》,电影有了《大圣归来》、《夏洛特烦恼》、《捉妖级》等口碑和票房俱佳的影片。一个叫“自来水”的新传播方式出现了。不管是在朋友圈还是在网络社区,那些为电视、电影主动叫好的影视迷们,成了“自愿来点赞的水军”。从《甄嬛传》到《琅琊榜》,从《大圣归来》到《夏洛特烦恼》,口碑营销制造的票房奇迹,背后是中国观众的日渐成熟。他们有了更好的鉴别力,会把那些空洞之作称为“槽点影视剧”;他们也不会错过那些诚意之作,即便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

其实,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进入被称为“文青集中营”的豆瓣网,“自来水”们也会指出这些热门影片中人物设计的弱点、情节的短板,甚至会提供相当专业的意见,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给出四星五星的高分。

在现如今“自来水”如此壮大的网络时代,质量上乘的电视剧,不用宣传,观众的口口相传自然会带来收视流量,而质量一般或者较差的电视剧,哪怕响破了天炒作和话题讨论,也最终难以获得民心,毕竟电影和电视剧不同,电影买了票就算票房,电视剧看了第一集可以不看第二集,炒作宣传和信任消费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在《芈月传》在开播前,导演郑晓龙曾表示如果《甄嬛传》是座高山,那么他希望《芈月传》是它旁边立起的另一座高山。虽然郑晓龙一直在去“甄嬛化”,也不愿意将其与《甄嬛传》进行对比,但这部比《甄嬛传》投入更高,篇幅更长,号称格局更大的《芈月传》,似乎却难以承受观众的期待之重,尤其是一些细节的失衡和穿越性的BUG,令这样一部试图最大程度还原历史的电视剧,反而因小失大,最终恐只能仰视“甄嬛”。

小贝 真名沈会淋,豫企微峰会联合创始人,多年传统媒体从业经历,现为新媒体创业者和新媒体行业观察者。

点击“阅读原文”,查阅“青听”往期更多精彩内容!

本期责编:青松

本期编辑:小贝


倾听,也是生产力!

人文视野·人物态度·行业观察·品质生活·为你读书

投稿邮箱:vqingting@126.com

微信号:vqingting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关注 青听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