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止观,跳出“自我”最直接有效的法门

 

所以见“自我”的第一步,就是挣脱“自我”,不被“自我”的念头或情绪带跑。...



“止、观”,我觉得它基本是佛陀的核心教法。先说说这次分享的缘起。

前几天在苏州聚会,10号晚上,最后几个朋友聚在我在酒店的房间,我大概说了说止观,因为前段时间正好觉得这个法门在我脑中越来越清晰。

后来我去了景德镇,住在一位朋友家。晚上喝了黄酒,聊得很兴起。主人家有位姑娘在泡茶,听我们神侃,默不作声。第二天上午,我独自一个人在茶室弹琴,这个姑娘跑来泡茶问我,说昨晚听你们聊天,好多我都似懂非懂的,听你们说起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我最近一年比较迷惑,想问问你,怎么见自己?我沉默了一会,见自己,看见自己,寻找自己是什么,这不正是佛陀最核心的教法“止、观”吗?于是就现场大略和她说了止观的法门,她觉得蛮好蛮清楚的。

今天的分享,

我想从四个层面来约略谈谈止观:

1、止。乃是挣脱自我,跳出自我来看。知道这个自我在做什么

首先,止并不是指停止正在发生的事情,

比如我们正在和人吵架,

我们的情绪很愤怒,

互相之间恶言相向。

此时忽然生起一丝清明,

仿佛出现了一个不带任何评判的“观察者”,

在看着这个叫“吕波”的人,正在和人吵架。

生起这个清明的“观察者”,

并不意味着争吵的停止

——它也许停止——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看见”了,

看见这个“自我”在做什么。用时下通俗的话说,

带着“觉知”吵架,

带着“觉知”愤怒,

带着“觉知”打架……

这个“觉知/观察者”,

并不带有丝毫的评判和分析,

只是看着,单纯地看见。

往往我们在吵架的时候,

被愤怒等等情绪冲昏头脑,

完全跟着情绪跑掉了,

这就是没有“止”住。

如果用佛家的话来说,

就是“背尘合觉”。

一切的念头升起,

愤怒的情绪,美好的感受,

都是念头,都是六根之“尘”,

不要被这个完全带跑了,

而要升起清明的看见,

看见“自我”究竟在做什么,这就是止。

2、观。乃是看见自己一切的起心动念,其背后的动机究竟是什么

当我们在情绪中真正“止”住了,

便能升起这个观。

这个观的着力点,

并不在念头或情绪本身上,

而是绕到这个念头或情绪的“背后”,

去看看你起这个念,说这个话,做这个事,

背后的驱动力,动机究竟是什么。

禅宗有个非常形象的形容:背后一棒。

看“谁”在起念,

就是说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在保护它自己,

所以有这样一个念头;

究竟是固着在一个什么样的固化观念上,

所以有这样的情绪?

嗯,再次强调一下,

观的重点不是念头或者情绪本身,

而是念头或情绪背后的动机。

你一定能在这个背后,

看到隐藏的自我,或者固化的观念。



3、不能止,则不会有真正的观;而真的止,一定会带来观

佛家所谓:止观双运。

止,观双运。真正的止会带来观,

而真正的观,一定建立在止之上。

未有无止之观,也未有无观之止。

我在之前的分享里,也曾说过,

止,为观提供了基础,

乃是为了清明的看见;

观,建立在止的基础之上,

为发现隐藏的虚妄的自我提供了可能。

如果我们根本没有止住,

那只会跟着念头或情绪跑掉了,

根本不可能升起真正的“观”。

而不断的观的积累,

则能不断的发现那些隐藏的自我,

不断的发现那些隐藏的观念,

事实上也会让以后的止更快速,更清明。

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说的。

4、止,观是一个相互助益,不断深入的过程

起初,我们可能在吵架五分钟,

才能升起那个清明的观察者,才能止住。

然后随着不断的练习,

时间缩短到三分钟,一分钟,

甚至在愤怒刚刚升起,

话到嘴边还没开始吵架,

就已经升起了清明的觉察,

就已经止住了。

注意,这里并不意味着吵架的停止。

而是你清楚地看见这个愤怒的“自我”,

在吵架或者停止吵架。

另一个层面,是观的不断深入,

从对“自我”粗钝的觉察,到精微的觉察。

当我们的念头/情绪升起,

起初只能看到一些明显的角色,

一些很容易察觉的固化的念头。

随着观的不断深入,

我们会不断地看到更多隐藏的角色,

我们平时根本不会怀疑和觉察的细微的固化观念。

你会惊讶,原来这个“自我”的组成,

并不仅仅只是一些表面上我们看到的那些,

它是如此的精微,隐藏得如此之深。

关于止观分享的核心部分,就是这些。

现在我们回到前面那位姑娘的问题,

我们要如何“见自己”?

时常也有人在私信里问我,

去寻找你自己,去看你自己,怎么看嘛?

这个就是方法。

我们从这个方法可以知道,

止观是真切的能看见“自我”的方法。

古人说: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你都不能跳开“自我”,

又怎么能见到“自我”呢?

所以见“自我”的第一步,就是挣脱“自我”,

不被“自我”的念头或情绪带跑。

而所谓自我,

乃是建立在一些固化观念的基础之上,

在环境条件下的一系列,

从粗钝到精微的反应模式。

观,乃是从这个反应模式入手,反观自照,

去看到这个模式背后所隐藏的固化观念和虚妄角色。

所以,止观,乃是真正能看见自我,

解构自我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法门。

而其他的法门,大多数是为了净化,松动,

为真正的止观创造条件。

分享完毕。
— The End —
生命是一场创意之旅

共享生命之美|滋养内心的力量

保持独立精神|对自由一探究竟

让美和智慧引导我们前行



合作 | 投稿 | 交流

邮箱:hellen169@126.com

出品:绿光工作室

— 和光同尘 心享青春 
创意良铺

得未曾有...



请长按识别二维码进入微店“创意良铺”


    关注 生命是一场创意之旅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