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客帮做客深圳电台:畅谈互联网软件众包的创业姿势

 

软件外包是个传统的IT技术服务行业,用互联网思维改造其中的环节、流程和服务?这样的做法可行吗?对其他传统行业的革新者有什么借鉴?...





(从左至右:码客帮创始人赵广;UUP主持人张雍;三板斧创始人张海兵)

4月26日,码客帮创始人兼CEO赵广做客创投类广播访谈节目——UUP,这是由深圳电台音乐频率飞扬971和深圳多家创投机构联合制作的一档节目。

软件外包是个传统的IT技术服务行业,用互联网思维改造其中的环节、流程和服务?这样的做法可行吗?对其他传统行业的革新者有什么借鉴?看电台直播间,赵广与深圳市三板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CEO张海兵、主持人张雍共同探讨传统IT技术服务行业拥抱互联网的正确姿势。

一、以下为访谈实录(部分):

>>>>Q:这个项目是什么产品?

赵广:码客帮是一个基于人力众包+软件工程SaaS化的互联网软件技术服务平台,为互联网创业团队或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提供技术服务。

>>>>Q:您发现了哪些行业问题?

赵广:我们在创业前找方向时,在孵化器和一些创业的活动中结识了不同行业的创业者,发现他们在产品落地时都存在技术能力不足的痛点,虽然有些创业团队有技术合伙人,但这个技术合伙人通常只擅长一到两个领域,产品的落地则需要产品经理、UI设计师、前端开发、后端开发,甚至还需要iOS/安卓开发,所以超过50%的团队都有找过不同类型的技术外包,但满意度却低于20%,其中如何挑选外包团队、外包价格过高、交付质量差,是最大的三个痛点。

>>>>Q:何时开始做这个产品?

赵广:在完成市场调研后,我们三个合伙人之一的徐凯是在去年8月底最先离职出来的,所以项目是8月底启动的,我是在国庆以后离职出来才全职投入到该项目。

>>>>Q:公司及产品现状?

赵广:团队目前11人,码客帮注册程序员有1万名,其中500人完成了认证和能力审核,在今年1月份上线正式版本后,截止目前,平台发布需求200多个,共服务40多个客户,在平台完成50多个项目的对接。

>>>>Q:你的合伙人是什么样的背景身份?

赵广:我本人是08年从中山大学软件工程硕士毕业以后进入华为的,在华为工作了近8年,直到去年国庆以后出来创业,期间从事过软件开发、运维、架构设计和软件项目管理,也有接近1年的开源社区运营。06年在校期间,创办了一个电子书社区,用了一年多时间共有20多万会员注册,后来因为工作原因把这个社区转手了,另外在12年的时候创办了一个技术社区:运维派,目前已经是华南地区最大的IT运维技术社区。

我的另外一个合伙人,吴正华,是我研究生同学,他分别在Oracle有6年、华为2年的工作经验,还有一段时间在美国硅谷工作,之前主要是从事数据库、云计算相关的开发、行业分析、市场等工作,他不但技术能力突出,市场前瞻性也非常敏锐。

还有一个合伙人,徐凯,他之前是在国内Top3的软件外包公司——软通动力,在11年的时候带了一支外包团队,参与了我所在的项目组,共同工作了3年,14年底他去了TCL移动互联网部分从事架构设计,所以他是我们几个合伙人里既理解外包行业,也有互联网基因的混合型人才。

另外,我们的市场和运营的负责人,也有非常丰富的行业经验,他们加入进来后,对整个团队的帮助非常大。

>>>>Q:码客帮是如何保证产品交付质量的?

赵广:我们从一开始就明确了采用人力众包+平台工具化的打法,虽然软件需求很难标准化,但我们从需求的入口、开发、交付这些环节上借助工具来降低每个需求对平台人力的消耗,提高平台工作效率。

对于质量这块,我们主要关注如何把控好负责需求开发的人和开发过程,一方面加强对程序员的审核,我们除了通过对其简历、历史项目案例的审核,另外我们集成了在线能力测评;另一方面平台提供了项目管理、代码托管的功能,加强对软件开发过程的QC。

另外,我们开发的评估系统也将于五一后上线,在线演示和代码质量检测功能也在开发中了。所以,我们整个平台的功能规划和人力投入,都是围绕如何提升软件众包的服务质量来做的。

虽然软件众包还存在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也非常希望和友商一道教育好市场、服务好客户,只有把这块蛋糕做大了,大家才有机会。二、在长达一个小时访谈最后,创业导师张海兵也对码客帮及其所从事的领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1、软件外包这个市场规模达到万亿,针对创业者的软件众包,这个细分的市场,在现阶段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需求也会越来越大,所以市场方向这块,我认为OK。

2、团队背景不错,既有传统IT,也有互联网的混合基因,也比较适合来做这件事。

3、在运营方面,虽然还有一些改进点,但对于一个早期创业项目来说,不能用A轮或B轮的衡量标准,主要还是看团队接下来的执行力了。

(完)


    关注 码客帮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