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大街的跨界 品牌最该卖什么

 

新商业时代,“跨界”已经成为企业经营和品牌营销的一种新常态。有时候,企业不搞点跨界业务,都不好意思声称活...



新商业时代,“跨界”已经成为企业经营和品牌营销的一种新常态。有时候,企业不搞点跨界业务,都不好意思声称活在互联网时代。甚至很多历史悠久、已积累相当丰厚资产的品牌,也加入了跨界大军。

品牌们如此热衷做跨界的经营和营销,一方面,不少品牌坚信,跨界的方式可以有效更新成熟但趋于审美疲劳的品牌形象,充分连接有更高价值预期的年轻消费者;另一方面,万一这些“不务正业”的尝试成功了,那就超越了营销的范畴,可能真能为企业开发出新业务的机会。

但是,跨界并不是想跨就能跨,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在聚光灯下的、成功跨界的企业,但聚光灯外,其实有着更多尝试失败、完全没有闹出声响的跨界行为。要想敲开跨界这扇新世界的大门,并不容易。那么,当品牌玩跨界时,到底是在卖什么?

一、不是卖产品,卖的是惊喜

坦白而言,这是一个商业生产过剩、供大于求的时代。消费者并不缺功能性的实物产品,缺的是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意和创新。企业推出的跨界产品,只有足够“出人意料”,才能引发话题性传播。

比如,这一阵子,食品饮料企业热衷于推出食品味的化妆品,这种强烈的新鲜和刺激感,在社交媒体引发了传播热潮。肯德基放着好好的炸鸡不做,进军彩妆界了,还推出了原味鸡和香辣脆鸡味道的指甲油,而且是可以食用的。汉堡王曾推出了一款牛肉味的香水,售价42美元,并赠送一个皇堡。嘉士伯也曾推出了一整个啤酒洗护产品系列,包括洗发水、护发素和身体乳。

豪华车企一直是高大上、高冷的代名词,即便跨界业务也一定是与高级酒店、奢侈品等想关联,不过,近日奔驰推出的跨界营销,却格外接地气。他们在繁华的东京六本木的奔驰体验馆内,推出了两款圣诞限定拉面,价格约合人民币72元,生意还不错。毕竟买不起奔驰车,吃一碗印着奔驰logo的拉面,这恐怕是许多人最触手可及的奔驰商品了吧。

二、不是卖实物,卖的是理念和生活方式

同样玩得是跨界,有些企业的成功看似轻而易举,一路通行无阻,但有些企业则时运不济,屡战屡败。关键的一点,并不是产品品质如何,而是企业本身的品牌力和理念,是否旗帜鲜明,深入人心。

英国的维珍集团,是跨界经营的典范企业之一,维珍品牌旗下拥有两百家私有公司,跨越空运、服装、软性饮料、计算机游戏、电信运营、金融服务、唱片甚至包括安全套等各行各业,成功率很高。这很大程度上,要归根于创始人强烈的人格魅力。理查德·布兰森,是一个全英国最抢镜头“嬉皮资本家”,会搞出一些稀奇古怪的行为艺术,使自己成为英国民众的宠儿,享有的民众的爱戴,也将维珍的品牌延伸到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最近,日本杂货品牌无印良品,在中国开了首家咖啡馆。如果仔细想想,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MUJI品牌已经延伸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并正在打造出一个生活方式闭环。甚至有网友调侃,MUJI成了一种信仰:“MUJI正成为一个冉冉升起的教派,信徒们吃素,穿棉麻,禁欲,忧伤,只喝纯水,拒绝红黄绿,拥抱黑白灰,教义是《雪国》。”

三、当然,如果真有颠覆式创新的点子,那就安安心心卖产品吧

从这个层面考量,当企业跨入另一个行业,就需要看是否真的存在市场痛点,或者企业推出的跨界产品,是否真的能为行业带来变革价值。

比如,2007年乔布斯发布第一款iPhone之时,说了句“我们将重新定义手机”。当时大多数人认为夸口的成分很大,苹果只是一家卖电脑和音乐播放器的公司,卖手机只是跨界玩票儿而已,但是现在回看这句话,这只是客观事实而已。正是iPhone的出现,重新定义了智能终端的人机交互模式,真正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总而言之,跨界创新本身值得鼓励,对于企业而言,诱惑很大。但是,隔行如隔山,企业千万不能为了跨界而跨界,不能盲目跟风。企业跨界并非是简单的复制、嫁接,而是立足于对目标消费群需求的深刻理解,找到跨界的核心价值,围绕用户构建新的商业模式。

媒介360原创文稿 如需转载 请在后台留下您的公众号信息 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
更多回馈欢迎私信 或投稿 tougao@chinamedia360.com


    关注 媒介360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