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名师(其二)

 

有这样一位名师(其二)——走近,管式智慧里的成长有人说管建刚老师的成名是平地一声惊雷,突然大红大紫了。...

有这样一位名师(其二)
  ——走近,管式智慧里的成长

有人说管建刚老师的成名是平地一声惊雷,突然大红大紫了。可是管建刚老师却说:你看到了我所谓的一夜惊艳崛起,可你没看到我背后的20年努力。在《教师成长的秘密》这本书里,管老师将自己的成长经历阐述的淋漓尽致。正是这本让书我有机会认识课堂之外的另一个管建刚。



管建刚老师说自己是一年生病,两年住院,三年经商。1991年还没毕业的管老师就的了急性乙肝,医生的误诊使得小病变大,身体和心理都遭受了巨大创伤。1992年正是踏入教书的行列,开始了“马马虎虎教书,认认真真养病”的生活,成为语文老师也绝对是个阴差阳错的巧合。1994年开始为了替父还债,经商三年。1997年回到学校教书,目的居然是为了公费报销医疗费。可见,当时的管老师对教育没有一点的热情,然而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对教育仅有的一点好感,是因为它可以报销医疗费”。就这样这个上学时语文最高分只考过78的人,现在教的是风生水起、有声有色!?就是一个有着如此经历的人怎么就成了江苏省的特级教师,并且在全国还名声鹊起!?然而,这一切的改变和由来绝非偶然和运气,管老师的成长经历中蕴含着的智慧,的确值得我深思和学习。



大智若愚真智慧

前面讲述了管老师的经历,我们知道他对教育没有半点的兴趣和喜爱,直到1997年是为了公费医疗不得不回到学校教书。管老师的改变是从1998年开始的。他知道讨厌上班其实是心病,“心病还须心药医。”因此,为了使自己不讨厌上班,在上班的路上管老师给自己讲了一句“四字真言”——上班真好。就这样不停地跟自己讲“上班真好、上班真好”有时候讲的自己都笑了。可就是这样讲着讲着,管老师竟然就真的喜欢上了上班。果然是“谎言说一千遍也成了真理”!就是当时这一句自欺欺人的话,使得管老师喜欢上这份工作。可就是这份“自欺欺人”真的就把讨厌的事“欺”了喜欢的事,还“欺”出了一个特级教师。正如管老师自己所言“不喜欢也能很出色”。其实有时人真的需要一点阿Q精神的,这是一种大智若愚的真智慧,也正是这种大智慧引领着当时的管建刚走上了一条充满正能量的教学之路,才让我们有幸看到了现今作文教学上的“一枝独秀”吧。



有取有舍大智慧

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管老师提到要找好一个着力点。在成长的道路上首先认清楚有几个“自己”。你是写作好?管理方面好?讲课好?还是主持好?教科研好?。。。。。。你不能样样都会,然而有样样都不精通。一个人必须有自己的专长,这应该是古人讲得“术业有专攻”吧。管老师举了个例子说:拉菲庄园的葡萄酒之所以那么贵,是因为在拉菲一根树枝上只结一串葡萄那才叫“一类庄园”。2—3棵葡萄树只能生产一瓶750ml的葡萄酒,这个例子多么鲜活生动。如果舍不得剪掉树枝上的其他葡萄,怎能结出最好的葡萄?现实生活中又有谁真正舍得让自己的枝上只结一串葡萄?管老师说:“一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只有舍弃次要部分,才能成就主要部分,一个人要懂得选择与取舍。”试想自己的主要部分是什么?有没有勇气舍去次要部分,敢于做一棵“一类庄园”里的葡萄树。管老师就是那个能够看到内心自己的人,选择了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路,作文讲评课,当然还有现在的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课。也正为这种敢于取舍、认清自己的态度,使得管老师成为了如今语文教学“一类庄园”里的“葡萄树”吧。我想这种“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超脱,看似“避重就轻”,实则也是成就管老师的大智慧。这个的确应该值得成长路上我反思、学习。毕竟,只有眼睛向内,才能看到自己。



干一行爱一行妙智慧

村小里的管建刚是出了名的不热爱工作,带着民办教师打牌、练气功养身体。几近成了村小里的“头头儿”。可就是一个这样的管建刚怎么就成了江苏省的特级教师?如今还一本一本的出专著?是什么改变了他?答案是“干一行爱一行”的巧妙智慧。

管老师说,如果雷锋在世,他一定去拜见。倒不是因为想像雷锋那样“好事做一火车”。他更喜欢的是雷锋的干一行爱一行。他认为这是工作之道也是快乐之道。既然踏入了教师行列就不得不喜欢这个行业,毕竟人不能总在“喜欢”与“不喜欢”之间徘徊。这样荒废了光阴,最终一事无成。管老师说我们与工作的关系就如谈恋爱一样,感情是可以培养的,即使你不喜欢,慢慢培养也会有感情的。就这样管老师和自己的工作谈了场恋爱,借用他自己的话说先后“生出”了“班级作文周报、”“作文讲评课”、“一本本的著作”还有现在的指向写作的阅读课等这么多的孩子。重要的是生出了一个村小里走出的特级教师。管老师说:“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你能把正在做的,做出名堂来。”如此看来,他自己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看来。成就今天的管建刚的还有“干一行爱一行”的妙智慧。



管老师的成长经历带给我许多的思考,我喜欢他这种绝处逢生、背水一战的犟劲。当然这种倔强不是执拗和偏执,而是充满着智慧的灵性。因此我把他叫做“管式智慧里的成长”。正如他自己所说:“教育智慧蕴藏于教育困境之中”。我斗胆试想一个人成长智慧是不是蕴含于成长困境之中呢?

从此,愿自己成长在智慧的光阴里。



 

 

 

 
 


    关注 郑圆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