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不走出最常见的4大教育误区,孩子注定会失败!

 

在这样一个快时代,人人都在抢跑,我若慢悠悠地贻误时机,孩子会不会成为一个失败者?

你和我的故事
“在这样一个快时代,人人都在抢跑,我若慢悠悠地贻误时机,孩子会不会成为一个失败者?”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

这个时代的父母是如此地焦虑,有人在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就计算,距离高考还有6414天。但这种焦虑对孩子有害无益,很多家长更是因此踩了不少教育误区。



“假如让我算一算,我未来还可以有多少的人生,我也会焦虑地过每一天。”

在2015年第八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边玉芳对家长们说,孩子的幸福成长需要很多资源,很多父母在尽力编织无私提供,而实际上,父母的自身成长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资源,良好的亲子关系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误区一:多少父母在这样做:我是笨鸟,孩子你替我飞吧!

一个男孩告诉边玉芳,他妈妈非常喜欢养花。但总是在抱怨,人家的植物长得很好,为什么她的不行。他觉得自己很像家里的植物,常被妈妈数落。

他妈妈是这样爱花的:记得的时候天天浇水,忙起来就忘了,所以总是养不好。



我是不是会像花一样,被妈妈随意丢弃!

男孩说自己的命运和那些花简直就是一样的,妈妈忙起来就被放置、被忽略。然后有一天,在搬家的时候,妈妈打碎了一个花盆,发现植物的根部长满了虫子,说“恶心死了”然后扔掉。

这个男生对边玉芳感叹:“是不是等我根部都烂掉之后,妈妈也会这样对我?”

边玉芳又说了一个流传甚广的段子,什么是笨鸟先飞?

第一种,因为我是笨鸟所以我要先飞。第二种,因为我是笨鸟,我飞了也没有用,所以我就不飞了。但还有第三种,最可恶,她生了一个蛋,等这个蛋孵化后,说我是笨鸟你替我飞吧。

“有很多父母也是这样,养一个孩子,让他来实现自己实现不了的梦想。所以,父母在抱怨孩子不好时,请更多从自己的身上找问题。”边玉芳说。



你认为孩子是你的成绩单吗?这个成绩单是说孩子的表现是不是你的面子、是不是你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成果证明?如果孩子表现好,你就会觉得脸上有光?

曾有一项研究专门这样询问了中国父母和美国父母。

边玉芳指出,在中国和美国,这个问题的答案有非常明显的差距。中国父母基本上接近了“非常认同”的值,而美国父母认同度低很多。

也就是说,更多的中国父母认为孩子是自身的面子,所以孩子是不是考上北大、清华很重要。孩子是不是听话,是不是按照我的要求去做,去实现我没有实现的那个梦想很重要。
但实际上,孩子是孩子,孩子不是你的,是他自己的,所以我们要无条件去接纳孩子,学会正确地爱孩子。

我们经常会说:“你考试第一名,爸妈爱死你了。”“听话的孩子妈妈才喜欢。”“你再不去写作业,妈妈就不要你了。”这些话都会让孩子觉得爱是有条件的,他只有达到你的要求才会被爱。

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有爱的饥渴症,他们担心父母随时会收回对自己的爱。孩子的解读和感受无关乎父母心中到底怎么想,所以我们要让孩子感觉到你的爱是没有条件的。

当然,无条件的爱孩子不是纵容溺爱孩子。父母教育孩子时,要把孩子这个人和他的行为做一个区分。

正是因为我们爱孩子,而且孩子是成长中的人,我们才要对孩子负责,要明确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行为是不对的,建立正确的是非观。
误区二:父母是孩子成长最好的教材,但有多少父母意识到身教大于言传?

我们总会看到,让孩子别躺着看书,自己却在躺着看书的父母;让孩子赶紧睡觉别玩电脑,但自己却在看手机玩电脑的父母。

其实,父母自身是孩子成长最好的教材

孩子天天跟自己的父母在一起,你们是孩子最直接的观察和模仿学习的对象。边玉芳说。

如果要求孩子彬彬有礼的话,那你先要自己做到;要求孩子不乱发脾气,你得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要求孩子有良好作息和行为习惯,你自己得做到。



除了言行,父母的情绪是有感染和传递的力量的。

美国一项针对家庭的研究发现,如果父亲或母亲得了焦虑症,那么他们孩子患上焦虑症的风险是正常孩子的7倍。

当然,每个人都有负面情绪,所以要学会调节,及时切断不良情绪传播的链条,不要让踢猫效应发生。

边玉芳解释,踢猫效应是,爸爸在老板那里受了气回来就指责孩子,孩子没有别人发泄,就踢了家里的猫一脚。

“我们在焦虑过程中,大量能量就被耗掉了,时间也就过去了。假如我们真的抓紧行动,把问题解决掉了,负面情绪链条也就被打断了。”

她指出,父母在孩子面前表达情绪也是有方法的,比如在发脾气之前,能不能暂时离开孩子一分钟?如果我们已经发了脾气,可以说,你刚才的行为妈妈很难过,所以妈妈做得也不好,你现在能做些什么帮助妈妈感受好一点呢?

慢慢让孩子明白,为什么爸爸妈妈会生气,同时一定努力做到,不要无缘无故因为自己的情绪而迁怒孩子。



误区三:孩子进入青春期时过度控制他,这种做法不可取!

孩子的青春期让很多家长非常头痛。这个时期的孩子进入了自我同一性的过程,尤其需要自我探索。

叛逆是一个好的开始

边玉芳指出,“叛逆是一个好的开始”,恰当的叛逆是孩子自我探索的体现,对孩子的成长是有意义的。

当然叛逆有好的开始,并不一定有好的结束,这就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做工作。

请不要过度控制孩子,要懂得让孩子失败!

美国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把孩子分成两组布置任务,其中一组孩子完成所有的任务,另一组孩子则只完成其中一部分,中途停下来。

结果发现,完成任务的孩子对这个任务的记忆不那么深刻。而那些没完成的孩子,对这个任务会念念不忘。



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自圆心理,一件事情只有圆满了,我们才会觉得放下了,如果不能让它圆了,就会一直存在一个没有完成的部分,变成心中永远的遗憾。假如以后有机会了,就一定要让它圆起来。

“所以你会发现,很多人到了成年,都想去圆青少年时候的遗憾。”边玉芳说。

她解释,如果我们过度控制孩子,不把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话,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就容易逃避问题,丧失完成目标的信心,也会削弱孩子的自立能力。

很多心理学研究已经发现,当目标是自己设定而非他人强加的时候,孩子才更愿意去努力付出,然后也能够得到更好的效果。过度控制其实是剥夺了孩子的心理自圆。

“更可怕的是,不少孩子青春期的自我探索被阻断,到了中年连重走青春路的勇气都没有。他们也许就变成强迫症或者抑郁症了。”边玉芳说。
误区四:批评青春期的孩子不要扩大延伸,不要唠叨!

两代人冲突在青春期达到了峰值,很多家长非常苦恼。边玉芳谈道,当孩子越来越大,他会要求越来越多的话语权,我们要慢慢和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

不但要关注孩子的行为,更要去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感受,理解他们的期待和渴望,这些东西恰恰是家长最容易忽略的。

为什么孩子们在青春期情绪那么多变?

边玉芳从脑科学角度进行了分析:这跟大脑的发展有关。

主宰我们情绪的脑区是信任核,这个信任核在青春期的时候开始飞速发展,但是控制情绪的脑区要到青春后期甚至20几岁才能慢慢完善。

所以青春期的孩子大脑更加冒险和冲动,我们要对他有更多的理解,尽量多沟通。
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怎么办?

边玉芳建议,父母一定要明确,我批评的是你的行为,而不是你这个人。不要把对孩子的行为夸大成对个体的或者这个人的批评,要就事论事,不能扩大和延伸。

讲明要求,不要唠叨。比如说房间乱了,你就说希望你把房间整理好,不要延伸到他长大之后你怎么办之类的。这跟我们平时夫妻吵架时,不要追踪到祖宗十八代是同样的道理。

“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成长环境,对孩子有直接影响,父母的素质和自身的成长,父母的婚姻关系,家庭的学习资源,父母与原生家庭的关系等等,都会影响到我们孩子的成长。”边玉芳说。

所以,父母应做好自己,为孩子一生储存良好的心理资源。边玉芳解释,乐观人格、抗挫折能力、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积极的自我评价、自信,都是良好的心理资源。只有父母做好自己,孩子的资源才能越来越多。
有话对你说
你在教育上踩过多少误区
你是否还没找到解决的方法
成长道路上
掌门1对1会一直伴你左右
给你最合适的建议
用心做教育,我是掌门1对1
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本文来源于家长帮公众号(ID:eduujzb),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转发到朋友圈
传递给更多需要的人!
              


清华老师在线私教

www.zmlearn.com



微信ID:zmlearncom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下一篇:《活动!免费送书啦!》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查看!

↓↓↓↓↓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