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几年后,如何过上第二种人生?

 

我不愿意过一分钟就能说清楚的人生。





我害怕自己会成为缓慢加热的温水中危机四伏的青蛙,我害怕之前自己拥有的技能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上难以继续立足。

我害怕自己拥有的只是一分钟就能说清楚的人生。

我知道,我需要改变,需要第二种人生。但是,如何迈出这一步?



75%的考验是你能否克服心理的恐惧

2010年夏季,我在毕业后来到北京,如愿地成为了一名管理咨询顾问,做着许多传说中精英商务人士的工作——大量出差、大量PowerPoint、大量客户会议、大量熬夜。

但同时,我也做了许多咨询行业平日里不会对外宣传的部分,比如争取上理想的项目、喝酒社交、拉关系、尽可能甩掉对升职加薪没帮助的社交等。我深刻地了解着在咨询这个行业中的得与失,但也仍然十分珍惜这份工作。

出人意料冒出的转折点出现在了我工作的第三个年头。

那一年,我申请调到公司的美国办公室,参与一个美国的前沿项目。起初,我以为自己会非常不适应,很难跟上美国同事的节奏。

但事实上,我却经历了自己整个咨询生涯中最为舒适和顺利的大半年——公司支付的豪华住宅、比北京轻松许多的工作节奏、极为容易打交道的客户……

可与此同时,我也正在经历着自己整个咨询生涯中最为焦虑的时期。那是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一年,是创业风得到中南海关注的一年,是大量创业故事涌现的一年。

有个词被专门用来形容“担心自己被时代所抛弃的恐惧”,叫做FOMO。当时的我,在那样的时代潮流和环境里,被这种FOMO深深困扰着。生怕自己成了缓慢加热的温水中危机四伏的青蛙,之前所有用的技能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上难以继续立足。

我被深深困顿于这种改变的冲动中,却又苦于没有明确的改变目标。没有对口技能的焦虑感如同一把不够锋利的匕首,长久不断的折磨着我。这其实是一种离开学校后的孤独感,没有一起高考的伙伴、没有一起社团的兄弟姐妹、没有一起练习面试的基友……

Ben Horowitz在《创业维艰》中提到,能否突破自己“75%考验的是你能否克服恐惧心理”。当你站在人生的转折点,面对毫无基础的陌生领域,毫无依傍……

你得首先学会去正视这件事:无论你最终选择怎样的方向,你都只有自己而已。



我不愿意过一分钟就能说清楚的人生

这种如影随形的焦虑一直伴随着我那一时期的生活,直到我遇到了M。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当时预定了一位出租车司机每周一早上5点半送我到机场。每周一次出差使得这位司机和我交流非常多,我们也渐渐熟络起来。有一次,他非常诚恳地希望我能够与他的儿子喝个咖啡,给他儿子一些关于职业发展的建议。他的儿子,就是M。

我知道这位司机一定是鼓足了勇气才向我提出了这个请求,所以虽然我并非什么职业导师,但我还是答应了他。而令我没想到的是,那短短一小时的咖啡时间,反倒成为了我突破那75%屏障的转折点。

M当时已经在一家连锁超市工作了两年,从普通的仓库搬运做起,现在的职责是管理仓库团队。在他之前,家里没有人上过大学。同样因为家庭经济的原因,他也没能拥有全职读书的四年大学生活。

然后他坐在我的对面,十分平静而又坚决。

“可是,我希望成为一名工程师,能够在海上钻油平台工作,”他说,“我读高中的时候非常喜欢物理和数学,也有一次机会到钻油平台上参观。我觉得工程师非常厉害,能够找出地面几千尺以下的油藏,我那时候就希望成为和他们一样能够探索在地面看不到的地方。我找到过几位钻油工程师,了解到他们的工作后,我更感兴趣了,尤其希望能够从事海洋钻油,这样我就能到全世界的海洋上工作了。”



这段话配合着M讲述它时眼中的光芒,实在是你能听到的,关于这份职业最浪漫而理想主义的叙述。

并且,我很快就在接下来的谈话中发现,M并不是那种躺在床上异想天开的小伙子,也不是在迷茫中需要外界推一把的踟蹰者。

从超市仓库通往海洋钻油平台之间的道路是何等遥远和崎岖,他完全明白。

“这是个非常困难的道路,当年许多和我一样希望能够成为工程师的朋友也都放弃了。不过我做过很多研究,这条路能走得通。现在虽然我不能直接到大学读书,我还一直在社区学院修读晚上和周末的课程,希望三年内能够转到大学攻读工程系。我非常喜欢德州大学,好几个我认识的工程师都是这个学校的毕业生。”



谈话进行至此,M也已无需我再给予他什么鼓励和建议。我想,他或许只是希望能够找人把这个计划完整的叙述出来,以给这段新的旅程树立一个标志性的起点。令我最在意的,其实是他的那种坚定——信心十足,毫不犹豫。

“我曾经也想过放弃,我身边朋友没有能上四年大学的,我们这个收入的群体能够成为工程师的非常罕见。

不过我记得我刚来美国,找到这个超市工作的时候,主管没有向员工们介绍我,就让我立刻去工作了。只在去年圣诞节前,他让我在所有员工前用一分钟介绍自己。”

 “我当时认为,我的故事那么多,一分钟怎么能足够讲述我的人生呢?可是当我开口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过去非常单薄,我所做过的事情也屈指可数。我居然讲了不够20秒。”



“我永远记得去年圣诞节这一幕,我得到了能够表达自己的机会,却因为自己经历的缺乏,而没能完全地展示自我。”



M告诉了我两句后来成为了我的转折点的话——

我终于懂了,如果我想拥有从未有过的东西,那么我必须去做从未做过的事情。

我不愿意过一分钟就能说清楚的人生。


逃离舒适区“一分钟内介绍自己,三句话:你做过什么类型的咨询项目,你服务过什么类型的客户,你在哪里毕业。”

这是我之前的咨询生涯中,再熟悉不过的模式。我知道客户和老板希望听到怎样的自我介绍,把标准的完美答案背的滚瓜烂熟,让自己能顺利地在客户心中建立可信度,游刃有余地开展咨询工作。

我可以准确预估所做事情的效果,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也开始逐步变得好为人师。甚至非常容易知道如何省力地偷懒完成工作,似乎不再每天都能学到新知识。

生活像个巨大而温柔的网络,将我一点点的包裹进去——我知道自己已经步入了“舒适区”的陷阱,是再度起航的时候了。

虽然M是来咨询我成为工程师道路,但他坚定的目标以及为之而做出的远远超越他所在群体的努力感染了我。而他征服困难的决心,更让我感到自愧不如。

 

任何普通人,也都该拥有不能在一分钟就说清楚的人生。那,何不往前一步,让自己拥有更丰富的人生?

当你找到自己生活的舒适区,你或许会有更高的生活满意度,更多幸福感。但同时,舒适区会欺骗你的头脑,慢慢麻痹你。

尤其当一些所谓披着光环,有着重大“沉没成本”的“专业人士”,要实现“非华丽”转身,这个决定不容易作出。那75%的恐惧,其实就是对离开舒适区的恐惧。对面对未知的、不可预估的、不可把控的未来的恐惧。

但只要你仔细回忆,每个人都并不是从未跳出过舒适圈的,我亦然——在美国生活学习、从单打独斗到带领团队、从工科生成为管理咨询顾问、从不会喝酒到在酒桌上谈判,我的这些经历都突破了自己过往的舒适圈。只是当你适应了新的舒适区,似乎也就已遗忘了上一次的逃离。

所以,为何我不能跳出这个更大的舒适区,去学习、去从事一个全新的领域呢?为何我不能放下自己强加给自己的心理包袱,重新启航呢?

站在现在,回望那个做出选择的瞬间。当我决定要迈出第一步,我的第二人生,已经开启。

欲改变世界,先改变自己。

赤兔联合HIVE合作推出《实现个人转型》系列线上分享活动,希望能够通过分享一些普通人的转型故事,帮助大家寻找突破自我的第二人生。同时,在信息输出的过程中,我们也希望能够寻找和展示更多“非华丽转身”的真实故事,帮助大家寻找转型的灵感和勇气。

首期分享,杜克大学MBA、Hive北美市场经理吴亭瑶将在赤兔App与你分享她在申请MBA前的困惑、准备以及后MBA时期的思考。



识别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活动
我们相信,寻找第二人生意味着人生可以Reset,每个人都有机会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拥抱想要的经历,能够为看似不能实现的梦想来奋斗。
如果你曾经经历过非常困难的转型,或者在努力寻找新方向当中,欢迎在赤兔中给我们留言。我们欢迎你分享自己寻找第二人生的故事,或者和我们倾诉你的迷茫。或许,在对话的过程中,你也能获得灵感,获得勇气,获得与你共同转身的伙伴。



本文作者苏国睿,Hive北美负责人,热衷公益和教育。

欢迎更多媒体、企业与组织与我们展开内容合作(请在公众号回复“赤兔”)。如有问题请联系领英客服电话:4000106277。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订阅每日必读的职场干货。

©2016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