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仿制药BE试验正在考验着药企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对于仿制药,很多药企都有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BE)的需求。然而临床试验机构做BE的成本并不低,盈利却很少,很多正规机构收取的费用仅能维持正常运转。...



现在要开展一致性评价的品种越来越多,药品质量开始升级换挡提速。眼下业界关心的是,药物临床试验承接能力能否满足需求?尤其是BE试验。目前,即便每个具有资质的临床基地全年排满档期,能完成的品种也有限。然而,须在2018年底前完成的基药口服固体制剂一致性评价任务的批文就有近2万个,需求和临床基地的承担能力形成巨大反差,如何烫平这种反差是现实考验。

BE项目有价无市

对于仿制药,很多药企都有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BE)的需求。然而临床试验机构做BE的成本并不低,盈利却很少,很多正规机构收取的费用仅能维持正常运转。而早在7.22核查中,BE试验机构遇到了不少问题,面对风险高和盈利低的现状,不少临床机构可能会选择不再开展BE试验。考虑BE试验和机构的现状,实际操作中企业可能并没有得到多少时间上的缩减,企业的责任和风险是加大了。“所以结果就是两个,一是接BE的机构减少了,二是BE费用涨价了,造成现在的‘有价无市’。”



过去观念认为BE应该是从未失败的,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完全达到的。之所以很多临床机构不接受BE试验,是因为其失败率很高,其中有时候还会出现企业试验的时候BE等效,但是临床机构有可能做出不等效的现象,在收费方面会出现纠纷,这个因素也会影响临床机构做BE试验的积极性。医药朋友圈形容当下的医药企业是“热锅上的蚂蚁”,压力重重。一方面,在研品种的BE试验还无法尽快申请审核和批准上市,难以维持正常盈利增长;另一方面,已上市品种的再评价,绝大多数都要通过BE来完成,失去了BE机构,上市品种前途未卜。

研究者、临床试验基地和伦理委员会之所以没兴趣做BE试验,是因为CFDA的自查从严,对试验造假者惩罚加重,临床试验基地和研究者博弈后,会更愿意做质量更有保障的药品且回报率更高的项目。现在BE项目价格虽然提升,但临床试验基地和研究者认为国内企业仿制药的质量一般,BE项目的风险系数太高,不愿轻易启动新项目,合同研究组织也不敢轻易承诺项目的启动时间。

药企要主动布局



企业应主动加速行动,首先要与参比制剂对比分析其杂质、晶型及多条溶出曲线是否一致,在先期评价的基础上,企业可根据差距调整方案,做相应开发,使其与参比制剂BE等效或临床等效。如果自己的产品有证据表明已具备相关豁免条件,应主动与国家总局建立沟通,将研究所得的试验数据及文献等资料提交给国家总局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否则,需要开展BE研究的就得提前布局。

试规模做到多条溶出曲线与原研药一致并不难,难就难在放大生产后批间产品的质量和疗效保持稳定。企业可以原料是否需要变更来源、是否需要对原料精制、处方和工艺开发难度如何以及BE试验的成本等为依据,判断具体品种是否保留文号。应踏实开展对规模化生产的仿制药进行溶出曲线的研究,找到差距,继续完善制剂工艺与处方,与原研药一致后再开展BE试验。尤其是难溶性口服固体制剂、肠溶制剂、缓控释制剂等难度大的品种,在制剂开发上更需下功夫。

企业首先要定好策略。有些品种是一定要做的,主动重点地把资源投入进去;有些是可做可不做的,先行布局,加强对处方、工艺的研究,有潜力就可继续做;有些品种根本没有做的价值,就要考虑放弃。因此,开展一致性评价必须有所取舍。




    关注 阳光万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