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当代版的《活着》,摘得了国内“最贵”的文学奖

 

出家就是出家,不是皈依。心没有抵达,身体更不可能单独到达。...





最近,被誉为目前国内最“贵”的文学奖——京东文学奖,六个奖项奖金总额为280万人民币。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领衔评委,入围作家囊括目前国内文学、社科领域最为知名的作家、专家。

从海选到六个奖项的五强诞生,中信出版社共有三部作品进入终评,分别是——

《没眼人》
《小家,越住越大》
《出家》
如今,悬念终于揭晓,《出家》获得首届京东文学奖新锐作品奖!



这本由作家张忌所著的长篇小说《出家》,将与格非、阿摩司·奥兹等五位作家共分280万奖金。

看到这段话,阿信不禁有些激动。要知道,多年前读《活着》时被其中人物的命运牵绊时的心情,至今徘徊不去。而一本被认为可以和《活着》相比较的小说,究竟是什么样呢?


《出家》讲述为养家糊口,原本打着三份零工的男人方泉为了赚钱养家,受人指引成为寺庙里的广净师傅。过上僧人生活和现实生活交替的日子,逐渐喜欢上念经、打坐的生活。直到接受一座寺庙,成为住持,方泉萌生要扩大寺庙规模的野心,然而这样,他就得真的出家。这次,方泉真的动心了……

有位作家说:读书最重要还是三件事,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而“见自己”是一切事物的前提。有时候也想问问自己,究竟了解自己多少?真的喜欢现在的生活吗?或者,生活还有没有第二种可能?

京东文学奖评委伍聪、蒋方舟为作家张忌颁奖
而关于《出家》这本讲述如何“见自己”的书,京东文学奖给出的授奖词是:
同文学大师余华一样,青年作家张忌也出自浙江,他2016年的长篇小说《出家》也被誉为当代版的《活着》。《出家》并不以小说结构上的标新立异制胜,它描述了出身于底层的主人公,白天与夜晚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寺庙跟俗世之间挣扎与抉择的故事。张忌以简单的方式写沉重的主题,反差强烈,文笔细腻淡雅,看似轻声细语,却能举重若轻。

只是,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似乎很难有这样的生活经历,我们为什么要看《出家》?

不要忘了,书中人物也是普通人,他们也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出家》和汪曾祺先生的《受戒》一样,都是写世俗人的选择。两本书的主人公,不管是已经出家,还是想要出家,他们都是把“当和尚”做为谋生饭碗的人,“出家”对他们来说,不是信仰的改变,而是另一种世俗命运的开始。

《出家》里的故事主要发生在一个叫方泉的男人身上。

方泉同学生活在祖国一贯富庶的江浙一带,却活得很穷。套用自媒体教主咪蒙姐姐的话来说——这一定是方泉没出息,且“不爱这个功利的世界”。可读下去阿信发现,方泉简直是全天24小时智商外挂的聪明汉子啊!
不管帮妻子找工作,呵护家庭,还是跟城市里的各种势力打交道,包括在街头智斗警察、小地痞。套用情歌王子张信哲的一句歌词——方泉简直是“做你的男人,二十四个小时不睡觉”。并且,这样一个人,还兼打着三四份工,天不亮就起床干活,温柔得不愿意多说一句可能让妻子多想的话,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看到这里,不由得想起那些年说话不算数的爹妈)。

然而,仿佛是因为超生得罪了老天爷,方泉依然过得很穷。妻子还患了疑难杂症,不得不花去家中所有积蓄,最后还欠了一屁股债。

在进行了深刻地自我反省之后,方泉做了个惊人的决定——我要上赤霞山!



这个主意是改变了方泉一生的男人阿宏叔出的。阿宏叔是山上的住持,他所有的收入都来自自己寺庙的一场场法事活动。阿宏叔不是让方泉真的当和尚,而是让他在法事活动上冒充真的和尚。就这样,方泉摇身一变,成了广净师父。

每次冒充,广净师父都会得到一笔不大不小的收入。虽然远没有阿宏叔多,但比在山下送牛奶送报纸强多了。更重要的是,他还遇见了贵人——慧明师父和一个叫周郁的女人。慧明师父个尼姑,身负重大秘密,临走前把自己的尼姑庵交给方泉打理。就这样,广净师父一步步成了一个住持。看到这里突然明白,方泉为什么是这么好的一个人,因为,如果他不好,怎么会遇见贵人?



红尘内外皆日常,入世谋前途,出世求涅槃。《出家》让我喜欢的是小说发现了日常生活的无聊,并对破解无聊以求自救进行了书写。什么是日常呢?其核心要义何在?根据本•海默尔的说法,日常生活的核心要义就是两个字——无聊。日子的重复又重复,所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工业时代流水式的机械忙碌,崇高价值的被消解,很容易催生出百无聊赖,催发人的无意义感,加上生活中云遮雾绕的难以洞悉,无聊和虚无常常随之产生。

小说发现的无聊,不同于后现代工业社会下的无聊与虚无,而是根植于日常生活,并且是充满世俗生存智慧和奋斗能量的日常生活,其中的无意义被小说家捕捉到了。有自省意识的人在意识到无聊的时候,很快就会进行寻求消灭无聊的对抗,努力压下它。平常的人或言没有自省意识的人则沉溺于无聊而不自觉,以无聊为日常兴致勃勃地生活着。



如果说逃离去寺庙做空班,暂时解决了方泉的物质生活困境,那从做空班,混在一群假和尚中,到做乐众,负责敲木鱼,再到后来做当家,则让方泉意识到了破除无聊感的可能性。小说中有不少段落写到小说人物在寺庙佛事中的感受,如通透、平静等等。这种寺庙仪式所催生的佛的感觉显然诱惑着方泉,以至于他生出某种错觉,以为身在佛中。

但假的就是假的,假寺庙和假和尚这些东西并没有持久地解决这些问题,尤其是寺庙的日常生活很快又让方泉意识到了无聊,一个末法时代下的纠结问题。所谓末法,在我的理解,就是人心已迷乱,灵魂无依无靠,已无救赎可言,自救也不可得。如此一来,出家行为的宗教意义也就没有意义了。



方泉是一个有慧根的人,也就是一个聪明人,一个了然世俗规则和生存智慧的人,更是一个有自我追问属性的人,他有能力想方设法应对世俗的困厄,主动给超市老板送鳖,给山下老太太送点心笼络人心。一个聪明人,开启了意义追问功能,才有自省而后追问意义的能力。但无聊的破除即使在他真的实现了他的绘图时,是否就会如期而来,也未可知。出家就是出家,不是皈依。心没有抵达,身体更不可能单独到达。

——评论家 李伟长
如果这劳碌奔波的生活
曾有一刻让你想逃离的话
就请打开这本书吧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此书
-End-
编辑:赵佳然 2017.06.04
近期新书一览,点击书封即可看到有关内容!















    关注 中信出版集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