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育漫谈系列(十五)——因材施教漫谈三

 

为什么你不敢想象孩子读经可以像打游戏那样上瘾?因为你首先设定了那是不可能的。但海峰举得那些例子都不是被老师逼的,或是立志立的。都是因为上瘾了。我们周边没有人读书上瘾,所以我们认为读书一定要经过如何艰苦才如何如何。...



东莱国学微信公众号:donglaiguoxue
东莱国学官方网站:
       http://www.donglaiguoxue.com因材施教漫谈三



该怎么教就怎么教,这是分析命题。但不是说因为说了这话,后面的方法、论述就合道了。

游戏是一个比方,说实话,任何学习不能到游戏那样痴迷不可能成才。

为什么你不敢想象孩子读经可以像打游戏那样上瘾?因为你首先设定了那是不可能的。但海峰举得那些例子都不是被老师逼的,或是立志立的。都是因为上瘾了。我们周边没有人读书上瘾,所以我们认为读书一定要经过如何艰苦才如何如何。

是的,这一百年来主客对立的教育观念这是很牢固的。这个思维模式影响到我们的方方面面。迷悟只在一转念。

孩子都是主动学习的,这是天性!为何不主动了,是因为你的这个主动学习的标准是人为的,不是孩子的能力所在。对于三岁的孩子,他能拿五斤,你给他三斤,这就是他的主动。你让他拿十斤,这就是你期盼但又很难的。现实上,你不会让他拿十斤,但教育上很容易过分,因为你期盼。

教育亦复如是。三岁的孩子,我两句话教三遍,会了自己学到熟练,把字认识。其他时间无意识的听别人读书(吟诵,)平读听不到别人念什么。两句这就是他的主动、大量、自学,当下就可以做到。你期盼了一个超出他能力的目标,以为一百个字是大量,当然难。

日永年长,孩子个子从五十公分长到一百公分,学习能力也从两句话长到二十句,并且都是自学,难吗?

有人会认为“主动学习,深度自觉地学习,是一种能力,是长期熏修而有望达到的。”

这都是应试教育的心态。应试教育先设定了一个标准成绩。而你先设定了一个主动自觉学习。

如果,你把孩子当主体看,三岁有三岁的主动深度自觉学习,五岁有五岁的主动深度自觉学习……

为什么要期待一个“长时薰修才有望达到的目标?”有望就存在无望!念一转,当下就是深度自觉学习,无所谓有望,更不存在无望,无所谓那个目标,时刻都在道上。


    关注 东来国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