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随意给孩子贴上“胆小”的标签, “认生”真不是多大的事儿!

 

以前宝宝见人就笑,可是现在怎么一见人就哭,朋友、邻居想抱抱我们家孩子,还没等到伸手宝宝已经哭的不行了。有的家...





以前宝宝见人就笑,可是现在怎么一见人就哭,朋友、邻居想抱抱我们家孩子,还没等到伸手宝宝已经哭的不行了。有的家长一看孩子哭就又着急又生气,一个劲儿的说“你怎么胆子这么小呀?你怎么这么怕生呀!”其实几乎每个宝宝在一段时期都会经历这个所谓的“认生期”,德国的教育学专家Christiane博士曾经说过:“宝宝的认生期随着他的成长而自然产生,很可能在一夜之间,认生期就到来。”

认生表现

认生是指6~8个月左右的幼儿能够准确分辨妈妈和他人,并主观排斥他人的现象。这有别于和妈妈分开后的恐惧不安心理。分离时的不安感出现于婴儿期6~12个月,是孩子认识到自己和妈妈属于不同个体后的一种不安心理。

宝宝认生是他情感发展的第一个重要里程碑。宝宝可能会变得很粘人,只要碰到新面孔(哪怕是熟悉的人),他就会感到焦虑不安,如果有陌生人突然接近他,宝宝也可能还会哭起来。 所以,妈妈如果碰到这样的情况,不用感到奇怪,这是宝宝正常的表现,妈妈们不用太过担心。

发展过程

  • 小于4个月
一般不会认生。因为这个时候他对周围的一些新鲜的事物,都感到比较好奇,包括不熟悉的陌生人。对任何人的引逗,他都会报以喜悦与微笑。

  • 4—5个月
对陌生人会出现“警惕地注意”现象。他们会来回地注视、比较陌生人与熟人(主要是妈妈)的面孔,对陌生人的脸注视的时间会更长些。

  • 5—7个月
在陌生人面前宝宝会出现较明显的严肃、紧张的神态。

  • 7—12个月
有些宝宝面对陌生人会有哭闹、回避等较强烈的情绪反应。“认生”达到高峰。随着宝宝的逐渐长大,以后“认生”表现会逐渐减弱。并不是所有的宝宝都有认生表现,而且宝宝一出生并不认生,他的认生更多的是在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发展起来的。

  • 1~2岁:独立和依恋并存
1岁多的宝宝已经开始有了要离开父母的怀抱去探索周围环境的欲望,但对父母和亲人仍然非常依恋,一旦遇到他从未见到过的人和物体,就可能表现出胆怯的样子。

  • 2~3岁:依然会怕生
此时宝宝仍然会对陌生人和陌生情景感到恐惧,这是宝宝发展的共性。此外,由于遗传因素的差异,宝宝出生以后所处的家庭教养环境也千差万别,因此每个宝宝认生的程度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宝宝长大后还“认生”4大原因


孩子“认生”不是问题,随着宝宝的逐渐长大,“认生”表现会逐渐减弱。但当他们过了3岁,甚至到了上幼儿园还一直害怕生人,家长就需要注意了,导致这些孩子特别“怕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天生性格拘谨

有些宝宝生性内向、害羞或胆小,加上与外界接触的机会不多,必然容易怕生。

2、互动机会少

现在很多宝宝都由老人带,很少跟邻里往来,再加上老人怕宝宝出危险,很少带宝宝外出玩耍,孩子缺少与人交往的经验,心理上也认为只有和家人在一起最安全、最自在,而见到陌生人则感到不安全。

3、情感饥饿

有些父母工作太忙,把宝宝交给保姆照料,尽管保姆也很尽心,但无论如何都取代不了父母;也有的父母对宝宝没耐心,经常因为各种原因呵斥宝宝;或者夫妻感情不和,家庭缺乏温暖也可能使宝宝缺乏安全感。

4、教育不当导致

★有的父母怕孩子单独外出会闯祸,而吓唬孩子,孩子变得胆小,怕见生人;

★有的父母怕孩子外出受到别人的欺侮,怕吃亏、学坏,认为还是关在家中好;

★有的怕孩子与人接触传染疾病,情愿将孩子闭门独处。

★这些因素很容易使婴儿期自然的“怕生”现象延续到幼儿期,让孩子变得不合群、不愿与人交流,久而久之,就会不知道如何与他人交流,变得孤僻,甚至还会影响到儿童和青年时期的个性和人际关系。
应对“认生”反应的两个误区
1

把孩子放到陌生人堆里“脱敏”
案例:大约7个月左右的时候,卉卉突然变得十分害怕陌生人,妈妈抱她出门时邻居想摸摸她也吓的哇哇大哭,面对孩子突然改变的“性情”,奶奶以“过来人”的经验建议妈妈经常带卉卉多接触一些人,理由是孩子习惯了就好了。妈妈听信了奶奶的建议,有空就把卉卉抱到小区的广场地带去“见世面”,然而,让奶奶和妈妈没想到的是,经常被抱出去的卉卉不仅没有出现那种对陌生人的“习惯化”反应,而且怕人依旧,甚至出现了更粘妈妈的行为。

解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与愿违的情况呢?这是因为,对于两岁甚至三岁之前的孩子而言,安全感是他们第一位的心理需要,生存本能会告诉他们,他们还没有力量去独自面对陌生的世界,须得妈妈的保护才行,让她恐慌的情景,只会让她更加频繁地投身妈妈怀抱寻求支撑。所以,帮孩子克服认生的习惯,最重要的不是把他们推出去,而是跟她建立更牢固的亲子依恋,孩子的感情得到充分满足后,才会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好,才会产生对外界的信任,进而积极面对妈妈以外的人和事。
2

刻意避开陌生人以保护孩子
案例:冉冉6个月时开始进入认生期,起初父母一度为冉冉的变化感到焦虑,但从专家那里得知认生是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表现、不认生反而是依恋关系不明确的表现之后,就一下子释然了,转而开始保护起孩子的认生行为来:带孩子出去,总是尽力避开有人的地方,怕孩子受惊,也不敢轻易请别人来家里做客了,恐怕孩子受了惊吓。结果,冉冉在妈妈的呵护下,变得越来越胆小,都两岁多了,出门见到陌生人还是六神无主。

解析:对于孩子来说,“认生期”的确是一个值得尊重和理解的阶段,但尊重和理解不等于过分保护孩子,人为地净化孩子的生活环境,实际上是对孩子成长条件的剥夺,不利于孩子在真实的生活中自然地展开自己的成长历程。因为对于认生期的孩子来说,陌生人是可怕的,但同时也是他们正常的社会化必须面对的,家长需要做的,不是如何帮孩子回避,而是如何帮孩子面对。否则,失真的环境里里成长出来的孩子,即使能暂时避免陌生人带来的“短痛”,也难以避免今后难以和陌生人自然交往的“长痛”。
科学引导孩子渡过认生期
虽然有些妈妈会认为认生对于宝宝的生存也有积极的意义,可以保障宝宝生存的安全问题。但是认生毕竟阻碍了宝宝与外界的人际沟通,对以后的成长也很不利。所以为让宝宝变得大方开朗不怕生,妈妈应在孩子六七个月、刚进入“认生期”时就开始干预。因为家长的教育方式也会影响到孩子“认生期”的长短和出现的早晚。只要用对方法妈妈不必太过紧张,因为你可以帮助宝宝轻松度过认生期哦!

1


走出家门



在宝宝3—4个月以前还不懂得认生的时候,妈妈可以有意识地带宝宝走出家门,以帮助宝宝尽早适应他可能接触到的各种社会环境。经常带宝宝去社区广场、花园绿地等人多、小朋友比较多的场合,让宝宝看看周围新鲜有趣的环境,感受不同人的声音和印象。

在出外集体活动中要避免众多陌生的面孔同时出现,或众多的陌生人七嘴八舌地一起与他打招呼或争抢着抱他、逗他等,这样会增加他害怕的心理。



2


多接触不同的人但不让陌生人贸然亲近宝宝



有些宝宝只喜欢让妈妈一个人抱,除妈妈之外的其他家庭成员一抱就哭,这是因为平时对外人接触不多,每天只看到爸爸妈妈。

妈妈可以尝试着让其他家庭成员多抱抱宝宝,在他们抱的时候妈妈可以暂时离开一会儿。让宝宝慢慢熟悉除爸爸妈妈之外的陌生人。可以先从家里人开始,然后再是其他不熟悉的人,比如爸爸妈妈的同事、朋友、邻居等。

如果宝宝表现出对陌生人的抗拒,就任由他自然地活动,当宝宝保持距离观察到对方是“不危险”的,就会放松警惕,这个时候再慢慢地用他感兴趣的方法跟他玩耍就很容易被接纳。在被接纳前,千万不要着急接近或者接触宝宝身体,不然就前功尽弃了。

3


不羡慕其他宝宝不认生



小朋友之间难免有对比,但是每个宝宝都有其独特地与生俱来的气质,有些宝宝确实比较不怕生,家长没必要埋怨自己的宝宝胆小。如果家长的你是属于言语谨慎的类型,你们可以考虑请一位生性活泼开朗的成人加入你们的养育团队,比如祖辈、朋友、保姆、老师等都是可以的。这样对宝宝尽快顺利度过认生期很有帮助。

4


迎合宝宝的爱好心理



即使宝宝有认生的表现,可由于孩子的天性,宝宝还是比较喜欢跟那些比较年轻的阿姨或者小宝宝待在一起的,因为年轻的阿姨让他有种妈妈般的感觉,而从小宝宝身上他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当妈妈带宝宝出去玩耍时,可以抱着宝宝跟那些阿姨或者小宝宝打招呼,跟他们一起玩。让宝宝知道除了家里人之外,其他人也都是和蔼可亲的,不用害怕、胆怯。

尽量让宝宝可以逐步接触不同的人群,包括戴眼镜、带帽子等有点特征的人,慢慢地宝宝就会适应他们,不再产生戒备心理。妈妈不妨在家里偶尔戴个眼镜或帽子来让宝宝慢慢习惯这样的人群。



5


给宝宝安全感



宝宝认生一般都与“害怕”有关,所以妈妈及周围接近宝宝的人都要给宝宝一种安全感。妈妈以及家人平时都要保持态度温和、情感稳定,不要忽冷忽热,尤其在宝宝哭时,更要有耐心,不能训斥宝宝,虽然他还听不懂大人的语言。妈妈也要提醒亲朋好友,接近宝宝时,动作要慢一点、温柔些。千万不能很突然地将宝宝交给“陌生人”抱,这样会加强他的戒备和紧张心理,让他没有安全感,以后会更害怕接触陌生人。

当然,即使了做了各种引导,家长也不要报以立竿见影的期望,有的孩子可能无论家长如何努力,在一定时期内都非常排斥陌生人,一般来说这都是性情决定的,这个时候,家长也应该尊重这一现实,不强迫孩子,允许孩子在自己性情的基础上慢慢成长,要相信时间可以改变许多问题。

三岁后的宝宝若依然认生,父母不要给宝宝贴内向,不礼貌的标签,不要老在孩子面前提他认生害羞,父母应该以行动帮助孩子,比如多带孩子外出,教孩子如何交新朋友,教孩子打招呼等。
认生的孩子也许只是有点害羞,可是不认生的孩子可能存在大问题!



1、 没有亲子依恋。你家孩子从来不认生,什么人都跟,不找妈妈(平时照顾他的人),那说明你家孩子跟你不够亲近,没有形成稳定的亲子依恋关系。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利的,他会缺乏安全感,缺乏对父母的信任感,长大了会很自我,喜欢与父母长辈领导等作对。

2、 也许是智力低下的表现。由于脑部发育迟缓,智力比同龄低,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情绪表达力,认知能力发展不够,从而辨别不出妈妈(照顾自己的人)与其他人的区别,因此,没有认生现象。

3、 孤独(自闭)症的可能性。孤独症儿童,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不能察觉他人的存在,也不能分辨妈妈和其他人的区别,不能形成与母亲的亲子依恋关系,当然也就无所谓认生了。

来源:百度,99健康网,《从“零”开始做父母》


    关注 优生优育俱乐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