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非暴力走向和平——源于婆罗门(阿特曼)

 

这是一个处理生活的印度概念:通过阿特曼(或婆罗门)中的非暴力获取和平(或佛法)。这基本上是一种灵性概念,作为团结与和谐的和平(人类和整个自然界,包括动物)是一个必然结果。...



点击上方“冲突与和解” 可以订阅
本文选自刘成与埃贡•施皮格尔合著的《全球化世界的和平建设》(人民出版社  2015年9月第一版  第三百四十九页)





刘成

这是一个处理生活的印度概念:通过阿特曼(或婆罗门)中的非暴力获取和平(或佛法)。这基本上是一种灵性概念,作为团结与和谐的和平(人类和整个自然界,包括动物)是一个必然结果,因为在非暴力的情况下,有一个实体(隐藏的超越之人、圣人)围绕和贯穿自然万物,将所有元素结合在一起,万物存在于万物之中。这是我们已经在四卷本吠陀经(第一本约有5000年的历史)和接下来的传统(德拉威语、印度河和印度-日耳曼文化确立了通过美好与和平的方式达到共存与融合)中发现的。在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在经书中找到关于正义战争的观点(如在佛法的界限内有责任为扬善抑恶而战斗)。印度教还创建并包含了种姓制度,一个冷酷的种族隔离制度。由此我们强调印度传统是件有意义的事情,并指出与印度文化相连的著名人物,例如柴坦亚·玛哈帕布(约在15、16世纪)和圣雄甘地,他们对印度教(或许受到耆那教的影响)的非暴力解释众所周知。通过聚焦特殊的人物和他们基于他们的宗教信仰上的非暴力诉求,我们必须指出在所有宗教中都存在反对他人的非暴力思想。非暴力的思想与实践之间的缺口到处存在,印度教中也有这种现象,在历史和现在都存在。
刘成: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南京大学教授。
埃贡•施皮格尔:费希塔大学教授,波兰奥尔什丁大学访问教授。


长按左图,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冲突与和解”微信平台


    关注 冲突与和解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