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看看外国的对比评测,是真诚还是套路?

 

国外车媒真的很敢开黑?如果是这样,TG三贱客就不是异类了。...





现在似乎有一种惯性思维,很多人觉得西方记者就是不知道比我国记者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TG三贱客可以在节目里谈笑风生,黑起谁来那是直接揪着人家的耳垂狠狠地掸一下子。国外的车评就是优点缺点有一说一,绝对不耍春秋笔法。



事实上是这样吗?我给大家分享一篇在Motor1.com上刊出的文章,由灯塔国编辑Steven Ewing写的对比评测,菲亚特124对比马自达MX-5的姐妹车对比。



首先,此君的头衔是“managing editor”,也就是“执行编辑”,不是临时工了。而且此君已经写过不少车的试驾评测,是一个正儿八经的试车编辑。

好了,不扯别的了,正片开始。给大家感受一下别人家的套路。



点评:此处的写法是“虽然我更喜欢手动,但是自动也不错”。但是按照某些人的思路,如果是由国内车评人主笔,那就非得写成“虽然(优点),但是(缺点)”的句式,也就是“虽然自动也不错,但我更喜欢手动” 才不会有被充值的嫌疑呢。

一个是低扭狂,灯位霸王;一个是自吸活跃分子,转速快上快下。数据有优势就说数据优势,感性层面有优势就说感性层面的优势。怎么学了我国评车的套路了?难道不是应该说“124快得一点感情都没有,MX-5扭矩弱干吼不走”才更加客观公正吗?



点评:对比两款车的某一个产品点,其两面性就要看你怎么表达了:A车悬挂软、车更重,所以高速更舒服,更扎实;虽然B车跑高速没那么有高级感,但悬挂硬所以过弯更有乐趣。这是大家认为的国内车评写法。国外车评人就会说“A车悬挂软、车更重,所以高速更舒服,更扎实;虽然B车跑高速没那么有高级感,但悬挂硬所以过弯更有乐趣。”哦,这还不是一样?



点评:菲亚特明明动力更强,空间更大,在MX-5完全没有数据支撑的情况下,就可以堂而皇之“主观上”更喜欢MX-5。如果这是国内车评人的文章,这还不得戴上一顶日粉日托日吹的大帽子,被坐实收到了马自达的充值了呢。

看完这篇文章,你是不是觉得看到了一篇假车评,甚至觉得这是国内的对比测评套路,然后翻译成英文呢?嘿嘿,如果看多了国外的汽车评测,他们也是在基于事实的前提下,从事物两面性中的积极一面去解读。一个事物具有两面性,西方记者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也掌握得也不错。

所以以后大家不要再引用“海外车评就是各种一针见血,对缺点毫不避讳。国内编辑就是怂包,不敢说实话”这种想当然的说法了。说出一个观点前,得先问是不是啊。



但是我们回过头来看,Ewing的这篇车评不好看吗?没营养吗?完全相反,我觉得这篇车评很好看,虽然通篇几乎都没提两款车的硬伤,但也能够很立场分明地表达出两款车的区别。

很多人就是得了精神洁癖,看不得试车编辑去褒奖一款车的优点,仿佛看不到一辆车的有一两个致命缺点,车评就白看了。甚至看车评就是为了去看硬伤,然后好好地把某款车批判一番,以显示自己懂车。

你了解了女性所有的丑陋,自诩很懂女性,可这样的你就是找不到女朋友。因为我们真正去买车的时候,思路是正向的,更多是考虑“哪辆值得买”,而不是“哪辆不值得买”。

写车评的时候,缺点的确不可不提,但也不必像一只刺猬一样专门去挑刺。就算是公认平均造车水平落后一点的自主品牌,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也很少会造出有明显“硬伤”的车了。

当然也还存在有某些有“硬伤”的品牌,但是他们通常倾向于不举办试驾会,或者只邀请永远热泪盈眶永远赞不绝口的嫡系媒体,我们这些“刺头”媒体肯定没份的,同时也不给媒体准备试驾车,以绝后患。

别小看我们向读者呈现出一款车的真实面貌的职业操守,国外有良心车评人,国内也不少。

————
节操可丟,良心犹存
没有钱,我该不该买车
为什么我们到国外就不会开车了? 

加长车、特供车,还不是因为我们没出息?

| 长城VV5s | 新CR-V | 雷凌、昂克赛拉、思域 | 劲客 |
| UR-V | 柯迪亚克 | 探界者 | 长安CS95 | 宝骏510 |
前改装网站主编带你一步步进坑
节操卓的车只改了这三样
动力不够刷电脑来凑
问题来了,怎么刷电脑?
如其刷电脑,不如先换轮毂
问题来了,换什么大小的轮毂?
这里有免交学费的轮毂知识贴
换了轮毂,接下来到避震了吧
问题来了,只改避震能提升操控吗?
改装界五条“黑色潜规则”
这么折腾,不如买原厂改装车
改排气就是为了听出高潮
————



    关注 大家车言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