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青春记忆:我的另一抹乡愁

 

我怀念母校每一束草,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寸阳光,每一滴雨露,每一缕轻风,每一个春夏秋冬,我怀念老师和同学,还有那些沉淀在心底的青春故事,那也许是我们漫长人生中,最纯最美的时光,...

点击上方"太阳雨文学"关注我们
青春记忆:我的另一抹乡愁
    文/清风
在春光烂漫的季节,在刚刚完成一部书稿的当儿,我接到回母校演讲的邀请,我的心非常激动,甚至有些寝食难安,我抛开所有的事务,驱车前往母校,不为别的,只为一温青春的旧梦,寻找那些曾经的日子与时光。

讲座的地点,已不在原来的老校区,那里曾是装载我们梦想的地方,新校区占地面积很大,绿植清新旺盛,这里,应该是现在莘莘学子们学习的天堂,犹如我们曾经的过往。老师们风采依旧,只不过耳鬓多了些岁月的风霜。

课堂上,我看到那一张张渴望知识的面庞,那一双双激情的目光,可台下,哪个才是我当年的一双?演讲结束后,掌声,笑语,呼声,还在阶梯教室里久久回荡,可我内心早已热泪潸潸,一片感伤。

如果说,乡土,承载了我们很多很多离愁,孕育了我们生活的话,那么,学校的时光,尤其是大学的光阴,则盛满了我们青春的梦想,给了我们向上的力量。可以说它是人到中年的我们的另一抹乡愁,让我们总是不经意想起,想起那些曾经的人与事。乡土,给了我们身,而大学则给了我们魂,让我们独立思考,激荡人生。

大学时光,总是一页页掀起,犹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我清晰地记得,入学时,在学校门口,我有些不知所措地从火车站接新生的校车上走下来,提着一口袋书,跟着老乡去实验楼一大片空地排队报到,我一边等待,一边好奇地张望着这个已经属于自己的大学,洁净的校园道路,摆成造型的黄色的花海,不远处还有灯光球场,母校的美,出乎我的想象与意料。

我们新生住的地方在学校教学楼四楼临时宿舍(应是教室改造而成,新宿舍楼尚未建好),里面住了几十个人,大伙挤在一起,热闹异常。有一件有趣的事,由于报到当天有些阴天,分不清方向,第二天起床,走下楼拿着饭缸吃早餐,竟然发现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有的同学,竟然迷方向迷了半年,甚至更长时间,还好,我几天就找到了方向感,就这样,火热而沸腾的大学生活,在我的忐忑与焦灼不安中快速开启了。

我还记得,入学后的军训,同学们与教官结成的友谊,以及最后从学校到老机场十几公里拉练的情景,还记得在机场拍合影时,那一张张晒黑而有些稚嫩的脸膛。

我还记得,迎新晚会列队去大礼堂,我偷偷塞给班主任的“毛遂自荐书”一张,我要竞聘班宣传委员,由于精心准备,放学后在宿舍、教室、操场演练,虽然演讲时,前半部分说的是普通话,后半部分说的是家乡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但由于我的投入和激情,最后竟然如愿以偿。那也许是我蜕变的开始,母校,给了我腾飞的翅膀。

我还记得,老乡会老乡们的热情帮忙,他们组织我们抽空聚餐,游玩,他们给我们新生指点生活的方向,让我们摆脱不适和迷惘,至今我还记得,双休日,我跟着乡长去人民路逛书场……

也许是农村出身的孩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缺什么,锻炼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是我进入大学后的第一场必修课。

我主动四处出击,参加校文工团招聘会,现场演唱《小百合花》,成为其中一员,接下来,我又参加文学社换届选举,当了组织部长,后来又成为第三届校文学社社长,由于大学生运动会自己积极组稿、写稿,结束后,从班宣传委员,成为系学生会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第二年,又竞聘成为学生会主席……

曾因首创系报,而掀起学校办报的热潮,我一时成了学校的“红人”。在担任校报记者期间,在主编老师的安排下,曾采访了很多先进人物,校报上经常出现我的文章和名字,我也开始用稿费,来补贴生活费用。很难忘,那一个个不眠之夜,那曾经浇灌着梦想的火热日子。但让人很惋惜的是,几年前,曾想登门拜访这位对我影响很大的主编老师,可得到的消息是她竟因病去世了,闻此噩耗,极为痛心,很遗憾,再也看不到这位可亲可敬的老师了,每每想起她对我的指导,以及教诲,我总感觉恍若昨天,而后,又唏嘘不已。

在负责学生会期间,我是一个典型而狂热的“活动分子”,我们组织英语大赛、朗诵会、歌咏比赛、辩论大会、征文活动等等,我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那时的我们,天不怕,地不怕。我也组织文学社、系报的同仁们,去其他院校联谊,交流办报的经验,我们也曾坐着公交,跑到黄河边,面对滔滔东流的母亲河,举办“黄河笔会”,我们也为报纸从油印到铅印而欢呼雀跃,甚至癫狂……

我还记得,暑假,我们跟着带队老师,去贫困县农村去做调研,去做科技扶贫,还记得那泥泞的乡间小路,那淳朴乡亲充满期待的眼神,我怀念那里雨后乡村宁静的气息,喜欢晚饭后,走出院落,去看满天眨眼的星星,我喜欢嘤嘤叫的虫子,喜欢清晨,那一声声清脆的鸡啼……

三年前,曾应邀到高中母校做过一次演讲,高中,在我们县城,包括初中和小学,我都依然认为它们是我的乡土的一部分,而远在省城大学的母校,我则视为我的第二故乡,它同样给了我诸多的乡愁,让我闭上眼睛,总会想起那时的一幕幕。

感谢母校吧,我的乡愁!感谢领导和老师们给予我们的无私帮助和支持,是他们点亮了我们内心的那盏灯,让我们无所畏惧地发芽和成长,让我们青春无悔。

母校,是我脱胎换骨的地方。

我怀念母校每一束草,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寸阳光,每一滴雨露,每一缕轻风,每一个春夏秋冬,我怀念老师和同学,还有那些沉淀在心底的青春故事,那也许是我们漫长人生中,最纯最美的时光,我们曾有过欢笑,有过眼泪,有过迷茫、固执与彷徨,也有过反省、检视与思量,那些都是我们生命里,内心深处,永远、永远的念想。



时光静美,岁月安好
我喜欢踩着秋日的落叶,在秋风的萧瑟里,看红彤彤的夕阳,渐渐从稀疏的树梢消失,西方的天边,留下一抹淡淡的晚霞。

秋天,多象一位婉约的女子,不躁不怒,不惊不喜,看秋风吹枯了青草,吹干了树叶,静等冬的到来,哪怕风刀霜剑严相逼。

秋的魅力,在于静美。没有了夏的热烈,有的只是静怡,她硕果累累,却从不炫耀,在时光的匆匆里,沉静如大海的礁石,默默地守望。

我喜欢爬上高高的山巅,俯视山下,看万物在这里变小,洞悉四季在这里转换。我喜欢穿过静谧的山林,看野花盛开,看蝴蝶从身边悠然飘过,看具有穿透力的鸟鸣,在山谷回响,感受时光在这里静止。

我喜欢沿着海岸线漫步,看碧蓝的天空下,海鸥在海上飞翔,看远处的帆船,星星点点。我喜欢沉静的大海,象一位智慧的老人,千年的坚守,只为领略世间沧桑,流年更迭。

我喜欢在无边的黑夜,静立窗台,看近处陪伴我的无言的花草树木,看远处模糊的山峦叠嶂,便形成了一种默契,这是身心灵的合一,是一种对自然的仰望。

我喜欢看日出,在黎明的沉寂里,看东方的那一抹红晕慢慢扩大,初升的太阳,呼之欲出,你可以感受自己的心跳,此时的你,可以与天地融为一体。

四季皆有灵性。春的萌发,夏的蓬勃,秋的静美,冬的孕育。它们都承担着不同的使命,完成各自的历程,四季轮回,生生不息。

四季,也是有语言的。春的萌动,夏的吟哦,秋的窸窣,冬的沉默,来自于无声,回归于无声,一花一草,一禾一木,皆有了归宿。

岁月,象一把刻刀,总是无情地把人雕琢,让人懵懂,痴狂,沉稳,消弭,如同这落叶,在经历了四季的淬炼,终于华美归位,这就是人的一生。

行走天地间,我喜欢看四季的风景,聆听自然的声音,那都是上天所赐,是天籁之音,它们充盈了生命,让我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活着,就是一种分享与惬意。

静水深流,高山仰止。我喜欢看绿的草,红的花,感受世间浮浮沉沉,起起落落,看太阳东升西坠,看一池秋水,看万家灯火……体验生命的阑珊。

时光静美,岁月安好,人生,就是如此让人依恋。

作者简介:清风,本名崔自三,河南永城市人,硕士研究生,知名讲师,游走于全国各地讲学,国内多家大学客座教授,自由撰稿人,曾到美国、新加坡等地游学、访问,现居河南郑州市,酷爱写作,曾在各类媒体发表文章300多万字,出版商战小说《挑战》第一、第二部、诗散文集《一缕清风,一弯明月》、《那年匆匆》等八部作品。文章风格清新、婉约,深受广大读者们的喜爱。


清风作品


1、本平台纯公益性质,已经开通原创保护,留言和赞赏功能,所有来稿必须原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体裁不限:散文,小说,新旧体诗歌,时评,摄影等均可。

2、来稿请用文档或纯文本格式,并附上个人简历(100字以内)及照片一张。稿件请勿一稿多投,作品一旦选用,将择优刊发在大型文学纸刊《湖西作家》上。
3、 稿酬由读者来定,超过十元赞赏按四六分,作者六,四作为平台运作,不愿打赏请注明,稿酬以红包形式七天后发放,没赞赏就没稿酬,敬请周知。
4、投稿邮箱:604659375@qq.com,衔文字结巢,只因与你相遇,感恩有你!

太阳雨总第370 期
顾问:于非鱼  秦闪云
总编:睇人
编辑: 旭日东升  鲁子


历史文章

清风:五月未央

清风:青春放歌: 麦忙记事

清风:生命的原野

清风:生命的浅唱低吟


    关注 太阳雨文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