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ers和Lewis等人的观点 研究羞耻-自恋关系的方法

 

羞耻,一个需要我们正视的议题。...



作者:Andrew P. Morrison

译者:黄志慧

为了探讨羞耻如何影响自恋,我将首先探讨几个提供了自恋与羞耻不同的观点的重要著作。然后,我将会详细讨论这两个作者的贡献,Bursten和Chasseguet-Smirgel,他们认为羞耻和自恋与结合、融合的幻想之间有关。最后,我会从羞耻与自恋的辩证法角度来总结这些贡献。

Piers

Piers (1953)在他与羞耻有关的独创的精神分析文章中,他对理想自我与超我和自我进行了区分,并且认为羞耻是“自恋全能的一个核心成分”。基于此,Piers认为羞耻的病理学条件是“过于膨胀的、夸大的或者完美的理想,使得自我处于不能容忍的紧张不安中”(p. 26)。在这里,我们需要知道Piers并没有描述自恋全能对隐藏的自我中失败感和自卑感的防御(我在后面的自恋的辩证法中讨论这个问题)。

Lynd and Levin

Lynd (1958)提到最初弗洛伊德认为理想自我是“早期自恋的一种衍生物”。Lewis (1971)同样也暗示“羞耻是相对自体而言的;因此它是由理想自我的疏忽唤起的一个‘自恋’反映” (p. 37)。

Levin (1982)认为强烈的羞耻感会引起自恋平衡的破裂,“不仅会体验为一种不愉快的羞耻,还会体验到一种被伤害感,与愤怒感和低自尊同时产生。我们通常将这种破裂看作是‘自恋性伤害’”。

Wurmser

Wurmser (1981) 将羞耻与对诚实的保护联系到一起。他认为羞耻是对蔓延的自恋的一种反映,“如果‘诚实’是基于控制的、‘正常的’、升华的自恋,并且如果由于基于病理自恋的力量,它会受到内驱力的妨碍,那么很明显羞耻就是两种自恋形式的同伴效应” (p. 48)。

因此,在每一个与羞耻有关的重要著作中,都会提到羞耻与自恋的关系,他们强调了理想自我、低自尊和对自体诚实的保护。在这些著作中仅仅描绘了这个关系的一些轮廓。我在前面提到过,弗洛伊德与自恋、理想自我和自我关注有关的著作,包含了所有深入解释羞耻的必要因素(成分),但是他的兴趣导致他在心理冲突和他展开的结构理论的框架下探讨内疚。

在认识病理自恋与原始理想自我成分关系这方面,Reich和Jacobson比其他自我心理学家走的更远,但是我相信他们的结论由于严格遵守经典理论而受到限制。因此,自恋反应和强烈的羞耻倾向,反映了客体关系发展中的创伤的原始固着,这种原始固着不允许在发展中充分实现内心(俄狄浦斯)情结。因此,内心(俄狄浦斯)情结和内疚必须建立在满意的客体关系基础之上。更多最近的贡献-主要是Kohut的著作-从各种不同的有利的角度来看待自恋。Kohut的著作大大地影响了我自己对羞耻的看法,这部分将在第五章讨论。

Lewis

Lewis (1981)从现象学角度详细描述了他对羞耻和内疚的贡献,他认为羞耻和内疚是“两种普通的情感,它们的功能就是来维持和修复失去的情感链接,”,而不仅仅是“内驱力控制”(p. 261)。Lewis强调羞耻的亲和本质,认为羞耻显示了“单恋状态下,自体与他人的关系”(p. 244),反映了对失去依附认同的爱的恐惧。羞耻暗示了场依赖,即个体必须依赖“周围环境”并与它融合,才能建立自尊。Lewis认为有羞耻倾向的人都是场依赖的,并且大多数是女性,而且容易抑郁;羞耻本身防止了自体界限的缺失,维持一种分离认同感。另外,她认为容易羞耻的超我模型与自恋障碍是一样的,这与自体的缺陷感有关。

根据Lewis的理论,羞耻和自恋是紧密相连的,并且很容易互相转换。在这点上,她认为羞耻是“自体的一种‘內爆’或者短暂破坏,而自恋是自体的一种爱”(p. 248)。她进一步表明,自恋的功能就是抵御自我憎恨和羞耻。然而,在她的自恋观中,似乎没有自体-脆弱状态的位置。

Lewis强调羞耻的重要性,认为自恋是羞耻的一个结构,是羞耻的一部分。Lewis认为羞耻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是“替代缺失的情感链接....”(p. 245), 她认为自恋,被羞耻变形的自恋,防止修复自体的正直和自体的自尊。羞耻状态内涵的社会的相互作用,可能会涉及一个“内化的他人,在这个内化他人眼里,个体是自豪的或者惭愧的”(p. 249) ,并且在失去的自体的情况下,这个内化他人依然是被喜爱的。Lewis进一步假设,没有对羞耻反应(以及相关的自我-憎恨)进行分析,往往会导致负性治疗反应以及失败分析。

因此,Lewis认为自恋明显是自体爱的部分,尽管她承认自恋可能抵御了失败和低自尊。她没有进一步详细描述自恋,除了观察到自恋与羞耻(引起自体的暂时损坏)紧密相连,认为超我模型的目的是维持与挚爱客体的链接。与其它关于自恋和羞耻的文章的作家的观点不同,Lewis认为羞耻是第一位的、首要的,而自恋是第二位的、次要的,起一个支持性作用。

她对于羞耻的现象学描述比较丰富比较详细,相对于自恋而言。Lewis关于自恋的观点明显跟其他很多作家不一样,这毫无疑问的反映了她对羞耻的长久兴趣和强调。她认为目前对于自恋的关注太多了,这个观点与Nathanson (1987)的观点一样但与Wurmser (1981)的观点矛盾,Wurmser (1981)没有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到Lewis的文章。

本文选自《Shame》翻译稿,《Shame》中文版预计将于2018年出版,敬请期待。

往期文章列表,点击即可阅读↓

  • 研究「羞耻」的缘起:一个在动力学治疗中常见但鲜被提及的主题
  • 为什么羞耻主题在精神分析文献中篇幅不多
  • 羞耻在冲突理论以及自体心理学理论中是如何被理解的?
  • 羞耻必须存在于人际背景之中吗?和内疚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 羞耻与暴怒、嘲笑、妒忌、脆弱以及耻辱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 羞耻是与生俱来的女性气质的表达吗?
  • 弗洛伊德关于羞耻的观点
  • “关于自恋”和理想自我 | 弗洛伊德关于羞耻的观点
  • 从理想自我到自我 | 弗洛伊德关于羞耻的观点
  • 窥阴癖和自卑感 | 随后与羞耻有关的工作
  • 哈特曼等人关于理想自我的观点 | 随后与羞耻有关的工作
  • 原始客体关系,早期自恋和羞耻
  • 聚焦客体关系 | 理解客体关系中的羞耻
  • 羞耻与自恋:与自恋有关的核心问题的回顾




证道心理近期精彩课程,点击阅读详情↓
如何置顶公众号?


    关注 证道心理学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