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古诗词遇到科学君……

 

遨游精微广大的宇宙空间...



遨游精微广大的宇宙空间
中国古诗词不仅是一座至高的艺术殿堂,也是一部大的“百科全书”。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它们字字珠玑、句句传情,表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从科学的角度,这些诗篇中,也不乏描述科学规律的诗句。

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索古诗词背后的科学奥秘。



中国古代有很多诗词都细腻地描写了某地的气候特征,读来让我们犹如身临其境。
“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
“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


这两句诗正是“春城”昆明和“小春城”西昌四季如春的真实写照。



昆明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为7.8℃,比北京初春三月的气温高将近3℃;最热的七月平均气温是19.9℃,与北京晚春的五月大体相当。

昆明在我国的南部,加上云贵高原等地形的阻挡,冬季来自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的偏北风一般不能影响到这里这里主要受来自孟加拉湾一带的暖气团的影响,因而冬季还是温暖如春。夏季,由于昆明在云贵高原上,海拔比平原地区高,气温垂直递减,所以夏季也不热。



还有的古诗描写了不同地区气候的差异,大大丰富了我们的视野。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却刚开始盛开。



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导致气候的垂直变化造成的。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因此离地面越高的大气受热越少,气温也就越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由于平原和山地的相对高度较大,所以山顶的气温是山脚气温减去相对温差,因此山顶气温要远低于山脚的气温。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说明梅子黄熟的六月,夏季风北进,雨带随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反映了我国南方气候因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山色如洗、生机勃勃的美景。



这样蕴含科学知识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很多,例如,“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这句诗是描写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入冬后的气候状况。

由此可见,我们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受到美好艺术的熏陶,还可以打开我们的眼界,增长我们的见识呢。



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关注 非常科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