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40岁,坟头已长草

 

40岁,人生十字路口,请别迷路...



好报原创作品,作者:报大人

这是报大人“每天写一篇字”计划第32天的作品



许鞍华导演、张学友、林嘉欣主演的电影《男人四十》剧照。张学友演活了一个人到四十的中年男人的尴尬无奈人生

1

我表叔在农村是一个怪才。

他跟其他农民显然有着不一样的气场。特能干,会画画,会打家具,做生意是把好手,人聪明,生活里发明创造点子不断。唯独地里农活不是他的菜,表婶干得比他还多。思维特别活跃。今年70岁了,可人看起来好像才刚刚50岁,皮肤紧致有光泽,体魄健壮虎虎生风,说话激情不灭。据说他还是个风流主,村里不少妇女喜欢他。

他家经济条件曾经非常好。他是村里最先富起来的人。

但近年来,村里一个个盖起高楼,赛过他家。他家30年前盖的楼房,如今早显老态,落后于时代。除了在屋后空地上又弄起一套新房的毛坯,也没啥动静。

这些年里,他带大了子女,又帮儿子带孙子。

每天忙完手里的事,就是接送孙儿上下学。

长孙刚刚送入大学,幼孙又入了幼儿园。

养孙儿的重担,就像缚住雄鹰翅膀的绳索。他纵使在天空是个王,但怎奈上不了天。

2

40岁那年,是表叔人生的分水岭。

那一年,仗着年富力强,激情饱满,他的眼里只有远方。婚姻对他来说变成一场负担。大字不识的老婆,两个尚在读小学的孩子,形成了对他生活的捆绑。

他在方圆几十公里内外,是非常活跃而成功的乡村行商。

他想要走出去,寻找更大的天地,运用他的聪明智慧,获得更大的个人发展。

但身为农村家庭里的顶梁柱,他不能提出离婚。这完全不符合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农村的风俗。对老婆和孩子,都将是致命的打击。他们从此会做人抬不起头。

他选择离家出走。

他打包了自己的行囊,准备了一点盘缠,准备直接奔赴远方。

在他眼里,远方才是天堂。

家,他仍会负起责任。他会寄钱养儿。但他向往的生活,不在眼前。

然而,当他拎着行囊跨出家门之际,大字不识的老婆死死抱住他,痛哭流涕。

小女儿也抱住他的大腿,使劲地哭。

在上初中的儿子比较沉默,站在一边,但眼里喷射出愤怒的火焰。

父母也围了上来,一个劲地说:“儿啊,你这是造的什么孽啊!”

3

那是决定命运的时刻。

表叔心中那支箭,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然而,身边所有的力量,都在拖住他。都在控诉着他的错误和罪恶。

这让他怀疑起自己,这一步跨出去,是不是太任性,太不负责任。尤其是读初中的儿子眼里那愤怒的火焰,最摧毁他的决心。

然后,表叔,这个极有性格的汉子,身上的力量突然涣散,他软了下来。

如果他是在一个夜里突然不辞而别,也许就会是另一副光景。

然而他选择了白天的离家出走,结果被重重力量拖住。

最后,纵使万般不甘心,他还是强忍住了内心的冲动。将行囊重又拿进了家门。

从此,他继续以这个生他养他的小村庄为生活的中心,继续着小打小闹。

直到儿子成年,结婚,生子。

直到他最终沦为孙子的超级保姆。

现在,表叔谈起当年的英雄事迹来,依然满面红光,智慧的话语从唇间不断迸发。

他从没跟我提到过那次轰动四乡八邻的“离家出走”。

是表哥跟我讲的。现在回顾起当初,他说:“如果当时我们不阻止我爸离开,如果当时我眼里没有喷出怒火,也许我爸今天完全是另外一副模样。”

表哥现在表现出一丝惋惜。

现在也年过40岁的表哥说:“那时以为是我爸错了。现在想想,是我当时太不理解我爸了。”



4

以我对表叔能耐的了解,他完全是乡村里的一条龙。

然而,他生命里的辉煌,似乎停留在40岁之前。

我不知道,那次没有实现的离家出走,对他到底有多大的打击。

是不是从此,灰心失意,年轻时的英气从此没再回到身上。

这个问题太残忍,我一直不敢问他。

5

当我从表哥那里听到表叔当年离家出走事件时,还是非常惊诧的。

没想到我的亲戚里,还有一位曾经这么对生活不甘心的人,年到40,还想搏击天空。

虽然以失败告终,我们因此不能看到可能的精彩。

那可是80年代,在我老家的农村,几乎所有人都是满足于日出于作日落而栖、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那时中国还没有兴起打工的大潮。

在那铁板一块的时代,我的表叔就想要甘冒道德风险,冲破桎梏,谱写属于自己的人生。他是一个真正的个人主义者。虽然最终没能扛住巨大的阻力,他没能走出去。

要知道,即使是现在,如果你年到40,所有自诩具有生活智慧的人,都会告诉你:“不要瞎折腾了。”

即使是那些网上的励志文章,我们也可以看到20几岁的年轻主人公表露心声:“趁年轻,想做什么就赶紧尝试吧。到了30岁,就折腾不起了。”

就算30岁,都被认为是不宜再折腾的年纪。何况人生中场的40。

6

中国人有求稳的惯性思维。

20岁以前,是求学期。20岁到30岁,是从求学到求生存的过渡期。在这期间,最好有一份收入不错且稳定的工作,最好完成结婚买房的人生大事。否则,到了30岁,就麻烦了。30岁的男女,会被称作“剩男”“剩女”。

所以什么是青年?18岁至30岁,这才是大家心中的标准定义。

30岁之后,便为中年。

某种程度上,这也符合中国人的现实。

很多人,30之后,体力便下降,雄心当然也不再。我记得几年前一位跟我关系很好的哥们,他做企业非常成功,连锁加盟店在全国开了几百家,有一次在他车内,隐私的空间里,他告诉我:“太累,身体不行了,现在老婆想跟我恩爱,都感觉力不从心了。怎么办?”

当时,这位哥们才29岁。就说自己那方面不行了。

所以说,中国人活得辛苦。

照说,30岁之后,对生活有了一定阅历,打拼了几年,有了一定个人资源的积累,正是享受生活的时候。

然而,对许多中国人来说,30岁,是人生定型、奋斗已无多大作用的人生阶段。

至于40岁,那简直是为人夫为人妻为人父为人母已不可更改的阶段,任何的折腾,都是对生活的不敬。

许多人在40岁时,在一个单位里稳稳地混着一个岗位,有资历,放弃可惜,前功尽弃,但要上也上不去。人生不上不下,稳为第一。

所以许多年至40岁的人,已经作为前辈,可以对人指点江山了。或说,提前进入养老并且倚老卖老的状态。

自媒体上有个非常红的大叔,40岁生日之际写了篇文章,迅速10万+,评论超级多,纷纷附和他的观点。而他的观点,无非是,40岁人至中年,人生再无新鲜事,好好喝茶,好好奕棋,不要多折腾,不要瞎想,多享受人生闲趣!

虽然他的文章写得圆融有趣,他的态度也不失为一种人生态度,但这种“人生40无须折腾”的想法具有这么大的市场,也实在是件恐怖的事情。

一位古代圣贤说,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生可能性远比古代人大得多的现代人,反而是四十岁就提前“知天命”了。这是不是一种悲哀呢。

所以,对于许多人来说,实际上,他们30岁就已死。人生没有什么新的可能了。

至于40岁,那已死去多年,坟头长草了。

7

我的表叔40岁时没能走出去,开创另一种人生。

也有人生四十始新生的案例。

这里举两个著名的例子,一中一外。

也都是与“离家出走”有关的,较极端的案例。

中国的是李叔同。民国时著名的才子,享尽荣华富贵,纸醉金迷。夜夜有佳人相伴,红袖添香。

后来娶了个日本的漂亮女人做妻子,过了几年安稳生活。

将近40岁时,他突然别妻离子,踏进空门,在杭州一寺庙落发为僧。

在很多人眼里,出家者属于看破红尘,无以为寄,这才隐居山林,佛卷青灯。

这种理解通常把出家看作是一件消极的事,一个对人生意义感到虚无者才会做出的选择。

这与流行文化里关于出家的误导信息有关。我们经常在流行小说或电视剧里看到,一个受到爱情致命伤无法得到心理恢复的人,或者家破人亡活着再无意思的人,往往选择遁入空门。

事实上,李叔同的出家,他的好友丰子恺的解读是,此前他精于艺术,在各种艺术门道里去探寻世界的规律,人生的意义。但到40岁时,艺术作为探索世界和人生奥秘的工具已不能满足李叔同的需要。

他需要由艺术上升到宗教的层面,才能继续满足他的探索之旅。

我认同丰子恺的说法。

为了寻道,而出家。

虽然别妻离子在常人看来是缺乏“慈悲”的,因为对妻和子都会造成因为缺席带来的伤害。

但李叔同本人恰恰认为,别妻离子,选择空门,是他的慈悲心的体现。

他看问题的层次,早已超越人间烟火,儿女情长层面。

所以出家对他来说,不是此生已死,而是从此新生

不是所有选择出家的人都会被称作“大师”。

而李叔同作为出家人圆寂之后,人们称他为“弘一大师”。

他在僧20年,在俗40年。在俗以其才艺开辟了许多艺术领域,创造了很多艺术作品。在僧依然留有字画,但更让人们纪念的是他作为一位高僧的德行。

如果李叔同只活到40岁就死去,他顶多是一名才子。才后他又活了20年,却成为一位超越时代的佛法大师。



出家前夕的李叔同

8

外国人案例是高更。

他38岁那年,抛妻弃子,放弃了中产阶级生活,从美国跑到巴黎,去追求自己多年以来就有的梦想:画画。

近40岁之前,他是生活优越而稳定的中产者,家有娇妻和乖儿,混迹于上流社会,推杯换盏,衣衫飘飘,人模狗样。然后选择了孤身流浪,成为一名落魄的艺术家,从巴黎,最后又到了太平洋上一个具有原始风情的小岛上,在那里与土著人生活在一起。50几岁时,他染病暴毙于岛上。

照说,这算得上是悲惨人生了吧?

而且按照我们中国人的观念,这叫不作不死,叫咎由自取。

然而,如果不是最后十几年,我们也不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叫高更,他的画画得实在是太好了。他是一个艺术成就堪比梵高的画家。

他离开稳定优渥的生活,也不是他犯贱,而是他厌倦了中产生活的捆绑,绑住了他内心的艺术激情。他必须释放自己。把自己从生活的囚笼里释放出来,还自己自由。以一颗自由的心,拥抱艺术。

当一个人将自由还给自己的时候,你能说他是作吗。

最后十几年,他生活富有激情,他最后十几年创作的画作,是这种激情的直接写照。

留给后世怎样的名声、怎样的艺术创造品,这些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他活在自己的激情里,激爽了十几年。

这比以不死不活的状态再活50年,都更值得人向往。不是吗?

后来,英国小说家毛姆以高更为原型,创作了小说《月亮与六便士》,成为关于人生选择与人生意义的一部经典。



高更自画像

9

你要说,要论才艺我赶不上李叔同,再说活了40年了,好像白活了一场,还没过够俗世的生活呢,肯定不能学他出家。要论对艺术的决心我肯定也赶不上高更,再说像高更那样的大艺术家100年也出不了几个,何况我还不想活得像他那么穷逼。

那么,对于想要更正常一些生活的人来说,40岁之后不想活得像死人一样,有没有解?对此,有“日本最懂生活的人”之称的文化出版人兼作家松浦弥太郎写过一本书,叫做《给40岁的崭新开始》。这本书提供了许多具体的方法论,但关键核心有一条,那就是,给40岁之后的自己,重新树立一个目标。

人活到40岁便像死去了一样,是因为活得失去了目标。生活变成了流水线一般:赡养老人-抚养小孩-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职场上还要争取再上一层-为自己将来的老年做思想和物质上的准备……

年轻时,对未来是有展望的,许多人心中都有梦想,有具体的生活目标。目标指引我们前进。

40岁之后的目标应该是什么呢?

松浦提了一个关键的理念:为了一个巅峰的70岁而努力!



松浦弥太郎

观察我们身边的人,人到70,大部分真的只是在等死,把自己活成了废墟一般。但总有少数人,即使70岁也光芒四射,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华丽的宫殿。人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完全不是70岁的人通常的模样。虽然也不复20岁的年华,40岁的年富力强,但70岁自有70岁的财富,70岁自有20岁、40岁所不具备的……

所以,给自己树立起新的目标,为一个巅峰的70岁做好准备,做好规划,将前40年里的人生财富一一挖掘出来,作为继续前进的资源,再根据“巅峰70岁”应该具备的素质和条件,锤炼自己,继续奋斗!

40岁后人生这盘棋,是不是立马活了起来?

也许你还想看:

【报大人·回乡纪事·终结篇】表叔的自由生活

你梦想拥有伟大的人生,却为什么只能过平凡的生活

他才华盖世,风流半生,中年抛妻弃子遁入佛门,临终遗言:悲欣交集



报大人:好报主编。为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让文字像打开自来水一样自然流淌,现正在坚持每天写一篇文字。

进入我的个人公号,阅读“每日写一篇字”计划第25天作品,

并请随手关注公号“报大人”,可第一时间看到报大人每日一文更新:

我为何自毁前程,放弃高大上职业,当一个自由人



本文由好报原创。欢迎转发朋友圈。公号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
一生那么短,
为何碌碌度过
好报
做自己的生活大师!
长按二维码关注
↓↓↓↓↓↓


为了这一滴源自枸杞的精华,两个男人一个守了9年,一个追了20载

↓↓↓↓↓


    关注 好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