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和培训谈场恋爱吧~

 

迄今,你和培训行业已经相处了多久?还记得初遇时的懵懂吗?在七夕这天,小编带你打开四位培训人的“恋爱日记”,感知他们与培训的相遇、初恋、热恋、同行。...





迄今,你和培训行业已经相处了多久?还记得初遇时的懵懂吗?在七夕这天,小编带你打开四位培训人的“恋爱日记”,感知他们与培训的相遇、初恋、热恋、同行。

本文是2017年8月推送的第56篇干货,计4936字。您今年累计阅读了12.22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本文根据《培训》杂志过刊整理而成。

相遇:众里寻TA千百度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才止。

梦想是隐藏在我们心中的瑰宝,它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实现,人生就是一个追梦的过程。



寻梦,愈探索愈清晰

初中的时候,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翻译,大学毕业后却当了老师。时间久了,我开始感受不到个人的成长,做翻译的梦却一直藏在心中。终于,在当了十年教师之后,我仍然选择了去追寻翻译梦。曾经一度,我以为梦想实现了,但短暂的欣喜之后,我并没有感到内心的宁静,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充实和满足。

也许对于梦想来说,我们都是逐渐地清晰自己想做的是什么。

对于每一个追梦的人来说,每一天都在路上,每一个当下既是探索,又是答案;每一次行动既是过程,又是结果。我突然意识到,离开之后反而开始怀念老师的职业,十年的教育经历已经在我的心中播下了培训师的种子。

我发现自己更适合讲台,也坚定了要当一名优秀培训师的信念。这颗种子已经在心里生了根,只待适宜的土壤,它就能发芽、成长。

追梦,且行且努力

有一位哲人说过,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他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不能躺在梦想中生活,更需要大胆努力的去做。在追梦的路上,我已做好准备,整装待发。

再次回到讲师岗位,我更加珍惜这“失而复得”的梦想,认真对待每一点成长的机会。我喜欢坐在教室里听同事们讲课,喜欢下课后和老师交流,也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出去参加培训,学习新的知识。

我一直在默默地努力着,准备着,期待着能够早日走上讲台。机会终于来了,学院鼓励内部师资上讲台,部门也提出了“一人一课” “一组一品”的要求。这对我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小伙伴们的帮助下,我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第一课。

我依然清晰地记得上课前内心的忐忑与激动,也永远不会忘记小伙伴们给予我的一切:赵老师鼓励的话语,黄老师中肯的建议,小葛及时的提醒,还有晓敏耐心地帮我一起布置教室、检查教具……

当我再次走进培训课堂、走向学员的时候,我找回了自己内心的宁静,找到了自己的激情、价值和梦想,我渴望做得更好,也愿意为此付出努力。培训是成人达己的过程,每一天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文/郭燕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人才学院)
初恋:这一路的播种与“收获”
播种思想,收获态度我调到现任的培训管理岗位后,首先要做的是转换角色定位和快速调整心态。以前的成绩都成为历史,而今一切从头来过。情绪稳定后,我以空杯心态接纳新岗位、新工作。

对于新事物,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我买来专业书籍为自己“充电”,用理论知识武装头脑。

与此同时,我充分认识到,目标是前进的动力,所以我定期给自己定下能够实现的“小目标”,比如取得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帮助理论知识系统化,让工作逐渐得心应手。播种态度,收获行为没有讲过课的培训管理者是不合格的。光说不练是假把式,要管理培训就必须是培训的内行,没有实操经验,没有切实感悟,何谈管理?

还记得第一次走上培训讲台的时候,望着满屋的成年人,我心里发怵,声音颤抖,巴不得培训快点儿结束。快速读完PPT教程,我匆匆扫了一眼,看到的是台下一双双茫然的眼睛,稀稀拉拉几下掌声让我的心情跌到了谷底。

“员工没有掌握,是指导者没有教好”。认识到这点后,我首先解决自己的心理障碍问题,有意识地放慢语速,调整语调。如何才能深入浅出地让员工接受培训内容?我将自己要讲的内容录下来,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把自己放到受训员工的位置上,以零起点的心态来“听课”,感触颇多。

让我庆幸的是,四年的一线生产岗位经验,让我充分了解了生产职能部门和员工的需求。细节决定成败,接着,我从点滴入手进行改善:增加案例和互动,重新调整PPT内容,在死板的文字中插入图片、卡通漫画等,让课堂更为活泼有趣。

经过一次次的练习、改进,终于,当我走上讲台时,我能够做到用自信的眼神和每位学员打招呼,结合真实的生产案例讲解知识点,适时安排互动环节引导学员的注意力,从容应对学员的各种问题。

这次,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获益良多,我收获了学员闪闪发亮的眼神和雷鸣般的掌声。我知道,经过精心准备的内容一定给到了学员们实实在在的帮助,在培训之路上,我又踏踏实实前进了一步!

播种行为,收获希望正式进入工作状态后,我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培训工作中。遇到问题,调动“洪荒之力”寻求解决办法,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实践,在摸索中大胆前行。

在东本储运,内部讲师都是兼职的,工学冲突给部门及内训师带来了严重困扰,管理制度和流程的不健全让内训师缺乏归属感与责任心。

对此,我和我的团队对内训师队伍进行了精细管理和系统培养,通过内训师分级、考核与差异化奖励、开辟课程开发的“绿色通道”等手段,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部门及内训师最终实现了从最初的抵触到接纳、再到主动配合的转变。

如今,经过数年努力,结合公司发展理念及企业文化特点,以员工能力持续提升为宗旨,执行“人人成才、人尽其才”的理念,东本储运的培训体系逐步建立。

一路走来的苦与乐,只有培训人自知,但是我坚信,思想只是一种潜在的力量,是有待于开发的宝藏,而只有行动才是开启力量和财富之门的钥匙。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个人的才能将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高。

(文/邹霞  东本储运公司)
热恋:成就最好的我们
世界上只有一种职业是推动彼此成长的,那就是教育培训职业。从“乐于分享”到“善于分享”,从“好为人师”到“人好为师”,从普通职员到“T”型职员,中间的鸿沟需要培训工作者不断修炼来填平。

作为一名培训工作者,要知道标准和路径,不断修炼自己,职业生涯才会越走越长远。

“特质+能力” 成就“T”型企业培训工作者“T”型做何解?

一竖,是指深度挖掘,成为专家,培训专家、业务专家、国际化人才;

一横,是指综合素质,具备优秀的逻辑力和共情力,会思考、会讲故事,境界高、处事有方。

培训工作者普遍都具有一个特质:乐于分享,通俗来讲就是“好为人师”。这个群体的气质类型介于多血质和粘液质之间,行为特征表现为热情友善、积极向上、机智好学,同时又相对平和忍让、埋头苦干、耐力持久。

但这只是硬币的一面。企业大学从培训1.0到学习2.0,更多体现为“教学相长”的过程,更加强调组织、教师和员工的不断成长、彼此完善,对于培训工作者的要求也更多强调知行合一。

要给企业设计培训项目,首先你必须是项目设计专家,能够了解业务,可以给业务条线做业绩改进诊断。

因此,对于像我一样的培训工作者而言,需要做的是基于“乐于分享”的特质,提升自身“善于分享”的能力,将自己修炼成“T”型。“阅读+跟班” 培训工作者的快速修炼法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认为做一名优秀的培训管理者就可以了。然而随着企业的发展、工作平台的变化,以及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束缚,我需要尝试着去讲课,成为一名TTT讲师,去更多地学习银行业务,成为业务行家,更多地学习项目开发和业绩改进,成为项目设计者和咨询师。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积累总结出一套比较适合培训工作者的快捷有效的修炼方法,即“阅读+跟班”。

“阅读”可以吸取他人成体系的经验。我的目标是每周读2本,一本专业类,一本综合类。关于书籍选择,我大多参考“蓝狮子读书会”“上研智荟”这些平台的推荐,无需耗费太多精力。

一边读,一边用铅笔勾划,读完一本书后,我会用ipad或电脑将勾划内容浓缩成一张思维导图。如果某本书带来的灵感比较多,我会第一时间用笔记下来,并抽空丰满完善,撰写成文章。

培训经理可以以班主任、学员的双重身份听课,在此过程中观察学习,俗称“跟班”。我认为“跟班”是非常高效的修炼方式和工作方法,是分析整合他人经验,并与自己的经验体系建立链接的过程。我的秘诀是将自己分别想象成培训组织者、授课教师、学员三种角色。

从培训组织者的视角,监督班级组织的进展,分析项目设计和实施的优劣;

从授课教师的角度,观摩优秀培训师教学设计的精妙,体悟现场展现的爆发力和张力;

从参训学员的视角,学习掌握所传授的知识技能,分析培训与需求之间的差距。

我一般会提前领取电子版的学员手册,在跟班过程中用电脑进行记录,这样使得后期整理也更为高效。

“观摩+练习” 成为乐于分享的讲授者学习是我非常擅长的事情,但如何进行有效的分享,却是困扰我很多年的问题。分享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著书立说,一种是演讲授课。就撰文刊载而言,最有效的方法是“反思+坚持”,培训工作本身是极具创造力的行当,因而,对于培训工作者来说,反思是极其宝贵的品质。

演讲讲授一直是我所惧怕的,但后来发现也有套路可循,最有效的方法是“观摩+练习”。观摩时要精看细看,例如对于一个好的课程录像要观看三遍,我将其总结为“3D”(design, detail,donation),像剥洋葱一样层层剖析。

第一遍侧重教学设计,第二遍侧重现场实施细节,第三遍侧重学员反馈。练习,要秉承“不在操场上流汗,就在战场上流血”的理念,不断上台实践,不惧怕出丑,一步步建立自信,一点点熟悉方法,一次次创造激情。

(文/吕春枝   中国银行上海国际金融研修院)
同行:相伴走向远方
独行,走得或许会快;同行,注定走得更远——找到志趣相投、共同前进的伙伴是一件幸福的事。



前行路上,珍视同路人

遇到一位带领你、提升你、有信仰,并知行合一的直线领导,是感恩。我的两位直线经理都酷爱阅读,用“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来形容也不为过。我在想,他们之所以能成为领导,和好书的打磨雕琢是分不开的,我的阅读习惯也是耳濡目染所致吧。

遇到一帮志趣相投,共享育人和成长快乐的伙伴们,是珍惜。我到教务部时间不长,但是通过各项具体工作,和伙伴们慢慢的从陌生到熟识、配合、信任。

累了的时候,一句暖暖的问候,一次促膝长谈;工作中有困难的时候,一次头脑风暴,一次工作坊,一次世界咖啡,都会让我重塑精神、满血复活。

熟读经典,积累知识

阅读,让我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感受充电的快乐,同时也为找到精神食粮不再“蹉跎岁月”而欣喜。

阅读企业大学相关书籍,让我进一步明白什么是培训,什么是人才发展。理解了承接集团战略重点,服务基层一线,是企业大学的根本使命和责任;理解了唯有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企业大学方能在转型过程中助力企业发展,并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这种“顶层设计”式的战略性定位,让我有了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对自己这颗“螺丝钉”该如何运转更加了然。

互联网时代更要懂“人”的需求,尤其处于统筹服务的管控部门,更要扮演“上传下达”的“润滑剂”角色。历史传记让我“关注“事”的同时也开始关注“人”,这一点对我的工作和生活将是关键的,并一直助益。



勇于实践,掌握真知

只停留在理论学习,即使优秀,若不能过“实战”这一关,那么就将被授予一个“光荣”的称号——纸上谈兵。若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培训工作者,必须要不断实践,犹如只有战场才能造就真正的名将。

今年,我和几位同事搭建了切磋分享平台——切磋堂(189TALK),组织大家利用午餐时间开展“18分钟精彩分享,9分钟互动切磋”活动,萃取专家多年的优秀实践经验,打造“分享干货、切磋心法”的平台。这项活动受到了热烈欢迎,大家积极参与。

我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资源组织协调的能力有待加强。开展切磋分享工作需要得到众多部门同事的支持和参与,从场景的背景版设计制作到舞台的搭建,从主题的选择到邀请专家,从预热宣传到现场主持,每个环节都需要资源协调。

优化资源配置形成整体最优需有进退取舍,我开始却没有参透,既腼腆,又缺乏资源整合的系统思维,总想着自己独立完成,而没有考虑大家“参与感”的诉求。这一点不足的发现,对我个人触动很大,心情低落了好几周。

认识到上述不足后,我更加体会到勇于实践才是掌握真知的不二法则。“干中学”“学中干”,从组织“春回燕归”内训师年会,到顺利开展12期切磋分享活动,我在各项任务中不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和同事们的相处也渐渐变得幽默开朗起来。事情做得越多,我越感觉充实,终于逐渐重拾了久违的信心。

(文/邢丹平 中国电信学院)
你是怎么和培训结缘的?
今天是七夕,牛郎要踩着鹊桥(心疼喜鹊一秒)带着孩子与织女相会,何其艰难!爱上一个人,很难;爱上一个职业,更是难上加难!各位培训人,你是怎么和培训行业结缘的?你和培训有什么不得不说的故事?
跟小编分享吧,我们评论区见噢~
本文根据《培训》杂志过刊整理而成,图片来源于摄图网。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培训杂志”立场。

投稿请联系:editor@trainingmag.com.cn。
往期文章推荐

你的工资,有多少是付给了“情绪劳动”?

海底捞:极致的个性化服务是这样炼成的!

管理者这样激励员工,执行力才会强!

最不受领导待见的8种人,有你吗?


    关注 培训杂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