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 全省青年十佳他们占7席,这个快拍小站实力真强!

 

快拍对他(她)们进行了一次集中采访!...





8月26日,由辽宁省摄影家协会主办、辽宁省青年摄影家协会协办的“第二届辽宁省青年摄影大展暨第七届辽宁省青年摄影十佳摄影作品展开幕式及颁奖仪式”在辽宁美术馆举行。而获得青年十佳的摄影师里,竟有7位是快拍辽宁小站的伙伴,恭喜恭喜!接下去就让我们一睹这十佳的风采吧~(以下均为部分组照)

《家有考生》
作者:王乃功
快拍ID:王乃功


















作品自述:十二年寒窗,一考定乾坤,这是对考生及家长的双重考验。父母为了孩子,倾注全部的心血,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学区、择园、择校、择师,孩子人生之路的每一个关键点,都满含着父母的权衡与考量。小学、初中、高中,直至走进高考的考场,这段时光是孩子和父母风雨兼程的十二年、辛苦付出的十二年、挣扎与妥协的十二年……没有人敢放弃、没有人敢停歇、没有人敢抗争!面对社会的游戏规则,考生与家长只能选择妥协与适应。这十二年见证着学生的压力与无助,叛逆与矛盾,隐忍与沉默;这十二年也记录着家长的坚持与企盼,执着与茫然,小心与焦躁。高考,是一段没有颜色的时间,一段没有颜色的生活,就如同这几张没有颜色的照片,谨以此,印记中国考生之现状。

KPKP:看您照片的顺序,好像是从备考到考试结束的一系列过程,也是由悲转喜的过程,您为何这么安排?

王:本没有想很多,拍这组考生,出发点只是记录自己家孩子高三生活,一天一张,最开始在朋友圈发,后来经圈里摄影老师的鼓励,才参与投稿。

KPKP:那么您觉得拍摄自己的孩子有何特别之处?

  

王:做为一个母亲,来拍摄自己的孩子本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是在中国,在这样一个一考定乾坤的现实面前,家长和孩子的焦燥、迷茫、矛盾、压力不言而喻。应该说,拍得很艰苦,很考人。孩子逆反自不必说,不能摆,不能重拍,不要跟他说任何照相的事,这是他的条件,能够让我带着相机生活就是最大的让步,这一点,我很感激孩子。特别是在备考阶段以及临考前,孩子焦燥、家长紧张,除了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还要平复孩子情绪,最后才观察伺机拍摄。可以说,这次高考,也是对自己多年摄影积累的一次考试。

KPKP:虽然最后一张照片上孩子开心地笑了,可总感觉并未能冲淡前面铺垫的浓浓的压抑感,您觉得高考对于孩子来说是什么?

王:高考对孩子来说,是成长中的一段重要经历。实话说,不拿起相机拍摄他,也不会对孩子观察得那么细腻,这中间,有好多画面感动了我,我是带着眼泪拍摄的。我能感受到他在压力面前的困惑、隐忍、挣扎到面对,由此,我庆幸,用第三只眼见证了孩子的成长。

KPKP:当得知您的孩子被录取时,您是何种感受?

王:坚持、幸运、感恩!无论是学业、事业、还是生活,只需认真投入、踏踏实实地坚持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慢慢地,成功离你就越来越近了......没错!所有的所有都是人生的一种经历,老天给予了我和孩子同样的机遇,经历是最好的财富,是最好的感悟,最好的幸福!KPKP:恭喜恭喜!请给您的孩子写一句话吧。

王:宝贝,谢谢你,教妈妈成长。正是有了你的陪伴才让我有了拍摄的灵感,谢谢宝贝!
《圣灵漫溢》
作者:董丹妮
快拍ID:水舞蓝黛












作品自述:人的灵魂来自一个完美的家园,那里没有任何污秽和丑陋,只有纯净和美丽。灵魂来到这个世界,漂泊了很久,寄居在一个躯壳里,忘记了家乡的一切。但每当它看到、听到或感受到这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时,它就会不由自主地感动,它知道那些美好的东西来自它的故园,那似曾相识的纯净和美好唤醒了它的记忆。”我的灵魂亦在行走间,在微弱星火的感官里,磨着风景,找寻渡口,寻求安放!恍若在无尽的梦里,有圣灵漫溢,一切良善的引领都来自神的仁爱与慈悲!

KPKP:罗兰·巴特说摄影是玄学。看您的作品名和自述,有一种神秘主义气息,您的作品注重心像,像是一种下意识的创作,是这样吗?

 

董:表现主题就意味着“自我表现”,因为我想拍摄的正是自己的感受,所以说“像”对我来说是一种下意识的创作。但摄影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时间性,我的思考必须与时间赛跑抢在曝光瞬间之前,平时在头脑中形成的影像雏形,是在相当长度的时间里以知觉为基础的,天然的视觉形象并不是为了存在而存在,而是为了一定的目的。自然界,这个目的与生存有关,譬如花朵的颜色是为了吸引昆虫来传授花粉。但在我的眼里,这些都是为了鲜明的表现主题和我自身的感受。有时候我的“像”又不是下意识的创作。

KPKP:这组作品的拍摄手法是什么呢?后期的占比大吗?

董:有些是一次性拍摄有些是多重曝光。后期的占比一半左右吧。

KPKP:您说相机只是你的一个工具,那么摄影之于您的作用是什么,或者说它能让您得到疏解或释放吗?

董:当人们看到一汪湖水,最先意识到的是它所表现的内容,人们最先看到的不是湖的颜色和形状,而是湖面的表现:是微波不兴还是波涛滚滚。摄影于我是一种生活的诠释!
《失乐园》
作者:王世宪
快拍ID:王世宪










作品自述:这是一组关于地球生态主题的照片,作者用灰色的暗影处理方式为观者展现了大自然失去生态平衡后的另一种画面。雾霾、干旱、砍伐、捕猎……是人类自已,打破了和大自然和谐共处了亿万年的平和。整组画面颓废消极,在白与黑之间的灰,也正是大自然所现处的岌岌状态,作者正想以此为人们带来警示和震撼。我们只有一个地球,那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由无知到真知,地球母亲会给人类改过的机会。作者通过镜头,愿一步步见证人类与自然文明的相处,摒弃灰色,追寻彩虹。

KPKP:为何采用圆形构图?

王:因为我觉这组照片是环境保护主题,生活的家园地球是圆的。

KPKP:《失乐园》是弥尔顿的一部史诗巨著,讲的是撒旦如何诱使亚当夏娃偷食禁果从而被逐出伊甸园的故事。您作品的名字是来源于此吗?或者说和它的思想有何相近的地方?

王:没有那个意思,主要是生态环境恶化,人类过度开采或依赖地球资源,使人们生活环境每况日下,山洪、地震、泥石流、雾霾频发,《失乐园》的名字是指包括人类、动物、植物将面临着严峻考验,也许有一天将失去自己的家园。

KPKP:快拍正在发起一个活动"中国大家庭",那么您对地球这个大家庭的期许是什么呢?

王:和谐、生态、美好、幸福!
《手》
作者:王刚
快拍ID:王梓翌






作品自述:手,实现了人类所有欲望的表达,手作为人类身体最灵活的部分,它所作出的肢体语言亦足够丰富。手有手语,仅次于声带的震动,手对人类情绪的思绪传递相当有力。你想要的,你不想要的,你所期盼的,你所恐惧的,你或将失去的,你计划控制的,你欣喜若狂的,你迷茫哀伤的,都可以通过手及环境的语言来与这个世界沟通。KPKP:看来您是一个十足的"手控"啊,快拍发起过一个活动"拍下身体最满意或最不满意的部分",您最满意的肯定是手对吧?有最不满意的部位吗?

王:对的。最不满意的也是手,因为人的欲望,都在手中,手是色,也是空。

KPKP:最后一幅图里整个影部像个十字架,手部动作也像耶稣受难时的动作,您自己的想法是什么呢?王:如果这个世界善待了你,请你爱她;如果这个世界虐待了,那么也请你爱她;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卻,忽然而已,所以无论好的坏的一切都终将过去。但心中一定要有爱。爱这世间的一切。其实我还想说,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叫生产力,那么人类破坏自然的能力呢?该叫什么呢?[偷笑]

KPKP:改造大概就是破坏吧,不破不立嘛,或者干脆就叫破坏力吧。[偷笑]

王:人自认为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者,又认为是最聪明的。那么既然叫它“毁灭力”那么人类又在毁灭谁的未来呢?又在破坏谁的现实,谁的梦呢?

KPKP:我觉得人一向都在自我毁灭,但凡每个自大的物种都不能长久。

王:所以一切的根源就是源于人类的“无脑而有手”。
《另一面》
作者:李志新
快拍ID:李志新








作品自述:生活中,我难免困惑和烦恼。我觉得真实的我是个妖魔,理想中的我是个无所不能的孙猴子。于是,孙猴子与妖魔们便在天与地之间不停地缠斗,打到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敌疲我乏,依然难分胜负。许多现实我无法面对,或者不愿面对,有些是根本不需要去面对,于是我落寞地游荡在促狭的天地间。我觉得我越来越不够真实,我没有七十二般变化,只有无数个面具或者可以随时剥离的躯壳,它们会出现在任何我可以到达的地方。无论真实与否,它们会用一种我无法做出的姿态去面对现实。那就是我的“另一面”。

KPKP:乍看您的照片,我会想到贝尔纳·弗孔的作品,他是在"造像"而非"照相"。您作品中的"模特"姿态万千,似乎是自然而然的,您的照片是用"造"的吗?

李:可以肯定地回答,我这组作品有导演的成分,但离导演似的“造像”还有差距。我的这组作品除一张外,都是原地发现、原地拍摄,除外的那一个模特是在渣土山的西侧垃圾场里发现,我搬到渣土山的东侧山谷里,距离将近1000米。拍摄这组作品并无预谋,一个偶然的机会在街头发现了十几个被弃的塑料模特,它们肢体残缺不全、七零八落地横躺竖卧,被用来当作栅栏。当时我想到了白居易《琵琶行》里那句“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落寞,从灯光秀场里衣着光鲜沦落到被弃路边,这样的触动,让我用手机拍下了第一张片,那是2016年8月份,到现在,刚好一年。从那之后,我在拍片的时候就故意去发现那些被当作垃圾抛弃的“模特们”。

KPKP:我又想到了辛迪·舍曼,她总以除真实的自己以外的一切面孔入境。而您的作品名叫"另一面",您也说面对现实的就是您的另一面,这一面往往不是真实的,那么这是您用塑料模特的用意吗?

李:我后来发现的一些模特,基本上都是在比较荒芜的城乡结合处,城市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遍地的地方,那种相对人烟稀少、破败不堪的环境,迫使我做更多的思考。明明是我在思考,但作为主体的我,却不如那些破烂的模特更吸引眼球。同时,那些模特们所经历过的,可能比我还要丰富,我甚至觉得,它们就是在不同场合、不同境遇下的“我”。表面上看它们硬梆梆、死气沉沉,但它们可以赋予的思想内涵是我无法做到的。借它来说我的心事,这就是用意。KPKP:您觉得拍塑料模特和作为人的模特有何区别?

 

李:首先来说,我不喜欢用模特拍照。这组作品里大量使用了废弃模特,也是就地取材,争取更多一点客观,为了主观表现,只在位置、姿态上做一些调整。我想告诉观者:这些事实客观存在,我只是一个记录者。我几乎每一次发现那些模特(我的另一面),都会被它们当时的姿态所震惊,我会先拍下第一眼的场景,然后再调整它们的姿态。我觉得它们的千姿百态和表面上没有情感实则激情澎湃的表现,是任何一个演员也做不到的,更不要说模特了。简单来说:这些破烂模特更真实,而人更虚伪。
《十八梯》
作者:王忠刚
快拍ID:王忠刚








作品自述:十八梯是一条连接重庆历史和现实的老街区。重庆城市发展因江而生,倚山而上,分为上半城和下半城,山上是以解放碑为中心的现代化中央商务区,山下是以十八梯为代表的棚户区。十八梯是连接上下半城的必经之路,这里曾密集居住着近七千户普通老百姓,具有浓厚的市井气息,人情味儿十足,是老重庆市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被誉为真正的山城老重庆教科书。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在这个被“代言”了落后居住条件的十八梯里,似乎更能找到在城市化进程中被丢弃或者被侵蚀的原质。遗憾的是,当我走近时,十八梯正处于拆迁中,原始的人文景观已不复存在。我利用工地围墙展出的影像与残存的现实相结合进行二次创作,试图对蜕变中的十八梯进行最后的观看和解读。按照规划,这片土地将于2018年建成传统风貌商业街区,一个崭新的十八梯即将诞生。

KPKP:十八梯处于重庆市里这么一个"承上启下"的位置,而您的作品正好表现了十八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渡时期,您觉得您的照片能为社会带来些什么?

 

王:如何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这种渐行渐远的原生态历史风貌,成为城市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十八梯的改造有助于提升重庆的城市品位,也承载了那片老街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摄影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表达。作为一个外地人,我不想也没有资格去评论十八梯的改造,只想用镜头语言来表现城市化进程中“破旧立新”的一个代表性缩影。希望能够借助《十八梯》这组影像作品的表达,引起人们对“传承与发展”这一课题的关注与思考。在此,我祝愿并相信十八梯能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KPKP:您说您对此区域进行了二次创作,看您的作品有一种超现实的意味,表现出了时间的维度,您认为是那儿的景本身就这么戏剧性还是您的主观创作成分多?

    

王:还是主观的成分居多,场景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这种暗藏的细节极易被割离或被忽视。如果没有一种强烈的创作欲望驱使,是不会主动去寻找和发现这些有内在关联的戏剧性画面。KPKP:您说您的这组作品因一次"遗憾"而和您最初的拍摄想法有些出入,您觉得这次"遗憾"更好地成就了您的作品吗?

    

王:久闻十八梯的人间烟火味儿,想象中的十八梯是一派市井浮世绘,去年一部《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更是火了重庆。因为关注已久,也知道十八梯早在2010年就已经纳入拆迁日程,终于有机会走近她,恰逢十八梯大面积拆迁进入尾声的关键时间节点,虽然无法感受那种原滋原味的人文景观,也算是机缘巧合吧,让我发现了更有意义的创作机遇。
《工业·符号》
作者:潘璠
快拍ID:fine_fine






作品自述:

沈阳

东方的鲁尔

童年的我生活在这个工业的城市中

红砖墙的厂房

滚滚的浓烟

上下班的工人密集的穿梭在大街小巷

油渍的劳动服,破了洞的劳保手套……

一阵机油的味道

成了我儿时挥之不去的记忆

......

在我的眼中

金属的构成似乎都有了独特的生命体征

成为当代新的工业符号

KPKP:为何采用这么一种肃穆的黑白色来呈现这些工业符号?潘:黑白,情绪的表达。通过多年拍摄、走近现代工业,面对人类创造出来的巨大的工业元件,有一种震撼、神秘之感。黑白,对色彩做了减法,通过纯粹的光和影直达工业本源的魅力,希望将关注焦点和对画面的感知,汇聚在元素、构成、状态、影调上,展现我想要人们看见的东西,凸显“符号”的概念。

KPKP:您的作品里出现很多规整的几何图形,当初拍摄时是怎样一种想法?潘:我经常会在平淡无奇的场景里“看到”特别的画面,在这里的事物有着更丰富的构成,这个“功能”,经常使我内心的情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唤起与这些场景虽不相关却相牵的动容。 这并不是说我天赋异禀,而是长期的平面专业训练形成的。我总是调侃的说:“我有另一双眼睛,真的比别人‘看到’的多!” 如今,摄影给我一种权力,可以用镜头真实的记录我所“看到”的,将抽象图形作为视觉语言,以平面构成的形式表述我对现代工业的印象。

KPKP:您的作品中机器往往占据主要地位,人则显得渺小,这么做是想突出人和机器怎样的一种关系呢?

潘:走进现代工厂,我的第一印象是,听得到机器工作的轰鸣声,却几乎见不到工人的身影。随着科技发展,生产效率提高,自动化机械取代重复的工作,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我的作品中机器占主要地位,弱化工人,是为了表现现代工业劳动手段的机械化、高效化。

采访:章文

2017第二届宁波国际摄影周将于2017年9月9日在中国摄协宁波艺术中心开幕。
本届摄影周,总策展人傅拥军、拉黑,特邀策展秦伟、任悦、傅尔得、邢江。
快拍快拍/一个有人情味的摄影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关注 快拍快拍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