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谷饶一名人获小行星命名!!了不起...

 

阅读1OOOOO+...





导读:[/b]1946年,萧晖荣出生在汕头潮阳谷饶溪美村的一个爱国华侨家庭。并无家学书画渊源,但从4岁开始,萧晖荣就喜欢写字画图。小时候的他,用沙地为纸,竹枝代笔画画,或者以水于砖上练习写书法,少年天才,闻名乡里。

在谷饶,80后、90后的潮汕人少有人知道“天上有星”的说法,但在老一辈潮汕人中,用“天上有星”形容杰出人物。

对于71岁的香港美协主席萧晖荣而言,2013年3月18日毕生难忘。在他从艺的第50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举行发布会,国际编号为188973号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萧晖荣星”。

萧晖荣(祖籍谷饶)由此成为登上国际小行星的中国画家第一人。在他的故乡广东潮汕,能在萧晖荣前把自己名字写入浩瀚星空的,只有李嘉诚、饶宗颐等5人。

日前,携带画作《东方明珠》、《香港天坛大佛》来到广州,参加由广州市文联、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艺术香港杂志社联合主办《情系香江·穗港同心——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画展》的萧晖荣,回忆了他艺海生涯半个世纪,与刘海粟、黄永玉、黄苗子、饶宗颐等师友的交往点滴,也讲述了一名香港艺术家的爱国情怀。

刘海粟为年轻的萧晖荣讲授用笔(受访者供图)
年过古稀,出现在广州购书中心画展上的萧晖荣,看起来至少比同龄人年轻十多岁。一套黑色笔挺西装,左襟上一枚五星红旗与香港特区区旗的徽章,一口潮汕口音普通话。名片上最特别的是黄永玉为他画的素描——休闲衬衫别着钢笔,咧嘴微笑着。

“这个人非常热情,对人很真诚。”烟斗不离手的黄永玉如此评价老友。


广州日报记者与萧晖荣对话。
难忘十年广交会

回忆羊城
1946年,萧晖荣出生在汕头潮阳谷饶溪美村的一个爱国华侨家庭。

并无家学书画渊源,但从4岁开始,萧晖荣就喜欢写字画图。小时候的他,用沙地为纸,竹枝代笔画画,或者以水于砖上练习写书法,少年天才,闻名乡里。

“有时候,我从外面拿回一个字,父亲就教我怎么读”,萧晖荣说,因此他在上学前就认识了不少字,能看已上学的哥哥课本,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都不错。

等到上高中时,萧晖荣已经是当地文化馆的临时工,负责连环画和宣传画。“每天八毛钱,如果画到12点钟后,就是1元钱。”萧晖荣回忆,随后,19岁的他,在《南方日报》发表了人生的第一篇作品,一幅版画。

1970年,24岁的萧晖荣在故乡成立了一间工艺美术品厂,隶属于广东工艺进出口公司,他担任厂长与总设计师。当时,工艺美术品是中国对外销售的重要产品。萧晖荣创作的几个作品在广交会大受欢迎,由此,萧晖荣也开始了,从1971年到1980年,连续十年来广州参加广交会的经历。

1977年,萧晖荣到广州美术学院,杨之光教授曾为他写生头像,陆俨少题“一览众山小”。

我一路走上来,看到有这么多人在读书,来看画展,广州的文化氛围特别浓”,萧晖荣感叹,现在年轻人的条件比他那一辈好很多。



年轻时的萧晖荣与刘海粟
 让刘海粟难忘的一顿饭

交友广泛
十年前,著名画家黄苗子曾这样评价萧晖荣,“广交天下艺术家朋友,吸收很多现代画家的技法,他是有自己风貌且有自己成就的现当代中国书画家。”

1969年,早在萧晖荣筹备成立工艺美术厂时,他就常去上海,与海派名家谢之光、朱屺瞻、黄幻吾、刘海粟、唐云等相识,亦师亦友。

一切机缘,最初来自一餐饭。

那年秋天,23岁的萧晖荣登门拜访73岁的刘海粟,刘海粟说他很多年都没有吃过西餐,特别想念。在那个年代,来看刘海粟的人特别少,有人甚至避之不及。

萧晖荣说,当时他在上海的亲戚多,就打听到朱屺瞻、黄幻吾等著名画家都在上海。那顿他请的饭,包括刘海粟在内一共十几个人,在西餐厅也就花了不到10元。

萧晖荣回忆,当时这些老画家有的十年没有相见,一直从从下午五点聊到了晚上11点。

随后的的十几年时光里,身在广东的萧晖荣自己精打细算,却把存上的6元钱、8元钱给相识的老前辈寄去,救济窘困生涯的老画家。

有一年春节,萧晖荣给陆俨少寄去了4元钱,没想到春节以后陆俨少就给他寄来了8幅书页。这些作品他始终收藏着,后来仅其中一幅书页就升值到十几万元,萧晖荣一张都不卖,最后把它们捐献给了陆俨少艺术馆。



李嘉诚为香港艺苑主办的“饶宗颐教授书画展”揭幕剪彩(受访者供图)
好友金庸“衷心佩服”

传播国画
1981年,35岁的萧晖荣移居香港。

他刚到香港十几天,正巧刘海粟夫妻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画展,邀请萧晖荣共进午餐,由此,萧晖荣认识了饶宗颐。

萧晖荣回忆,当时饶宗颐虽然是大学的客座教授,但生活十分清贫,工资还不如一名清洁工高。“饶公的生活一直到他退休后才改善”。

同时,他的一个宗亲、文学家萧遥天也从马来西亚赶来,带着他去拜访画家赵少昂、杨善深。由此,35岁的萧晖荣成为包括赵少昂等人在内的香港“庚子画会”成员。第二年,张大千给36岁的萧晖荣题字“书画家”。

“庚子画会是香港公认的爱国画会,也很穷”,萧晖荣回忆,1981年他刚到香港,老画家们常到六国饭店聚餐。第一次去他不了解情况,点菜结果超出了预算。那时候,这些知名老画家的聚会人均消费不超过20元港币。即便是岭南四大家之一的赵少昂,也要靠教学维持生活。

四年后,39岁的萧晖荣又加入了包括金庸、饶宗颐等在港文化界名人组成的“香江艺文社”,成为该社最年轻社员。

在香港的36年,萧晖荣不但自身创作,他还为黄永玉、黄苗子、饶宗颐、赖少其、陆俨少等名家举办个展、出书,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友好往来作出积极贡献。

对于三十多年的好友,金庸说萧晖荣,“不单单是大画家三个字可以包括,他继承中国文化的传统,跟我这个作风完全是相合的。我衷心佩服。”

作为在港的爱国画家,萧晖荣一直反对海外有人把中国画叫做水墨画。

2006年,萧晖荣在台北孙中山纪念馆举办个人画展。举办方定名“萧晖荣水墨展”,开展前,他坚持要求改成“萧晖荣中国画展”。

萧晖荣伉俪与刘海粟饶宗颐
萧晖荣书法作品《美丽中国》

萧晖荣画作《东方明珠》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丹阳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鹤涛
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洪达
广州日报机动记者部出品

↓ 精彩继续 觉得不错,点个
鼓励一下!


    关注 谷饶乐乐生活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