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追寻自我的路上

 

最近遇到了很多问题,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内在的、外在的、环境的都有。其中一个就是,5月以来,杨柳的公众号就一直没有更新。就先从这儿说起吧。...



最近遇到了很多问题,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内在的、外在的、环境的都有。其中一个就是,自从5月从大凉山回来,杨柳的公众号就一直没有更新。

就先从这儿说起吧。

也不知为什么,这两个月对写字这件事怎么也提不起兴趣。于我而言,写字是独立于工作和生活之外的平行世界。不论是写公众号,还是简单的记录总结,我总能在这片土地上找到当下。

身边的朋友会了解,也能感受到我对生活的热情和好奇,是个表达欲望很强的人,总能在我这发现点儿新的东西,还有点儿意思。

但不得不承认这几个月自己倦怠了。最意想不到的是前两天上秤还比平常多了10公斤。

所以一直在思考,是什么原因会让人失去本该有的对生活的激情

后来我发现自己其实并不孤独,原来很多人也和我有相似的境遇。我们都在逃避一些本应面对的东西。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吧?或许你在看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在逃避着什么。这篇看完,你可能还会看下一篇,会看新闻,会听歌,会玩儿两把游戏,看看群里有没有人说话,朋友圈有没有人更新……你也许是在逃避工作,逃避学习,也许是逃避一个人的孤独,或者只是把手机关上和开启的那一瞬间,对一天终点和起点的茫然。

我不知道该怎样摆脱这种境遇,甚至无法解释。但我总该做点什么,别让自己浑浑噩噩。于是又拿起了纸笔,翻开落灰的旧书,试图寻找答案。

找到了两个还算说得过去的

第一是,做义工回来后,对大山里孩子的那种苍白无力感,潜移默化的转移到 生活和工作中类似的场景,很多事情只是看似在自己把控之下,而实质上能推动影响的其实少之又少。同时这两年身边的牛人越来越多,自己以为曾做的多牛逼的事,跟人家比起来简直是小儿科,分分钟被虐几条街。这些种种导致我产生的情绪,叫做自卑。

第二是,我和同龄人相比,经历和思考的事情完全不在一个 Level ,工作经验和能力上,也的确落他们几年,视野和格局上也的确比在学校开阔些。这种比上不足比下又很有余的状态,让我变的自负,爱装逼。

夹在自卑和自负中间,真的很不像白羊座的性格。可占星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依然动弹不得。直到在奴隶社会看到一篇文章,才明白这种现状本质上是“自我迷失”。

“自卑也好,自负也好,根本上都是同一个问题。自己没有了根基,对自己的定义根据外界的东西在变,一会儿和这个比,定义成这样,一会儿和那个比,定义成那样,两个定义又互相矛盾,所以会不知道自己是谁,也就是自我的迷失。”

瞬间豁然开朗

所以要解决问题,先找回自我。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陌生,但我们却常常忘记。甚至在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都很难意识到。其实,这不是某个阶段遇到了才要思考的问题,却总被我们放在了“重要但不紧急”的象限。

话说回来,什么是自我?

维基百科的词条中,自我是这样一段话:“  自我是一个人,对于其自身个体存在、人格特质、社会形象,所产生的一种认知、意识与意象。  ”

简单讲,其实就是内在和外在的自我。我们在工作和社交时展现的往往是外在的自我,是我们想对他人展现的一部分特质,也是别人能了解到的我们。而内在的自我,一般只有在我们独处、反思,或者跟信任的人在一起时才会表现出来。



为了方便梳理,从自我认知和他人认知两个维度将自我分成四块,即:

  • 你知道,别人也知道的自己
  • 你不知道,但别人知道的自己
  • 你知道,但别人不知道的自己
  • 你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自己
基本上我们70%的情绪,性格,好恶等等,都可以用客观清晰的形容词定位在这里,我们要时刻寻找的也大抵如此。

探寻自我的方法有很多,这里分享一些自己的想法。

此刻为什么要在此地做这样的事?

很多事不是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做,而是懒得多问几个为什么。久而久之,我们原本想要的和现在所做的就会彼此分离。

拿写公众号这件事儿。

为什么要在此刻北京燥热的天儿里写下这些文字?因为我真是遇到了让自己头疼的问题,并且我知道一定有人遇到和我同样的问题,我写下来,让更多人看到,或许他们看到了会有一些启发,能帮他们走出来。为什么想让更多人看到,让他们有启发?因为这能让大家有所行动,推动和我相似的人有所改变,让自己过得更好。为什么要让这些人过得更好?因为这让我觉得活着很有意义。

这是个很大的转变。一开始做公众号,是为了证明自己,证明给所有人看,我也可以写出有价值的文字。

多问自己一些这样的问题,会发现意料之外的自我驱动力。就像上面的想法,一种是以自我价值为驱动,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而另一种,是以“恐惧”为驱动,是最底层的驱动,恐怕别人不认可自己,所以要不停的写让别人认可。

最底层的驱动是种很有效,但却不长久的驱动。因为你要为了避免XX,不XX而做某些事情,可一旦你到了某种不会XX的状态,就没有了驱动力,事情也就得过且过。很多人高考结束后便不再学习,大学里沉醉于安逸,逃避现实,直到临毕业才开始焦虑未来的生活,原因就在此。这些人进入职场后,若不能及早发现真实的自我驱动力,怕是还要陷入这样的轮回里,还摸不清头脑。

而真实的,从自我价值出发的驱动,才最为长久,最让人满足,让人感觉到人生是有意义的。

其实生活中这样值得探究的点处处皆是,只要你想,随时可以走上追寻自我的路。

别停留在思想的世界里

成年人只看利弊,小孩子才分对错。所以我们这些成年人总是活在“想”的状态,去规划,去权衡,去选择,而不是活在“心”里。

这一点我们真要向孩子学习。孩子是完全活在当下的,不会因时间而为未来焦虑,只看眼前,吃不到这块糖就会哭,吃到了就会笑。

很多“精明”的人喜欢深思熟虑,不准备好不行动,不计划周全了不开打。其实这些深思熟虑很多时候是无用功,而且说白了,你永远会觉得自己没准备好,因为哪里都是限制。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从某个角度看,其实都充满了局限。大了说像身体上的局限,有的人生下来就听不见,看不到。但即使“健康”,我们也受家庭,教育,金钱,机遇等等限制。或者换句话说,没有人的人生没有限制。

所以为什么不从这一刻开始行动,哪怕只是出门走走,看看外面的环境,也好过在各种“限制”中难以自拔。

别停留在思想的世界里,动起来,在行动中感受自我。

了解未知的自己,从沟通开始

这里说的,是“你不知道,但别人知道的自己”。

一直很庆幸,身边总有那几位朋友,在我失意,找方向的时候愿意一起聊聊,帮我认识到许多未知的自己。

在这个社会里生活,保护自己,是最基本的能力。而面具戴深了,久了,也可能会迷失。

朋友,是能让你找回生命中缺失的那块记忆的人。也是在某些特定的时刻,比你更能看清你的人。

上个月去看大学同学时,这种体会更为真切。当发现曾经以为很重要的事,此刻变的不再重要时,能让人更有效的从历史观的角度反观自己的发展,回溯自我改变的节点,从而在当下找到更合适的定位。

近两年经历的CEO和总监,都很宽容,因此总能和他们不停的撕逼,也是在这样的沟通中,收集到非常多的反馈,让我能找到自己尚未发觉,他们却洞察到的自己。

回到写公众号这件事儿,从一个“简单”的行为,追问到自我的原始驱动,找回自我,再重新迭代自己的外在行为,形成一个闭环。只要我们还活着,这个循环就会一直进行下去。

在潜移默化中,让我们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过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人生。


    关注 杨柳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