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散文(123):秋感

 

人是扳着指头过日子的,就算人瑞,能活一百年,过一天其实也是少一天。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明天更美好!”那要看明天是个啥日子。天寒地冻的,忽然明天立春,那当然美好;正埋怨炎日暑热,忽然明天立秋,那感觉是否美好,就很难说了,起码会因人而异吧。...

秋感
孔明


人是扳着指头过日子的,就算人瑞,能活一百年,过一天其实也是少一天。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明天更美好!”那要看明天是个啥日子。天寒地冻的,忽然明天立春,那当然美好;正埋怨炎日暑热,忽然明天立秋,那感觉是否美好,就很难说了,起码会因人而异吧。人怪得很,一年四季,唯独秋天逼近了,人忽然就有感觉了。就算心理作用吧,反正是秋到心上了,愁也就悄悄无中生有了。那愁即便淡淡的,也是一种秋感吧?



人一旦有了秋感,看啥都带上秋的色彩了。特别是真立秋了,看啥都是秋了。太阳还是那个太阳,依旧火辣辣地热烫,人爱说:“这哪儿像秋日呀!”言外之意,秋日比不得春日,起码也如春日才好。所以吧,有一句话就吊在一些人的嘴上:“天凉好个秋!”秋天不凉反而热,那就是秋老虎。白日秋热,就盼天黑,因为俗话说:“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那晚上也叫秋晚,亦即秋夜。看呀,天上明晃晃悬一轮满月,那是秋月!古人云:“秋月如镜,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恨其光辉。”喜也罢,恨也罢,秋月都透着一个字:美!但一个秋字,那月光里还是带了丝丝凉意。不论白天黑夜,迎面吹来一股风,夏日叫清风徐徐,立秋后叫秋风瑟瑟。“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云是秋云,雁是秋雁,雁过留声,留的也是秋声。见风就是雨,雨也成秋雨了;风吹黄叶落,落的是秋叶。一叶知秋,更知春夏,一年如梦如幻。恍若隔世,几个转身,几个喷嚏,春梦成秋梦了。于是树也叫秋树,林也叫秋林,一树的黄叶,一山的红叶,也都叫秋叶,染尽层林就是秋色,不是春色,胜似春色,那起码是美色吧?秋色妆景,再美也是秋景;秋色映水,这水也是秋水。桂花飘香,飘的是秋香;荷花凄美,“凄”的是秋美。秋荷如禅,凄美才令人回味;秋荷如画,凄美才吸引画家流连忘返。秋,就是万物的宿命呗!



草依旧还在生长,那长的是秋草;蛐依旧还在歌唱,那唱的是秋曲。蝉是盛夏就叫的,入秋叫得更欢了,结果把自己叫成秋蝉了。人一听秋蝉,就有宋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在耳畔回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那悲秋的情怀不知不觉间便拥有了。蚂蚱还在活蹦乱跳,人却说:“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话是难听了,却点透秋意了。李白诗云:“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又是一幅凄凉画呀,人在此画中,能无动于衷么?自古而今,人多悲秋,真是难怪了。那悲秋的,多半是壮志未酬或难酬者,譬如大诗人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唉,诗圣秋恓惶,让人不能不发千古之秋叹!人到中年了,鬓角有了银丝,鬓角被唤作秋鬓,银丝也被唤作秋丝,中年等同“秋年”了,所谓“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多半也等同豪言壮语了。秋,在心上永驻了,那“愁”真就挥之不去了。李清照词曰:“才下心头,却上眉头”;李太白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都是秋年,一个长相思,一个怀才不遇,只有悲秋一途了!



我也人到中年了,逢秋爱发秋思,偶尔还发秋吟。我坦白,我喜欢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想一想,言之有理嘛!春夏秋冬,四季轮回;顺时而乐,悲从何来?秋高气爽,登高望远,那一眼辽阔,不令人心驰神往、心旷神怡吗?举目原野,秋收在望,那扑眼而来的庄稼,不令人喜形于色、喜上眉梢吗?农人心上秋,也是一个“愁”,但此“愁”与“秋”无关,而与“收”有关。秋色迷人也熬人,秋收意味着秋忙,秋收了还要秋藏,秋藏了还要秋播。一年到头,农人就指望这秋收过冬、过年呢!家有秋粮,就算秋尽了,还秋愁个甚呢?天天高卧,把秋梦延长,延长……

(原载天津《渤海早报》2015年10月14日副刊)



(文中插入均为孔明摄影)


    关注 孔明散文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