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君隆重推荐:金三元散文新篇

 

精品力作,值得品读。...



 推荐语 
人到一定年龄,是喜欢回首往事的。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和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迁,童年的天真无邪、少年的意气风发成了一串串脚印,校园的一草一木、青春的一笔一画成了一张张照片。失去的东西我们往往更珍惜,更值得怀念和总结,这是一种很美好的情绪。

三元先生这组散文,勾起了丰城君对学生时代点点滴滴的回忆。丰城君当时读的是拖船初中和拖船中学,虽没有灰埠中学那么艰苦,也不处在同一时期,但还是有些相似的经历,比如从井中打浑水洗漱、买蜡烛以备晚上加班自习之用等。文章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作者用细腻传神的笔法,将过往的一幕幕刻画得令人身临其境,难以自拔。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作者通过“自来水”“面包”“水泥路”“晚读”“蜡烛”等一些如今已稀疏平常的东西,来透视当时苦并快乐的中学生活,并且见微知著,引申出人生的大哲理,不禁让人掩卷深思。

这组散文不仅体现作者非凡的文字功力,还处处闪烁着作者善良、淳朴、勤奋及懂得感恩的高贵品质,读来依然那般令人可亲可敬。丰城君隆重推荐,敬请关注。
在灰埠中学成长的迹象
金三元


八月初的一天,接到一个耳熟而不能详的电话,“喂"了几个回合,直至对方自报大名,恍知乃高中班长守权同学,说高中毕业30年了,想去母校灰埠中学见个面,诚邀参加云云。至此,我才猛然发觉,离开母校灰埠中学竟如此之久远,我们都几近半百之人,难怪鬓霜齿黄之态毕现,眼花肚圆之状毕露。一个电话,勾起了我对灰埠中学情不自禁的默然回首和钩点沉滴的无限眷恋。
自来水
一条人工挖掘的锦惠渠在校园的最低处穿插而过,上游是灰埠卫生院,下游乃灰埠粮管所。这段水面清澈、幽深,湍急,男生洗澡游泳女生捶被洗衣均在这渠边完成。傍晚时分,光溜的赤膊,洁白的皂泡,互打的浪花,滨纷的泳姿,让这段水面鼎沸而生动。静下来之后,我们会打一桶水,拎到寝室,放于床下沉淀,第二天刷牙洗口洗脸,数年如一日。

每天早上,我们站成一排,蹲在廊前的水沟边刷牙,总觉得这水里有上游医院飘来的东西,常常阵阵恶心,但又赶紧憋住这一瞬间的反刍与反胃,匆匆吐水收杯,擦脸收巾,但齿间的那点涩总觉吐犹未尽。我们戏言,冷水洗卵,越洗越缩,桶水洗脸,越洗越脏。

忽一日,寝室走廊的一角,孤独地倔强地竖起一根腰高的水龙头,拧开龙头,水哗哗直泻。原来,学校通自来水了!我们奔走相告,喜泣而拥。从此,我们不用来回几百米打水了,不用可能含有异物的渠水刷牙了。清冽、干净、逼近的自来水啊,让我们高兴了很久很久。我们用桶打水冲凉,用盆装水洗衣,用手掬水而饮,或歪着脑袋嘴对龙头牛饮,初生的喉结在水的滋润下一起一伏。

这如注的水啊,改变的不仅仅是饮水质量和饮水安全,更深刻的是,让我们感到,学校改水的决心与付出是多么伟大的壮举,那时灰埠乡政府大院还没通自来水!

我们如一棵棵小树,在这健康之水的浇灌下,一天天窜高,这股水,不仅浇透了我们的枝叶,也滋润着我们的根,一直到今天。

面   包
学校的饭食是粗糙的,饭粒不相粘,色黄且硬,耐嚼耐饿。三餐硬饭,早餐的菜,几乎一律五分钱一勺的水煮挂面,稀稀的汤面,寡寡的面汤,不见油花,更无葱花,但我们却无咽糠嚼蜡之感,一碗干饭因一勺面汤而稀释,我们往往不用扒送,顺着喉管倾泻而入,来不及咀嚼的饭粒必须支撑我们一个上午的青春。

也是忽一日,大食堂,也是大礼堂下面的一间平房里,冒出阵阵浓郁热烈的陌生诱人的沁人心脾的香气与香味,原来,学校开了一个面包房!一则改善师生饮食,二则解决若干家属工作。

天啦!在这僻远的农村中学,面包只是画在纸上写在书上的洋玩艺,居然成了可以立马垂涎的东西,我们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晴和鼻子。

但这是不得不信的现实!我拎着空碗,大口呼吸,在面包房里徜徉,想吸香充饥,奈何越吸越饿。但见琳琅而置的面包,有的圆如满月,油光闪闪,有的状如织梭,栩栩如生,有的形如方枕,松软香甜。五毛到五元一个,什么价买什么形状,买什么香味。我咬咬牙买了一个五毛的,躲在一个向阳的墙角,美美地咬了很久,尔后接了半碗自来水,水含嘴里,牙缝中残存的面包屑化了,我却舍不得咽下,吮着指尖的余香,慢慢走向教室,我终于吃上面包了!

全班组织了一次春游,每人都带上一个面包,就着春天的溪水,我们一块一块地撕吃,我们有了一种吃世界的豪情与愿望。老师说,好好读书,读出了国,餐餐有面包吃。

放假了,我们会带些面包回家,带到田头地角,让父母尝尝。女生带的多些,我最多带两个,多了父母会骂我不心痛他们的血汗钱。

那时的面包,我们是不敢用来充饥的,只是偶尔的牙祭和解馋。

但是,这片小小的面包,却洞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瞭望并且神往窗外的世界。

水泥路
大概是上初中的时候,校园的路全是泥巴路,有的路段铺上了层层煤渣,黑黄相间的路面,雨天泥浆粘脚,白天尘土跟鞋。暴雨过后,除毕业班外,大部分班级劳动,到食堂的炉口挑煤渣填路,被雨冲涮的沟沟坎坎,复被煤渣填平,踩上去咯吱咯吱响,如此周而复起。我们在路上穿梭,向着前途奔跑,有时满身泥水,有时满脸尘土,有时摔跤擦破掌心,有时抢路相互拌倒。

终于有一回,暑假返校,我们惊讶地发现,学校的道路,都修成了水泥路面,龟背蛇沟,灰色路面与路两旁的梧桐树板栗树横竖相映,浑然相构,平实、清爽而坦荡。早晨,有鸟立于路面觅食,黄昏,树影筛向路面。晴天,我们可以光脚而跑,雨天,路面瓦亮如镜。我们在路上带球前行,咚咚声如激越的鼓点,我们在路上你追我赶,身影风驰电掣。清晨,我们脚落边沟,席路而坐,高声朗读,夜晚,我们并肩而行,昂首走向校园的每个角落。

老师说,把泥巴路修成水泥路容易,把人生路修成平坦路,难啦!

那一刻,在那些水泥路上,我们似乎开始懂事,似乎开始真正行走。

晚   读
灰埠中学招的都是乡下的孩子,几乎没有上过幼儿园的,读到初中,我们还是参差不齐的土语俚话,锦河两岸的农谚乡俗云集校园。当然,拎来的菜罐子也俨然土特产展销会,印象较深的有田南腌红椒,鲜红夺目,一调匙可下一碗饭,相城萝卜干,建山豆腐乳,黄沙干豆角,灰埠晒鱼干。从食堂打饭回寝室,就着这些缺油少佐的下饭菜,我们推瓶换罐,互动礼让,狼吞虎咽,这些菜虽粗俗却风味盎然独特,虽卑微却渗留母亲的手温。我们端起碗,挖出菜罐里的菜,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吃这些饭菜长大的人很容易长出一颗善良自强的心,但很难讲出一口标准纯正的普通话,因而但凡灰埠中学出来的学生,基本上都操一口流利的高安普通话,虽然北京普通话源渊于高安人写的《中原音韵》,这实在不能责怪我们的语文老师。

普通话讲不准似乎不要紧,母语嘛能写就能得分,可英语不行,讲究的是语感、口感、听感,甚至考口试,读不准读不好是得不到高分的,而那时英语分是高考拉分的“核武器"。老师说,考重点,读英语。学语言,大声读。

为此,真不知道哪位老师的创意创举,灰埠中学开设晚读课,晚上七点半到八点,专读英语,老师下教室坐班指导。于是乎,除每天早上的早读外,我们开始了激情洋溢的晚读,灯火通明的教室,我们摇头晃脑,放声大读,时而老师领读,时而学生带读,时而各读各调。琅琅书声在校园沸腾,这青春的呐喊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一种抗争命运的咆哮。

这一招果然奏效,英语高考成绩,灰埠中学居然在全县扶摇直上,一直领先,连国语都读不准的乡下孩子战胜的不仅仅是英语。

据说,晚读很快在全县推广,不知是否坚持到现在。

蜡   烛
周末的下午,我们一般会去灰埠街上逛逛街,一般办两件事,一是吃碗炒粉,一毛五分钱一碗,金黄剔透,油亮溜滑,韧性十足,粉香清爽,几筷子就扒得盘碗精光,算是改善了一周的伙食。为什么现在的炒粉就没了那个味呢?

另一件事,就是买一扎蜡烛,这蜡烛白蜡白芯,圆柱状,比筷子略短,比笔杆略粗,一扎约十根左右,黄草纸卷扎,我们每人握一扎,揩尽嘴角的炒粉味,返校晚自习。

晚自习一般是晚上七点半到九点半,这个时段教室开日光灯,白光晃晃,如同白昼。晚读后,晚自习开始,除了悉悉的翻书页的声音和偶尔的零星的咳嗽,教室里安静极了。老师坐班,也坐在讲台上备课,偶尔走动,蹑手蹑脚,生怕打扰这神秘而不可侵犯的静!

九点半关灯,这是作息制度,老师要走,象征性地提醒说,早点回寝室哈。我猜,心情复杂而又怜惜我们的老师,是在提醒我们,可以加夜班哈。短暂的桌凳乒乓和起身解手之后,我们回归座位,点起了蜡烛,继续埋首,毫无倦意。

蜡烛点燃后,是不能倒点滴粘于桌面的,我们一般洗净一个空墨水瓶,将蜡烛顺瓶口插上点着,或去学校对面的卫生院捡一个弃于窗台下的扁平空纸盒,中间挖一个小洞,刚好插上蜡烛,平稳而干净,淌下一颗烛滴,也烫不到桌面,一根蜡烛约摸燃半小时。

一幢楼终于烛光焕发了!

浑黄、晕红而又温暖,静谧、安祥而又执着。

如豆的烛光,如缕的黑烟,衬映我们削瘦苍白的脸庞泛出些许难得的红润,手指抠一下鼻孔,一圈黑便缠绕指尖。

十一点多了,政教处的口哨响起来了,吹蜡烛了,吹蜡烛了,回寝室了,回寝室了。蜡烛才一根根迟迟疑疑地熄灭,一幢楼才慢慢地依依地淹没在夜色之中。

不买蜡烛的同学不是灰埠中学的同学,不点蜡烛的桌子肯定是请假休学的桌子。即使下沉式灯光球场上在放一月一次的电影,教室里仍然烛光闪烁。

烛光延长的是晚自习的时间,照亮的是跋涉向上的道路。

蜡烛成灰泪始干。

我们擦干了眼泪,跨进了大学的门,人生的门。募然回首,那束烛光仍在那张斑驳的课桌上婀娜摇曳,依然那么醒目,那么温暖。

金三元,江西高安龙潭人,江西省作协会员。著有诗集《在水一方》《我的老父亲》《十年》,散文集《指尖上的云》等。本文原载高品教育公众号,丰城君经作者授权发布。 丰城君更多原创作品  ↓↓↓

陆家巷,一个城市的坐标

丰城,一座被水浸淫的城市

丰城作家夏阳:丧家犬的乡愁

唐晓瑶:一个丰城煮妇的修为

拖船农贸市场,我的爱恨情愁

作为丰城人,我希望城市这样建

丰城援疆干部罗海水:又见木槿花

丰电事故善后:我永生难忘的经历

苏玉兰:我双腿残废,但人生不跪

没有一个物种孤立绝缘只为自己存在
深度丰城

扫码关注
交流微信:xiongxueyi002     投稿邮箱:747039221@qq.com
丰城君》出品,品质保证 


    关注 丰城君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