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那些年被父亲胖揍过的你

 

在文化的刻板印象里,中国传统家庭总是有着“严父慈母”的设定。几乎每个孩子的屁股上都有父亲的巴掌印,深深浅浅。...



在文化的刻板印象里,中国传统家庭总是有着“严父慈母的设定

几乎每个孩子的屁股上都有父亲的巴掌印,深深浅浅。很多年过去了,不记得父亲给过的零花钱,却只记住了高高扬起的大手。

文学经典《红楼梦》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之一也是父子冲突的爆发,第三十三回贾政毒打宝玉

因着交好蒋玉菡、“调戏”金钏一串“不轨”行为的“新仇”,再加上“不学无术”,成天混在姐妹圈里的“旧恨”,点燃了父亲大人贾政的超级怒火,抄起板子,把宝玉结结实实打了个半死。

母亲王夫人看到“他面白气弱,底下穿着一条绿纱小衣皆是血渍,禁不住解下汗巾看,由臀至胫,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无一点好处。”一副惨相。

这手下的,基本上属于六亲不认的狠毒。

搁现在,如果谁家的爹敢这么打孩子,围观小视频放在微博朋友圈恐怕就被舆论人肉个底儿掉。

《红楼梦》里的贾政,表面看起来完全就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封建家庭父亲形象
他古板,成天对宝玉的最大期望就是读圣贤书,应试考试;

他不近人情,看到宝玉混在姐姐妹妹堆里就无端一股怒气冲上;

他要面子,在外人面前更要维护父亲的尊严,无视孩子的自尊随意批评;

他是宝玉全身细胞都在抗拒的“最熟悉的陌生人”

虽然隔了百年,但这样的父亲,看起来是不是很眼熟?

他get不到你的所有笑点,只会斥责“吃饭的时候不许说话!”

每天和他的交流不过是被黑着脸询问:作业写完了吗?考试考了多少分?

还有 “别关电视!我听着呢。”

台湾美学大师、出版《蒋勋细说红楼梦》等一系列畅销丛书的作家、艺术家蒋勋,就对这样的父亲感触特别深。

他不止一次说过家里的模式是标准的“严父慈母”。
在父亲面前,他就像贾宝玉看到贾政似的会发抖。犯了错就一定会被惩罚跪在祖宗牌位面前,一遍遍地背朱子治家格言。

而母亲就比较柔软。就算是蒋勋在外面打架惹事受了伤,回到家里,母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抱住他,安抚他

等他的情绪平复下来,再细细地问发生了什么,也不训斥。

一直到了五十几岁,他还躺在母亲怀里,让她掏耳朵。

在母亲面前完全可以撒娇自在,好像贾宝玉在贾母面前,极其骄纵,贾母可以用手从头摸到背的那般溺宠他。

蒋勋小时候跟母亲一起去市场买菜,回来剁猪肉、揉面团、擀面皮、包饺子,然后一起吃。

而这些美好时刻,父亲常常是缺席的。

蒋勋对父亲的感情很复杂,一直只有尊敬,甚至敬畏。
但是,知道蒋勋爱读书,为了方便蒋勋借读书籍,这位父亲直接把家搬在了台北重庆南路上的东方出版社旁边。

再回望《红楼梦》,看到一段,【贾政听说,也合了主意,遂自提笔向纸上要写。又向宝玉笑道:“如此甚好。你念,我写。若不好了,我捶你的肉,谁许你先大言不惭的!”】

堂前责骂,教宝玉懂得规矩。私下对儿子又是这样一番嗔怪宠爱的样子,到底还是手心的宝啊。

还有一句,【说毕,命贾珍前导,自己扶了宝玉,逶迤走进山口。】

父子相挽,缓缓而行。
仿佛看到了大多数人生画卷中的父子。

你悖逆,他恨铁不成钢;

你不上进,他苦恼愤懑;

可你调皮时,他生气却又藏不住嘴角的笑意;

你受伤时,他额头沁出小小的焦急的汗珠。

现在,不难明白这场毒打之后,贾母一句“当初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让贾政滚下的眼泪。

当日被“教训”的贾政,就是今日板下的宝玉,青春年少历历在目,严父苦心是不想儿子重蹈覆辙。

如果说宝玉是青春的叛逆者,那贾政就是走过叛逆的卫道者

他固然死板、迂腐,但是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下,避免宝玉成为骄奢淫逸、混迹闺房床帏的浪荡公子哥,是贾政作为父亲最深切的疼爱
当蒋勋也到了青春不再的天命之年,像宝玉一样怕爸爸的他,在父亲去世的时候问医生,“我可不可以帮他清洗身体?”征得医生同意后,他一件件地脱掉父亲的衣服,把父亲擦洗得干干净净。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父亲的裸体。”

记忆里父亲威武而严厉,是父权的象征,因此难以亲近。

可那一刻父亲仿佛缩小了,死亡让他失去了温度。

当父亲走过了青春,当曾青春的蒋勋到了父亲的年纪,他们之间这种杂糅了儒家式遗憾弥补和西方父子冲突复仇的复杂情感,才终达成和解

贵族之家败落逃难,严父慈母家庭氛围,这些同样的经历让蒋勋对《红楼梦》的体味更加真切和深刻。

《红楼梦》最大的悲剧并不是家族败落,大观园覆灭,而是眼看青春逝去,曾经的美好再也握不住一丝一瞬
这一首“青春挽歌”,各人有各人的青春,各人有各人的无奈,各人有各人的结局,这是作者的悲悯,也是蒋勋解读《红楼梦》的初心。

那年少的张狂,无疾而终的愁绪,不仅飘散在大观园里,还勾起了一丝对青春的回忆与眷恋

那时看不透尘世繁杂,只顾和自己较劲,沉浸在自己的泛滥的小情绪里,任性不计后果。

你我也如此,那观园里的少男少女也是如此。

贪玩淘气,纠结在复杂的人情世故里,暗暗打着叛逆的小算盘。有时想博得众人关注,父母关怀,有时又只想自己和自己独处......

从青春视角再读《红楼梦》,除了世事浮沉,人情冷暖,你还能看到那个少年的自己。

文学艺术大师蒋勋,带你走进大观园的青春挽歌,看那些17、8岁的少年,如何肆意绽放。

红楼一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宅第故事,更是你,是我,所有人的青春年少。
走进 属于你自己的青春红楼

▼点击阅读原文”或二维码

   去重走一遭青春,去叛逆流浪吧


    关注 小资格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