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自媒体作者有多少?每月收入有多高?他们有什么困惑吗

 

知识付费时代来临,军事类自媒体作者可以逐渐摆脱依靠出格博眼球单一的流量变现形式,优秀作者要结合自身资源特点,或增加电商、或提供咨询服务,不要看清自身知识价值,毕竟这个领域的内容创作者是最难炼成的。...





今天,(看了下记录已经是半个多月前的那天了)巧了,一下子新加了两个微信好友,都是圈内熟知,却一直碍于女性的腼腆而没有主动招呼的两位朋友,他们却不约而同地问了我一个相似问题。军事自媒体路在何方?

都说军事这个兴趣爱好的标签,按分类来说是小众,那么全国上亿军迷相较于14亿人口小了多少?每当有国之重器曝光,原本小众军事领域都会吸引整个民族的关注。

然而真正从事军事这个类目下内容创作的人有多少?

除去电视媒体、杂志等传统媒体,除去官媒商业网站,很大一部分比例的内容是由新兴职业自媒体作者创作。

那军事自媒体作者有多少?据不完全统计,活跃的军事自媒体作者,不超过200人,而自媒体作者每日贡献内容占整个涉军资讯的80%以上。除了一些传统军事网站孵化的自媒体账号(如鼎盛、米尔等),军事大V科罗廖夫、虹摄库尔斯克、诸葛小彻、空军世界加特林、第一军情火火、大国之翼、利刃军事作者每日创作文字都多达数万字。这里不比创作能力,单说每天这么大的供应量就可以反应出用户对这类内容的渴求程度(如果没人看,谁愿意写那么多),而这些一线的内容生产者创作的文字,很快就被下游自媒体作者伪原创,抄袭搬运,肢解篡改出无数内容。

曾经我做过一个预言,假如,一线内容创作者因为平台断俸全部停止新的创作,那么以目前网络上军事内容保有量,经过下游自媒体加工整理足够用户看3年了。那么3年后就会重复PC时代的悲剧:军事网站全都在炒冷饭,门户网站流量区靠几年前的段子维持流量,因为没有为内容买单的单位,用户就会追逐着少数几家还在原创的平台(比如观察者网、澎湃的迅速崛起)看内容,那么第二个“今日头条”就会横空出世。换句话说,在这场自媒体行业大战中,能坚持以最小代价换取内容的平台,最终会剩下,会胜出。那么这个最小代价包括付给内容的版权,还有推广费用。这个代价的计算需要精算师了。在这个过程中就是谁先放弃内容付费,谁就最先失败。因为如今与PC时代最大的不同就是,大家都树起了维权大旗,自上而下的要清朗网络,唯有内容能取悦读者,内容为王的时代终于到来了。

【pc时代,一些版权单位象征性规模很小的在维权,个人创作的作品鲜少维权通道。移动端时代,有专门网络维权的平台,比如维权骑士、快版权等,国家对知识产权重视都不同于以往了】

若说阅读用户数是蛋糕,那么这块蛋糕很大;若说军事行业变现能力有多大,行业内外全都在摇头。这也引出了开篇话题,军事自媒体路在何方?

刚做自媒体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好消息!更多的平台将为军事原创内容买单~~读者有福利了》,大致意思是越来越多的平台愿意为自媒体作者内容买单了。在过去,军事这个只靠流量变现的特殊分类,内容作者们一向很惨。

积累了数十年的,指点江山拥有不逊于专家学者的知识的普通博主们,幸运的,早年运营微博获得了一些用户,可以接发广告分点广告费,可以在自己博文下带一些不堪的外链赚一些微薄的分成。更多的作者只能在博客论坛默默耕耘毫无收入,最多收获用户的评论和点赞,这竟让他们感到“欣慰”。

如今,文章开头所述的一些军事作者已经不是月入过万的普通写手了,有的成立工作室,有的开办公司,正在实现着自己的理想,但是面临各个平台分成补贴越来越少、国家政策不断收紧的影响,或多或少的进入到了瓶颈期。那么军事自媒体还适合单打独斗吗?到了抱团取暖的时刻了吗?

很多自媒体作者觉得,自媒体毕竟不是主业,作为一个兼职收入,且做到领域前列的,即使不走团队合作的道路,也可以凭借内容优势获得各个平台认可。那么他最终就是优质的自媒体作者,收入已经封顶,难以获得更大发展,而那些站在风口上的组织者,则成了PGC、MCN,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公关能力将不同作者链接在一起,潜力空间更大。

接下来回答问题吧。

一,   军事自媒体的出路,个人好还是团队好,哪个更有优势?

 

要看作者本人的实际情况,如果作为一个业余写手有本职工作,只想将写作当爱好,每月多几千块的收入,也是不错的。但如果每个人都跳出创业建立团队,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鞋适不适合只有自己脚知道。作为自媒体平台竞争最激烈的2017年,个人发展绝对会慢于团队发展,毕竟单兵作战没有集群冲锋火力猛。

二、军事自媒体的平台补贴将来可能更高还是更低?这块蛋糕能养活多大的市场?

 

如果这话年初问我,我还是相当悲观的,认为自媒体平台补贴,广告分成的红利期不会太长,目前几家成熟的自媒体平台不断降低单价,摊薄流量分成,但对于头部账号依然有政策倾斜,因此做好内容是自媒体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军事内容是平台方是最大的流量来源品类,但又是一个特殊的品类,随着国家对互联网治理程度加深,军事类自媒体账号随时面临尴尬境地,比如各个平台树立典型,很难拿军事类自媒体举例,我曾经参加过某平台的颁奖典礼,命名获奖名单已经确定,只因为一次约谈,就在典礼开始前一周,将军事品类全部撤下。市场大又如何?各个平台也只能一面眼馋军事频道的高流量,一面头疼如何把流量换成钱。

三、军事自媒体的变现模式,如果不依托平台补贴,哪个模式较好?

接上一个问题谈军事自媒体变现,这个不只是自媒体作者头疼的问题,各个自媒体平台也有运营指标。

商业变现无外乎是广告销售,同样的是男性频道,广告主更愿意将广告投在汽车、财经、体育频道,记得凤凰一档军事节目卖了一个汾酒广告,主编高兴地专门撰文说这事,可见军事类内容与商业结合的不容易。按说军事品类的读者知识素养更高,甚至是社会的精英层,但为什么商业价值这么低,不被广告商认可呢?或许是精英层更不易冲动消费所致吧,他们的广告不能转换成直接订单,但是这类人群依然具备广告价值,他们在社会中会扮演更加权威的角色,那些更需要品牌曝光的广告类型,被这类人群认可的品牌,那必将是民族脊梁。

四,军事自媒体,怎么突破瓶颈,做的更大?

梳理了自己这些年的工作经验,我打算从以下方面突破瓶颈

1)坚持内容深挖,精品内容付费化,拉拢军事杂志流失用户群。微博的付费阅读和微信公众号对用户打赏习惯的培养,是90后00后网民付费的基础。这项我们会依托各个平台逐步完善的功能来实现,相信用不了多久,各个平台就会推出付费阅读的功能,这项功能要基于作者足够精品化的内容和足够多的粉丝数量。

2)在军民融合大背景下,持续跟踪重点涉军企业发展,了解企业产品。

以往企业宣传软文都是找财经频道去做深度报道,涉军企业也也是如此,军事类作者应当依托自己专业知识,来为有报道需求的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五,在中国,军事行业,有没有可能比铁血做的更成功?

我不认为铁血是军事网站中做的成功的案例,它只是比其他军事商业站做的好而已,我比较看好背景深厚的张召忠团队、第一军情团队,和一般的商业公司新秀如,军武次位面、迷彩派,还有一些距离普通军事作者圈子较远的远望智库、知远防务等智库……各家有个家的核心竞争力。

六,老师,你们现在做多个号,将来怎么走?

我发展比较慢,更多的是个人能力不足,目前主要运营四个账号,做的不是很满意。短期内我们会以增加视频数量来增加利润点。

七、涉及到隐私略

八,自媒体本身,将来可能怎么转变?

等待下一轮技术改革,会有新的产品形式出现,那时大家会准备的更成熟些。

知识付费时代来临,不要看轻自身知识价值,毕竟这个领域的内容创作者是最难炼成的。

推荐阅读:反思自媒体时代军事内容 标题党依然盛行


    关注 利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