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策·何处不围城] 胡佳艺手记:行为,是一种感觉上的需要

 

“常青藤计划2017·青年策展人项目”入选展览之一“何处不围城”...

“常青藤计划2017·青年策展人项目”

入选展览之一

“何处不围城”

策展人:张予津

本展览邀请到的13位艺术家将不止于展览现场的作品呈现,而是将在策展人的组织下展开文学阅读与摘抄、文体自由的手记写作与艺术创作的重思再造;并突破艺术范围内的话题讨论,与策展人完成关乎文化理想、个体生存境遇、精神困惑等泛文化命题的时效对谈。包裹情感温度、个人私趣、爱与殇的图文内容,为更多观者营造情感的代入,提供了一种借由阅读拉近艺术与生活之距离,亦从中获得情绪纾解,驱散“围城”内外精神之霾的可能。
艺术家手记&对谈


胡佳艺
“我拿起剑割下我的头颅,

它滚到了我们要去的地方。”
约翰·凯奇《沉默》


《沉默》是我的枕边书,我认为约翰·凯奇是少有的能从艺术本质层面去思考的艺术家。在我看来,艺术和音乐本来就是一回事。凯奇的文字很放松,书里的小标题本身就能给人以启发和想象空间。比如“优雅和清晰”“在这一天…..”“关于无”“关于有”“我们去向何方?我们在做什么”“不确定性”。他总在挖掘寻求实验音乐的感悟力,并坚持创造性的方式。这真的是一本奇书,我喜欢他透过音乐而展开关于人生、哲学的思考,他尽可能接近本源地去感知世界。那么对我而言,行为艺术,也没有什么绝对目的,它,就是一种感觉上的需要。我在这里,我需要用身体去行动,去表达。

2013年,我在新疆平顶山上拆一件红毛衣
在雪地里摆成一条线
 摄影:李秦
一个人的时候,我喜欢写诗,喜欢默默观察,生活本身给了我很多提示和反馈。画画,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偶然的选择。高三时开始接受正规培训,然后就匆忙考试,考半身像时我甚至还不大会画“手”,于是就在手的位置画了两个圈,像哆啦a梦一样。报考四川美术学院之后,我完全接受调剂,结果竟然很顺利被摄影系录取了。虽然看似一切并不是我的主动选择,但特别幸运的是,正好我很喜欢。2013年,我接触到行为,因为新媒体艺术系开设了行为艺术课程,似乎是很自然而然地,我站在那里,就感觉像是要发生什么了。第一次,我和两个女生一起做了一个叫“薪火”艺术节现场活动,我做了一个作品《无边》。



《无边》
时间:6:10-19:10 
摄影:言稞  摄像:尧楷
在一个丁字路口,一个跟我等高的盆栽,我用石头在地上画它的影子。一天的时间里,从日出到日落。



《无题》
时间:51分44秒


在《无题》中,我从展厅入口处的墙壁伸出左胳膊,手中握着一块里面冻了一把小匕首的冰。这把小匕首我平时随身携带,冰化后匕首刺伤手心,坚持不住时松开手,匕首掉下来。

《冰刀》
时间:6分01秒


14年的作品《冰刀》,我在两块重叠的钢化玻璃上滑冰,不断摔倒,直至筋疲力尽。

《边界》
15年的行为《边界》,各种工具:斧子、钉子、刀、扳手、锯子、起子......,我将它们用胶带缠在身上,我坐在椅子顶端,面向北边。天渐黑,城市的灯光都亮了起来,我也因疼痛、负重等体验感受自性与外部的边界。



《旅行箱》
拍摄:姚姗姗


23岁的时候,我有机会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布罗德美术馆进行行为表演,这件作品就是《旅行箱》,这也是本次“何处不围城”展策展人选中的一件作品,我将把之前的现场行为以影像的形式呈现。策展人也有邀约我再次到现场做一次,但对我来说,一件作品,当它现场发生之后,此时此景的即兴释放,是无法原样再现的,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没有预设,一切都是与空间、及现场观众有了呼应之后的随性表现。我很珍惜每件作品表现上的唯一性,不愿意在一个点上不厌其烦地重复,因而丧失了最新鲜的态度和情绪。



《旅行箱》
拍摄:姚姗姗


我将随身携带的旅行箱掏空,衣物逐件直线摆放,我开始悉数脱掉身上衣物到全裸示人。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我不知道。生命找不到永恒的物质载体,而旅行箱里和外的空间和发生的一切可贵之处就在于:它是它本身。



驻留日常
2017年,我去往英国参加一个国际驻留项目。这个项目就是开放的工作室,我独自生活起居在展厅中,我会安静打字,除了空调声就只有打字声音,很奇妙的感觉。有时候我会躺在地板上感觉它是温的,我的情绪和状态在逐渐改变我与空间的连接方式。

驻留期间,我去了曼彻斯特、邓迪、伦敦、德比、利物浦……



很小的时候,我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孩子。可以一个人滑冰、打雪仗、骑马、看书打发时光。幼年,我基本是在吐鲁番和我的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姥爷,是我的灵魂伴侣,他包容并呵护我的随性与欢闹。我对他心怀敬畏,如今他已不在,与他在一起晒太阳,在摇椅里聊着天的日子,成为了我生命里最珍贵的一部分。15年的《除夕守夜》,就是在那一年过年时,姥爷病倒了,家里完全没有过年的气氛,我在吐鲁番,却没有在家过除夕,我自己跑到吐鲁番的葡萄沟——我的出生地守夜。

《除夕守夜》
如今,我享受孤独,艺术于我,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是想要做,于是去做了。就像吃饭、睡觉、呼吸一样简单,它没那么伟大,它寻常到成为我的生活。

几首小诗


待在河边

你最寂寞

水又深又冷

只能疯狂得结冰

眼睛又深又冷

成为无用

神秘的边界

小诗之一

小诗之二

我不可以是冰

我是冰的温度

温度不可控制

不可预知

但却可以相信

声音有意识的在变暗

有条不紊

锋刃似乎被包上了东西

渐渐地模糊

混沌

没有边棱

我对声音也有意识

但是是超越它的

小诗之三

小诗之四

咖啡和酒

一点点更浓

一点点更烈

一点点显露

一点点对我的伤害

没有恐惧的暗示

没有伤痕

在虚无之间

没有诗

存在的意义

写出的字是一个幽灵

未成为表述符号

没有各种声音的挤压

没有设定的意义

不知道终点在哪里

它处在一个绝境

小诗之五

小诗之六

我和风一样

如果我是风就好了

风把声音带到了另一个世界

而大片的沉默还留在这地上

我和海一样

如果你把我想象成海就好了

海在哪里

眼睛在哪里

眼泪沉到了海底

我在很远的地方

现在我很轻

现在我飞行

飞行需要勇敢

需要无所谓

需要我掉下眼泪

又唱起歌来

小诗之七

对话
张予津&胡佳艺


张:佳艺,从我去年在川美活动中认识你,我就很喜欢你。在你的居室聊过天、看过你的起居环境后,我觉得作为一个女人,你个性很独立,也很有勇气和决心。女性,选择做行为,你目前为止遭遇到的最大的阻碍或者说困难是什么?

胡:
谢谢你喜欢我。:) 我认为男性、女性遇到的问题是相似的。对我来说行为也没有很特别,各种媒介的边界是没有那么清晰的。通过持续的学习查阅,个人感觉最大的困难是很多东西前辈们已经做的很好,已经有很多非常好的作品在那里了。在现在这个时候,怎么做,有自己的态度和质感,这是最难的也是最有趣的部分。


张:身为女性艺术家,你认为性别的属性,带给你的优劣势是什么?

胡:没有考虑过。骨子里我是挺中性的人。有段时间我是寸头,像颗栗子。张:你擅长用自己的身体来表现,除了你自身之外,你迷恋怎样的身体?

胡:呈现很自然的状态的身体。

张:上次一起参加的讨论会,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点,你的发言很跳跃随性,慢悠悠充满了你一个人的想象,而且你还挺陶醉,就是一种艺术创作者才有的思维逻辑。我很好奇,除了独处之外,私下里你喜欢与什么样的人沟通、相处?

胡:我平时话比较少,也少主动和人沟通。相处的时候干净、简单、跳跃随性,这也是朋友给我的评价。

张:行为艺术至少目前来说,并不能供给你的生活。我记得你曾说,没有想过以艺术为生。那面临毕业,你有计划好如何应对未来的实际生活吗?你该如何在艺术与现实之间平衡自处?

胡:没有计划,我也不知道。我的运气好,去年过生日我出门捡到一百块钱。但愿我能像这样靠运气赚点钱。

张:行为艺术不免要裸体示人,作为女性,第一次裸体做艺术,当时的内心状态是怎样的?在你每次的行为表演中,有没有哪次经历给你特别深刻的触动,是你的一次关键性节点?

胡:除非作品必要,我不会使用裸体。在行为中裸体就像在装置中我们对材料的选择,如果我选择在这件作品中用到裸体,在做的时候我就去做,没有其他的情绪。很多次经历都有触动。比如有次我一个人开始没有告诉其他人也没有叫任何人帮忙。我在一个楼顶天台搬了一把梯子爬上去,身上用胶带缠满工具坐在梯子顶端面向北边等待天暗下去,城市的灯光亮起来。让我没想到的是因为坐久了浑身不舒服我会细微地动一下调整姿势,在动的时候偶尔会有钉子或其他工具刺破胶带掉在天台地上。天台上特别静,我听到钉子掉在地上叮叮的声音,很感动,人没动,心里一下子愈发得开阔。

张:佳艺,你的梦想是什么?我说的不是天马行空不可即的,而是你觉得凭借努力可以去实现,并且一直在追寻着的。

胡:很多人问我这个问题,每次听我说完他们都会笑,说类似于,我的梦想都是天马行空 哈哈。所以我还是不说了。张:抛开你的艺术,我首先觉得你是一个很有个人特质的女性,而这些又和你的艺术作品互为呼应。读你的诗,我会觉得你真的是内心有一个自己世界的人,干净、纯粹,但字里行间,也有一些对未知的困惑。我想知道,对目前的你来说,让你焦虑不安、怕与畏惧的是什么?

胡:我几乎不逛街、不看朋友圈,有时候甚至不接电话不打电话。我不怕跟人分享我的障碍和问题,我不知道这些状态的具体原因。张:写诗是你艺术创作之外一直坚持的小习惯吗?它和你进行艺术创作的关系是怎样的?

胡:就随手写几个句子,很长时间我也会不写。跟我的创作没什么关系。

张:你自身生活以外,还有哪些是你关注的现象或话题?不妨具体分享几个你感兴趣的点,和日常获取知识的途径。

胡:喜欢纸质阅读,常在美术馆的书店待很久。或者网络搜索,但是很多网站都看不了。也喜欢直接的去接触,比如下雪了 那就出门去。在外面你看到它,踩它,雪能跟着你,发生温度,空间上的变化,一切就不一样了。





更多策展人&艺术家手记

[青策·何处不围城] 张予津 策展手记一:追问,才刚刚开始

[青策·何处不围城] 张予津 策展手记二:如何找到了他们?

[青策·何处不围城] 张予津 策展手记三:我的阅读与成长往事

[青策·何处不围城] 张晟瑜 手记:作品在成长,而我在工作

[青策·何处不围城] 张钊瀛手记:戏剧化的视觉“意识修炼”

“青年策展人项目”是2016年常青藤计划在“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展”之外推出的全新项目,以项目制的方式面向国内外青年策展人征集展览方案,最终选择出优秀的有效方案辅以多层面的扶持与引导,助力青年策展人将艺术构想变成展览现实。

2017年,常青藤计划持续推出青年策展人项目,并为入选者提供更为专项细致的辅助引导。

更多关于“常青藤计划2017”详情见“常青藤计划”微信底部菜单栏“展览活动”


    关注 常青藤计划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