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 那些诗词里的中秋

 

古时候人们将秋天分为孟秋、仲秋、季秋,八月十五不仅在三秋的正中间,也在仲秋的正中间,这很有可能是“中秋”...



  古时候人们将秋天分为孟秋、仲秋、季秋,八月十五不仅在三秋的正中间,也在仲秋的正中间,这很有可能是“中秋”这一名词的来历。

中秋是一年当中月亮最圆、最亮的一天,再加上每到中秋前后,金风送爽,雨露生凉,丹桂飘香,更能引发无数才子的无限遐想与无数感受。
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

作者:白居易

银台金阙夕沈沈,独宿相思在翰林。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渚宫东面烟波冷,浴殿西头钟漏深。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这天夜里,长安城中已经万籁俱寂了,皇宫中更是悄然无声,但在大明宫西侧的右银台门外的翰林学士院内名满天下的大才子白居易正站在庭院中,抬头仰望着天边孤悬的那一轮明月,思绪飘向远方——千里之外有他最牵挂的朋友元稹,“三五夜中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白居易多么希望远在元稹也能欣赏到同一轮明月,多么希望三五夜中清新月色能够安慰异乡失意的朋友。元稹的远调,带走了白居易无穷的牵挂和担忧,这份发自肺腑的真情元稹能感受的到吗?

知己的心永远是连在一起的。远在江陵的元稹有感于好友的深厚感情很快就有了回信。


酬乐天八月十五夜禁中独直玩月见寄

元稹

一年秋半月偏深,况就烟霄极赏心。
金凤台前波漾漾,玉钩帘下影沉沉。
宴移明处清兰路,歌待新词促翰林。
何意枚皋正承诏,瞥然尘念到江阴。
明明好友如今身在高位,正是受到皇帝信任一展宏图的大好时机,却还心心念念牵挂着远在江陵受苦的自己。正在失意低谷的元稹,一方面羡慕依然得意的好友白居易,一方面更是感念着好友一如既往的深情。

两位境遇不同天各一方的好友,沐浴在八月十五夜同一轮清辉之下,将他们彼此的心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以后无论经历了多少,不曾改变的是他们至死不渝的友情。三十年的相知相交,每一年的“三五夜中新月色”都见证了他们至死不渝的知己深情,每一次的离别都阻碍不了他们彼此牵挂的“二千里外故人心”,每一次的月圆之夜都反复见证这一关真理:和月色一样永恒的是永不褪色的友情。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密州的中秋之夜天气分外晴朗,淡淡的微云在空中轻轻飘过,衬托出一轮明月更加可爱。此时的超然台上也是喜气洋洋。原来是苏轼今晚在这里大宴宾客,邀请平日里来往密切的好友易通饮酒作乐。酒致微醺,宾客已经离去,苏轼躺在地上心中不由得思念着自己自幼一起长大的弟弟子由——苏辙,苏轼略以沉吟,大笔一挥,潇潇洒洒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绝世名篇。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宋 苏辙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如果说上篇是借中秋夜月印发天上人间的联想与出世入世的矛盾,那下篇就是对亲人连绵不断的思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此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弟弟可以一生平安,他们可以彼此思念,还能将当年“对床夜雨”的温暖铭记于心,期待着再相聚的那一天。

分别七年后,兄弟二人在徐州相遇,一同度过了一个中秋之夜席上苏辙动情的写下了一首诗来应和兄长去年中秋写下的中秋词。

相比苏轼的天上宫阙和人间清影的出尘与洒脱,苏辙更加凸显了人间悲欢离合的愁绪,更加表现了对兄长的不舍。

世事一场大梦,

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

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近二十年后的

雷州市兄弟二人

最后一次重逢

这年中秋苏轼

写下

《西江月,中秋和子由》



这一年苏轼已经年过六十,隔海相望,兄弟暮年,不知道兄弟二人还有没有再见的机会。现在的苏轼早已没有当年的豪情,苏辙也没有了当年的雅兴,流落天涯的苏轼只有在“把盏凄然北望”中怀念着牵挂了一辈子的弟弟。

六十多年的兄弟情患难与共,从无怨言,而这份手足之情也最终成为了这世间最美的文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是中国人最美好的祝福,是中秋佳节对亲人的牵挂,祝愿亲人一生平安、期盼团圆最真挚的祝福。
中秋将近,愿你与家人团聚,共赏金秋明月。

文字 | 刘滢璇

排版 | 刘芷瑜


    关注 声动大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