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无印良品买菜去!

 

很了解自己粉丝是怎样一群人的无印良品,“不务正业”的“卖菜”仍是为增加消费黏性,招揽更多潜在粉丝...



很了解自己粉丝是怎样一群人的无印良品,“不务正业”的“卖菜”仍是为增加消费黏性,招揽更多潜在粉丝

导读
走极简风的无印良品,贩售的从来不是服装、生活杂货、食品等商品,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不仅要照顾粉丝们的“用”、“住”,还要有“食”。在“吃”上,“不务正业”的无印良品也一步步迈开了腿脚,不但货架上出售速食品、调味料、点心、饮料,还开了餐厅,除了这些还不够,这回干脆搞起了“菜市场”。

升级版“菜市场”

如果你近期计划去日本东京,记得逛逛位于有乐町的无印良品旗舰店。因为这里有个名为“MUJI vegetable/fruit Market”的全世界第一个无印良品“菜市场”。

无印良品有乐町门店已于7月底完成扩店装修,重新开放营业。进入1楼,你最先看到的就是蔬果卖场。这里贩售300多种可供选择的食品杂货,食材种类包括应季蔬果、东京特产传统蔬果、珍稀蔬果、佐菜调料、蔬菜为原料的点心,大多以低于日本当地一般商超的价格出售。
此外,在1楼和2楼的“Café & Meal MUJI”,不仅提供咖啡、面包,还有使用店内蔬果制作的汤品。

跨界到“菜市场”,无印良品早有预谋。去年也是在有乐町店,无印良品就以快闪店的形式尝试了一把,在门店外放置货架,出售蔬果商品。而对这回在店内开设的“菜市场”,无印良品有着更大的目标,要将消费者和蔬果的生产者重新连接起来。

无印良品官网上对这个“菜市场”的定义是,“和田地‘相连’的蔬果卖场”。从无印良品的出发点来看,食是根本而不可或缺的生存需求。农田、农场和渔场等生产现场反而成了遥远的存在,食物也成了单纯用来消耗的商品。但人们都应该去了解食物。修补消费者与生产方间断裂的关系,是无印良品打造这间蔬果卖场的初衷。

而为了让消费者安心购买并了解蔬果产品,每件商品都会附上生产者的心愿和应季的食用方法,同时介绍生产者和生产场地,让消费者重新审视自身与这些食物间的关系。店里将一些农耕时用的道具作为装饰品摆放,也是希望更多激发消费者对于生产者和生产现场的想象。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销售模式以产地直销的方式贩售之外,这间蔬果卖场主打有机或低农药种植,多是不添加农药、化学肥料的当季时令新鲜蔬果。所以,如果你在店里发现一些模样“丑丑”的蔬果(即那些形状不够规整、无法达到日本商超尺寸形状要求的蔬果)不要惊诧。“看上去‘丑丑’的蔬果,反而给人纯天然的感觉,又是无印良品这样的大品牌在销售,能够引起消费者的认可。”RET睿意德租赁业务线总经理杜斌指出。
“与传统果蔬卖场相比,‘MUJI vegetable/fruit Market’是追求健康饮食生活方式的升级版果蔬卖场。”汉博商业研究院院长张海勇给出了3点理由。

第一,无印良品的这间果蔬卖场意在建立食物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即让消费者回顾食物的来源,建立其与生产的关系。第二,倡导健康的饮食方式。果蔬是直接来自少量或者完全不使用农药和化肥的农场。第三,果蔬产品的稀缺性。提供的无农药的健康果蔬本来就非常稀缺,加上未来计划提供在东京市场都少量供应的产品,进一步体现出稀缺特征。

简言之,在张海勇看来,“与其他菜市场相比,‘MUJI vegetable/fruit Market’不是大批量、全品类的提供,而是精选少量品类作为主打;服务对象也不是平民大众的全客群,而是与无印良品品牌理想相同的目标客群。”

杜斌认为,无印良品本身就有食品、生活用品及服装的销售,这次“卖菜”不算完全跨界,只不过是把食品品类扩大。相当于,无印良品针对客户群做出了商品延伸,把两三百平方米的经营面积用于食品类销售,让消费者的到访理由更多,拓展了目标客群,客群黏性也高了很多。

“门当户对”的搭配

当下,对于商超中标准化包装的商品,消费者多是在线上购买,而对于生鲜蔬果则是线下购买更多。也就是说,生鲜蔬果生意在往上走。

杜斌举例道,在中国,盒马鲜生、百联、绿地、麦德龙、家乐福、永辉等都纷纷看重了生鲜,特别是原产地直采等概念,保证商品的新鲜、无公害,这是现在的流行趋势。换言之,无印良品做果蔬卖场的时机恰逢其时。“在日本,生鲜生意不像中国这么火,只是刚刚开始,市场前景更为广阔。如果在日本试水效果不错,相信无印良品会在全球推广‘MUJI vegetable/fruit Market’。”

张海勇也判断,无印良品的“菜市场”可以推而广之,特别是在中国市场。

其一,消费升级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是生活方式升级,而无印良品作为生活方式的一个典型代表,在中国拥趸者足够,且多以中产阶层及中产阶层以上群体为主,具有足够的消费力支撑;其二,中国消费市场转型中,对于混搭、跨界、融合的商业场景接受度非常高,同样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在发生改变,商业品牌、品类的重组、细分是必然趋势,无印良品不过是对此的一个顺应而已,不存在消费模式以及市场的壁垒。

当然,相对于日本市场可以无差别的进行,中国市场的推广需要在城市选择、区位选择和场所选择上进行必要的甄别。

“在日本之外异地拓展的条件,还要看无印良品能否解决当地商品货源的供应链问题。”杜斌续称。

而这次无印良品涉猎蔬果卖场,有哪些值得国内借鉴的经验呢?

张海勇认为,首先,无印良品不是盲目的增加该品类,而是与品牌定位以及原有业态相互融合和互补。例如,果蔬和调味品可以进一步加强餐饮业态的原生态、健康饮食的理念;也可在原有业态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居家生活化业态的品类,强化客户忠诚度。

其次,倡导健康饮食的生活方式,比方说,不添加农药、化肥,当季时令新鲜果蔬,产地直销采购,等等,这体现了另一种消费升级。最后,随着线上竞争日趋激烈,通过产品和服务实际打造的场景空间与消费者建立一种直接的联系,这才是线下实体发展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事实上,以跨界见长的无印良品,早在2010年就开始尝试多元化经营,本来以经营日常用品为主的它开始涉猎餐饮领域,先后在中国香港、成都、上海等地开张了“Cafe & Meal MUJI”。2015年,第一家“MUJI BOOKS”在日本福冈开业。今年,无印良品则是正式搞起了“菜市场”。

RET睿意德的研究显示,从无印良品的每次跨界可以发现,它并没有把步子跨的很大,而是在现有经营范围内,寻求衍生行业。意思就是说,无印良品了解自己的消费群体特征、消费力和消费模式,它知道自己的消费者是谁,想做的是“门当户对”的搭配。

从日常生活用品、咖啡馆、书店,再到蔬果卖场,不知你有没有感受到无印良品仿佛在下一盘大棋。

或许不久的将来,你就可以看到无印良品占据了商场几层楼的铺面。走进店里就是风格统一,形色不同的日常生活用品,逛累了就可以到“MUJI BOOKS”买一本书,然后到“Café & Meal MUJI”坐着边喝咖啡边看书,或者顺便把午饭解决掉。而当你离开店铺的时候,不要忘了在门口的“MUJI vegetable/fruit Market”选购晚餐的食材。

这就是无印良品的规模化经营,让自己旗下的品牌聚合,互为补充,让消费者走进店里就能找到他们需要的产品,满足消费者不同方面的需求。而且一直坚守极简风格,哪怕商品品类繁多,消费者也时刻知道自己是在无印良品的店里。“喜欢的是无印良品,而不是某一件商品”,当这种品牌概念无限扩大的时候,无印良品的粉丝群体会越来越广泛。

“无印良品是淘些没有品牌的好东西并集合在一起。消费者也愿意为包括蔬果在内的非大众化商品,多花一点钱。”杜斌表示,重点放在让消费者放心上面,“让大众放心了,大众也就让你赚钱了。”

想了解更多?
那就赶紧来关注我们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地产杂志新媒体  爆料请加↓↓↓↓

微信号:lihuicong2005、coral-guan、chenhongyan066、ranyuduo、linzhiyuan358234、ttx08031019


    关注 地产杂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