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说丨“城中村”变身“景中村”,“城中村”改造工程带来巨变

 

城中村改造城中村在城市中显得十分突兀,与当前城市经济发展明显脱节,然而城中村改造却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城中村改...

城中村改造
城中村在城市中显得十分突兀,与当前城市经济发展明显脱节,然而城中村改造却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城中村改造无论是政策性还是专业性都比较强,而且牵涉面广,实施难度大。村级为主体的改造均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具体负责,人员力量薄弱,技术力量不强。

近年来,国家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让情况大有改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有关工作取得显著进展。

杭州市对城中村的整治也是极为重视。改造均采用了现代的技术,但是用的是老的工匠,力图通过整改让市民获得新的体验感。政府能够下这么多功夫,花巨资恢复一些老的传统历史文化,同时让百姓感到由衷的高兴。下面让我们跟着王胜美一起去看看这前后的变化。


讲述人:王胜美

“以前这里就是脏乱差”
就在四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危旧房林立,环境脏乱差的“城中村”。居住环境脏乱、居住条件简陋,这里遭遇过太多无奈和辛酸。住在这里的人都急于摆脱这种局面,可是对此却无计可施。附近的居民们也是抱怨连连。
王胜美抱怨说道:“以前这里就是脏乱差,我们要出去都会尽量绕开这儿,一条不足5米的小巷子里污水横流,垃圾随意堆放在路边。”
“‘城中村’,竟然摇身一变成‘景中村’”
《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政策的出台,让城中村变成了景中村。走进弥陀寺公园,几条干净整洁的步行道将公园串了起来,两边是修剪整齐的草坪和花圃,一处处小水池点缀在草地两边,整个寺庙环境显得浑然天成,十分雅致。特别是寺庙中间古建筑里南面高5米、长24米的摩崖石刻,有一股浓重的历史感。无论是在古朴的摩崖石刻前打上一套太极拳、还是在藏经楼‘书吧’喝茶看书,亦或是在干净整洁的游步道上散步,这都是一种享受。
对于居住在弥陀寺巷的市民王胜美来说,情况大有改观:“弥陀寺公园已经成了茶前饭后,街坊邻居们‘溜达’的好地方。很难想象,脏乱差的‘城中村’,竟然摇身一变,成了既有‘颜值’,又有‘气质’的‘景中村’”。
“将整改的土地利用好提升居民获得感”
王胜美还补充道:“不仅如此,公园里还开起了松木场陈列馆、弥陀寺陈列馆、藏经楼‘书吧’、北山书画院等一系列展厅,让居民能在踱步散心的同时也能开展活动。城中村改造,提升环境只是第一步,如何将整改的土地利用好才是提升居民获得感的‘痛点’。”
除西湖区弥陀寺公园拆后利用项目外,杭州其他的一个个整治项目,也在不断刷新“城中村”整治的进展成效。据统计,5年来,浙江城中村改造建筑面积为5.11亿平方米,受益群众达558万户。据调查,当前浙江仍需改造城中村1676个,涉及约50.9万户,估算总投资8500亿元。2017年,全省要实施城中村拆迁改造和综合整治848个,涉及23.68万户,建筑面积6067万平方米;2018年底前,全省所有城中村改造都要开工;2020年底前,力争完成所有城中村改造任务。
后记
弥陀寺公园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蝶变”。前几年弥陀寺一期改造完成时曾对外开放过一段时间,虽然环境好了,但是文化味儿还缺了一点,仍需加强改进。后来,弥陀寺公园二期改造成了西湖区的重点工程,也被当成了人大的重点提案。一年后,公园再一次“升华”。

在杭州下城区草庵村改造现场,征迁后未得到利用的40亩土地,被人性化地种上了价值50万元的百日草,花朵盛开,吸引路人驻足围观;上城区南落马营也迎来美丽蜕变,从脏乱货物堆积点摇身一变,成为杭州市首个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未来,还将有等多的地方被改造,“城中村”变身“景中村”。
【长按二维码图片,即可关注中华网】


    关注 中华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