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诞辰155周年:季羡林笔下的泰戈尔(一)

 

那时,我正在济南读中学。我有幸能够目睹这位伟大的诗人。当时,我年仅13,对于诗歌还懂得不多,对于印度就所知更少。然而,我当时就认为,他一定是个伟人。...





那时,我正在济南读中学。我有幸能够目睹这位伟大的诗人。当时,我年仅13,对于诗歌还懂得不多,对于印度就所知更少。然而,我当时就认为,他一定是个伟人。

——季羡林

也许是一代大师的迷人形象与魅力风范使然,少年季羡林在第一次见到泰戈尔时,早已在心底悄悄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季羡林在印度政府赠送北京大学泰戈尔铜像的揭幕仪式上发表的演说中说道:

1924年,他应邀访问中国。在北京,他受到包括梁启超、胡适、徐志摩、林徽因等在内的知名学者和诗人以及青年学生的热情欢迎。他在不同院校和学术机构发表了演说。梁启超给他取了中国名字竺震旦,他则给徐志摩取了印度名字Susima。这应当被视为他们之间亲密友谊的标志。

除了北京,泰戈尔还访问了中国的几个大城市,其中包括山东省会济南。那时,我正在济南读中学。我有幸能够目睹这位伟大的诗人。当时,我年仅13,对于诗歌还懂得不多,对于印度就所知更少。然而,我当时就认为,他一定是个伟人。


泰戈尔访华,与林徽因等人在一起


泰戈尔访问济南留影


当时年龄幼小,季羡林先生并不能透彻理解泰戈尔演说的含义和要旨,但在其内心深处却早已认识到泰戈尔是一个不同凡响的诗人和思想家。后来,专注于中印文化研究的季羡林先生对泰戈尔及其作品颇有研究,曾撰写过多篇关于泰戈尔的文章。小编从中摘取了部分内容,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为大家展现一代大师季羡林眼中的另一位大师——泰戈尔。
我所知道的泰戈尔

文/季羡林




泰戈尔生于一八六一年,死于一九四一年。这漫长的八十年正是世界上多事之秋。前一半是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发展过渡的时期,接着来的是帝国主义国家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爆发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尾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蔓延。从印度一国的历史上来看,这八十年也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趋尖锐的时期,是印度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以至形成的时期。泰戈尔生在十九世纪中叶印度民族起义爆发后的第四年,而死在印度独立前的第六年。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与大英帝国的统治相始终。所有这一切都必然在他的思想和作品上打上烙印,产生影响。

泰戈尔出生于孟加拉的一个地主家庭,属于婆罗门种姓。他的家庭是当时孟加拉知识中心之一。他父亲是一位哲学家,深受十九世纪印度启蒙运动思想家罗摩·摩罕·罗易的影响,热心于宗教和社会改革运动。他的兄弟姊妹和侄子都是一些爱好艺术的诗人或画家。他的一位哥哥曾经试办过一些民族企业,企图同外国资本对抗。所以,总起来我们可以说,泰戈尔家族在思想上和经济上都与印度当时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泰戈尔的故乡:加尔各答


泰戈尔生在当时英印帝国政治和经济中心的加尔各答,家庭比较富有。一八七八年赴美留学,一八八〇年回国。他厌恶学校教育,印英教育都受了一些,但都不充分,他主要是靠家庭传统和自学成家。一八八四年下乡管理过祖传的田产,他经常住在一只船上,到处漫游。他在这里同农民,主要是佃户,有些接触,对他们有一些同情。他因而想改造农村,幻想有一个“更合理地分配财富的社会”。一九〇一年,他在圣谛尼克坦创办了一所学校,目的是实现他的改造农村的教育理想,一九二一年成为有名的国际大学。二十世纪初,他参加了反英的人民运动,用诗笔做武器,同殖民主义者搏斗。他既反对极端派的暴力,也反对稳健派的妥协。但是,随着运动的发展和深入,就逐渐与群众格格不入起来。他反对群众烧英国货、骂英国人的所谓“直接行动”,他认为这是破坏。他主张多做“建设性的”工作,比如消灭愚昧与贫困等等。群众不同意他的看法,他就愤而退出运动,去过退避的生活。一九一三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一九一五年他认识了甘地,从那以后,印度现代史上的这两位巨人就结成了亲密的友谊,尽管两人的观点在许多问题上都是针锋相对的,他们之间的友谊却始终如一。一九一九年发生了阿姆利则惨案,泰戈尔勃然大怒,拍案而起,从退避生活中挺身出来,公开宣告放弃英国政府赐给他的“爵士”称号。从那时一直到他逝世,始终全神贯注地关心世界和印度的大事。他曾访问过世界许多国家:中国、日本、美国、英国、苏联、德国、法国、瑞士、加拿大等等。他同世界许多名人,如法国大作家罗曼·罗兰等结成朋友。他曾热情洋溢地赞美当时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他也曾横眉冷对西班牙的佛朗哥和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他的爱憎是非常分明的,尽管有时有一些保留,人类进步事业他是支持的,对各国人民他是同情的,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大节不亏的一生。


泰戈尔国际大学中国学院


泰戈尔的思想和世界观的来源是比较复杂的。印度传统的哲学思想和西方资产阶级的哲学思想都对他产生了影响。但是我觉得,其中的基调还是印度古代从《梨俱吠陀》一直到奥义书和吠檀多的类似泛神论的思想,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这种思想主张宇宙万有,同源一体,这个一体就叫做“梵”。印度古代哲学史上有一句话:Tattvamasi,意思是“你就是它”,“它”指的就是“梵”,换句话说,也就是梵我一体。这里面包括着我与非我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泰戈尔是把重点放在“人”的方面。他主张人需要神,神也需要人。两者互相依存,而人是主体。孟加拉女诗人黛维夫人说:泰戈尔对于人性有无限的信心,他有根深蒂固的乐观主义,他要求承认人是人。泰戈尔还说过:“对人失掉信心是犯罪。”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西方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就很容易被他所接受。西方的自由、博爱、平等的思想也容易在他的思想中引起共鸣。既然梵我统一,人与自然统一,所以泰戈尔认为宇宙最根本的原则是和谐与协调。他之所以大力宣扬“爱”,宣扬“互信互助”,都是从这一点出发的。黛维夫人说泰戈尔反对一切形式的暴力。在泰戈尔思想中也有一些朴素辩证法的观点,他承认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时时流转变化。这样,又要和谐,又要流转不息,那就只能产生一种情况,用他的术语来说,就是“韵律”。在泰戈尔的思想中,“韵律”占有极其崇高的地位,“韵律”是打开宇宙万有奥秘的一把金钥匙。我觉得,他之所以竭力主张和谐和韵律,就因为他的生活中、思想中有时候缺少和谐和韵律,同许多人一样,他的理想与现实也时时产生矛盾。他的生活和思想中有许多矛盾,有时候如清风朗月,有时又如骇浪惊涛。他在一九二四年写给罗曼·罗兰的信中说:“自己天性中也有一种经常发生的内战。”这种“内战”表现在许多方面:对工人、对农民、对妇女、对暴力、对社会主义、对群众运动,等等,都有种种矛盾的看法。我觉得这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有一定的联系的。


泰戈尔在诵读诗歌


就是在他热心提倡的所谓东方的“精神文明”中,他也有矛盾。中国二十年代的那一批“玄学鬼”曾处心积虑想利用泰戈尔这一方面为自己荒谬的主张张目,但这是徒然的。泰戈尔还有另一个方面,他喜欢科学。他曾对黛维夫人说过:“我非常喜欢科学,而你却喜欢罗曼司。这些喃喃细语的被阳光照射的树叶子,它们每一摇动都在吸收阳光,同时制造出许多化学成分。通过大自然的数不清的脉管,经常不断地有一个什么样的奇迹在进行着啊……人们简直要吃惊得目瞪口呆了。”




未完待续








季羡林国学讲堂秉承季老遗志、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扬“大国学”精神为已任,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敬请关注季羡林国学讲堂,我们将为您定期推送季老的文章、传记、独家轶闻和季羡林读书会动态,普及中国历史文化知识,拓展大国学的视野和胸怀。

季羡林国学讲堂
季羡林书友会QQ群号:262398364
投稿邮箱 goodeditor@126.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


    关注 季羡林国学讲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