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岁老人因为有了这件“神器”,手术后不用总跑医院随访了~ 推广

 

科技改变生活~...



本文专家: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张萍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心内科主任、内科部副部长、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擅长各类心律失常及冠心病、心衰、心肌病、高血压及疑难危重心血管疾病诊治, 在晕厥猝死防治、心脏植入器械治疗及遗传性心血管疾病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年岁增大,人难免有些大病小病。有些疾病就需要定期到医院随访,也就是定期去看医生,可是若身体不便、交通不便……总是往医院跑,很多老人和子女就吃不消了。这可怎么办?

患上心脏病,远上北京求医

家住山西农村的师老先生已经年逾90了,年轻时参军当过几十年兵,近几年常常会头晕,有时会突然晕倒,而且频次越来越多,最严重时几天就晕倒一次,后来到医院一检查才知道出问题的竟然是心脏!

原来师老先生患上了一种心脏节律方面的疾病,叫做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这使得他的心脏跳得比较慢,有时还会停跳,所以师老先生会不分场所的突然间晕倒在地,这样的情况非常危险,不仅身体容易受伤,甚至可能引发猝死。

为了得到最好的治疗,师老先生来到了北京,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植入了一个心脏起搏器,它可以帮助恢复正常的心律。自从安装了起搏器,师老先生就不再头晕,也再没发生过晕倒,一家人非常高兴,但随即又遇到了一个问题,就是术后随访。
安了起搏器,术后随访成难题

原来起搏器植入身体后,需要定期监测,让医生了解它的工作情况,根据不同情况及时调整一些参数,以便更加高效的工作,这就是随访。

正常情况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以及之后每隔1年,都需要回到医院进行随访。

然而这却成了他最大的难题。

师老先生家交通及其不便,没有高铁、火车,最近的高铁站下车还要再转两次县级的公交才能到家,来北京一次实在太远,而离家最近又有随访条件的医院也需要驱车3小时,师老先生今年已经92岁高龄,年龄越大长途出行风险越高,因此随访成了很大的难题。

为师老先生植入起搏器的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张萍主任仔细评估了患者的病情、年龄、居住偏远等实际情况,觉得他非常适合使用远程监测的方式进行随访,于是主动联系了美敦力,向师老先生赠送了一台远程监测系统。美国心律学年会(HRS)在《心血管植入电子设备的远程监测和管理专家共识》中曾指出:远程监测应作为所有植入器械患者的标准随访管理策略,并作为Ⅰ级A类适应证。

这个“神器”既能监测起搏器是否运行正常,有没有出现故障,还能发现患者有没有发生心律失常,并及时将数据发送给医生,相比传统的到院随访,这样的监测及时又准确,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智能科技了。

得知有这样的神器,师老先生一家别提多高兴了,医生和企业工作人员一同将远程监测系统送到了师老先生家中,并向他演示了使用操作方法,能放心地在家进行随访,不用再为路远而奔波。

远程监测系统不仅方便,更节省医疗成本

科技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为例,操作的步骤很简单,只要在需要随访的时候接通电源,把设备放到相应的位置,它就可以完成自动传输,现在师老先生已经能够自己完成远程数据传输,真正让智能科技融入了自己的生活。

不仅如此,远程监测的使用还能大幅度缩减医疗成本。研究发现远程监测系统可以减少45%的院内门诊随访次数,比门诊随访时间缩短约58%,这对于贫苦地区的患者来说,节省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巨大的相关医疗成本。此外,远程监测还可降低约35%的急诊急救情况发生,术后3年再住院率减少约20%,整体住院时间也缩短18%。

科室简介: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心脏内科创建于2014年,是医院首批优先发展的重点学科,首任科主任张萍教授是国内知名的心血管病专家。为了使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得到一流的诊治和照护,心脏内科全天开放常规门诊,同时开设冠心病、房颤、遗传性心律失常、高血压,心脏病康复等专病门诊以及晕厥、心衰、睡眠呼吸联合诊疗门诊。

本文参考资料:

[1]VARMA N.AM HEART J.2007;154:1029-1034.

[2]CRONIN EM,ET AL.HEART RHYTHM.2012;9:1947-1951.

[3]CROSSLEY GH,ET AL.J AM COLL CARDIOL.2011;57:1181-1189.

[4]LANDOLINA M,ET AL.CIRCULATION.2012;125:2985-2992.

[5]AKAR J,ET AL.LB03-03 PRESENTED AT HRS 2014.


    关注 健康时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