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24周出生的宝宝,能救吗?

 

10月12日,作家陈岚在微博上说,她和她的小伙伴在福州儿童医院救助一位24周的早产宝宝。...


点击上方

“医问医答”

可关注我们!
10月12日,作家陈岚在微博上说,她和她的小伙伴在福州儿童医院救助一位24周的早产宝宝。
“真让人揪心,这么小的宝宝,肯定一直要呆在保温箱里,费用昂贵不说,也不知道预后怎么样。”

严格说来,24周的宝宝不叫“早产儿”,应该叫“有生机儿”。

在我国,将妊娠满28周,不满37周出生的宝宝,称为“早产儿”,妊娠不满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克而妊娠终止者称为“流产儿”。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在妊娠20周至28周间流产分娩的体重在500克至1000克之间的胎儿,有存活的可能,被称为“有生机儿”

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全球早产儿报告,对早产儿进行了分类和定义,提出“超早产儿”的概念,即胎龄<28周的宝宝。

这是最近几年提出的,在我国还没有被普遍接受,这里面牵扯的东西太多,有医疗、家庭、伦理、经济等多方面因素。

我国每年约有10万超早产儿出生,并且呈持续上升趋势。这些妈妈多数是高龄孕产妇,其中患多种疾病,辅助生殖技术受孕者占三分之一。

她们非常渴望有个宝宝,并且随着超早产儿存活率的提高,后遗症发生率的下降,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社会扶持力度的加大,父母希望救治的意愿逐渐上升,放弃治疗的比例日趋减少。

有报道显示,目前发达国家超早产儿总体存活率已达到85%,其中胎龄26至27周,出生体重为700~999g者,存活率稳定在90%左右;胎龄24至25周、出生体重500~699g者存活率也达到了50~70%。
我国相关报道较少,小样本研究显示:超早产儿总体存活率平均为50~60%,发达地区达到70~75%;其中胎龄26至27周、出生体重700~999g者存活率已达80~85% 。

目前,许多国家制定了超早产儿救治的伦理学指导意见:

对胎龄>24周或出生体重>500g者,建议积极救治;

对胎龄23~24周或出生体重400~500g者,根据家长意愿决定是否救治;

胎龄<23周或出生体重<400g者,由于存活率很低,即使存活后遗症发生率也非常高,不建议积极救治。

不知道文章开头提到的这个24周的早产宝宝情况到底怎么样,所以也不知道预后怎么样。

早产儿还是很被动的,即使存活,也可能留下终身并发症,比如神经系统发育障碍(脑性瘫痪、癫痫、智力低下、视听觉障碍等)、身体残疾、学习障碍、慢性肺病等。所以早产儿的家长都要面临这样的两难处境:究竟是穷尽各种手段保住宝宝的性命,还是竭尽所能减少宝宝的痛苦?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是在场参与救治的医生,没有全面掌握宝宝的情况,不知道宝宝父母的态度,一味地指手画脚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就祝福这家人吧,陈岚老师和她的小伙伴积极救助,也是善举,好人有好报。
今年4月,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报道了他们救治的一名“手掌女婴”健康出院,据说是目前我国出生体重最轻的。
这个宝宝有个小名叫“早早”,出生时孕23周、体重仅480克。出生时皮肤呈胶冻状,各个脏器发育均极不成熟且存在宫内感染,生后面临着感染、呼吸、循环、营养、神经系统损伤等诸多难关。在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悉心呵护下顺利出院。

有苗不愁长,“早早”出院时纠正月龄2个月,体重已达3100克、身高46.5cm,吃奶好,大小便无异常,遗传代谢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棒棒哒!
“早早”的成功救治,再次刷新了纪录。宝宝的生命力和意志力,是超乎想象地顽强,并且随着医疗技术尤其是围产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早产儿抢救的成功率、存活率越来越高,我们千万不要轻言放弃。

医者父母心,我们真是把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特别是面对一条从鬼门关里抢救回来的生命,这是用金山银山都换不回来的。

每个早产儿的背后,都有一个家庭艰难的抉择和痛苦的挣扎,他们所承受的压力,超乎你的想象。

转载仅供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感谢您的支持!感谢原作者!

来源:淼哥故事会



『医问医答』由医学科学报社、赛思传媒运营

ID:qawenda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医学科学报》 一份离医生最近的报纸
订阅热线:010-62580831

广告合作热线:010-62580831

联系邮箱:ykb@stimes.cn

医学科学报社官网:http://www.medicalsn.com(点击阅读)


    关注 医问医答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