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这里面居然和他们也有关系!

 

中国古代大青绿山水画的经典代表作居然还有这些事儿!...





听过它的名,见过它的美,那你知道它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大家风范吗?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千里江山图》中的千古大家。

青山绿水画
青绿山水画最早出现在魏晋,到唐代形成了以大小李将军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为代表的第一个高峰。



《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古代大青绿山水画的经典代表作,体量宏大、构思周密、技法深入、色彩绚烂。

全卷主要用石青石绿,淡色渲染高空和水面,在山脚和半空露出绢本的底色,顿显阳光灿烂之感。

全幅构图景象开阔,取用传统的散点透视法,其构图属于北方山水画派的系列,以略带俯视的角度横向展开全景式大山大水,气势宏大。

它把古老的青绿山水画推向了成熟的高峰。



根据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记述:“昔谢赫云: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 《千里江山图》不仅鸿幅巨制,且细节精微,深谙谢赫六法之神妙。

大小李将军
李思训(651—716,或作648—713),唐代杰出画家。字健,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唐宗室孝斌之子。以战功闻名于时。曾担任过武卫大将军,世称“大李将军”。

其画风精丽严整,以金碧青绿的浓重颜色作山水,细入毫发,独树一帜。在用笔方面,能曲折多变地勾划出丘壑的变化。法度谨严、意境高超、笔力刚劲、色彩繁富,显现出从小青绿到大青绿的山水画的发展与成熟的过程。

它和同时期兴起的水墨山水画,都为五代和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奠定了基础。其作品均散佚。

《宣和书谱》记载尚有《山届四皓》、《春山图》、《海天落照图》、《江山渔乐》、《群山茂林》等十七幅,现在仅见《江帆楼阁图》和《九成宫纨扇图》。

李思训 《江帆楼阁图》
李昭道,生卒年未详。字希俊,唐代画家。唐朝宗室,李思训之子。甘肃天水人。曾为太原府仓曹、直集贤院,官至太子中舍。

擅长青绿山水,世称小李将军。兼善鸟兽、楼台、人物,并创海景。画风巧赡精致,虽“豆人寸马”,也画得须眉毕现。

由于画面繁复,线条纤细,论者亦有“笔力不及思训”之评。曾作《秦王独猎图》。

画作有《海岸图》、《摘瓜图》等六件,著录于《宣和画谱》。传世作品有《春山行旅图》轴,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明皇幸蜀图》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李昭道 《春山行旅图》
谢赫


谢赫(479—502年),南朝齐、梁间画家、绘画理论家。善作风俗画、人物画。著有《古画品录》,为我国最古的绘画论著。评价了3世纪至4世纪的重要画家。提出中国绘画上的“六法”,成为后世画家、批评家、鉴赏家们所遵循的原则。

六法论为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六法”最早出现在南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

六法论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表达画家对客体的情感和评价,到用笔刻画对象的外形、结构和色彩,以及构图和摹写作品等,总之创作和流传各方面,都概括进去了。

自六法论提出后,中国古代绘画进入了理论自觉的时期。后代画家始终把六法作为衡量绘画成败高下的标准。宋代美术史家郭若虚说:“六法精论,万古不移”(《图画见闻志》)。

从南朝到现代,六法被运用着、充实着、发展着,从而成为中国古代美术理论最具稳定性、最有涵括力的原则之一。
————END————



    关注 幸福收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