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面孔丨小身板撑起大责任

 

介绍一位大医的基层员工。...

导    语

衣食住行,“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大医谈起“食”,就不得不提到校园内种类繁多的食堂,各种类型的食堂每天从早到晚为学校万余人提供可口的饭菜,食堂工作人员的压力可想而知。

所以、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位食堂的工作人员,一位为大医默默付出的普通员工,让大家了解大医基层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

主人公叫王青,是餐饮中心最大部门三部食堂兼教工餐厅的经理。个子不高的她,脸上常挂着微笑,给人一种亲切的印象。



简单背后的复杂
可能你会说:食堂的工作很简单啊,不就是把饭做好,及时供应,然后做好卫生清扫工作不就行了。

其实不然,我们看似简单的工作背后却有着不一样的故事。在食堂的工作中,最起码的是要保证供餐工作的正常进行,在供餐工作的背后,还要克服食品价格高涨的压力,保证饭菜价格能够让师生接受,做到价格不涨,质量不降,还要不断创新主食的花色品种增强食品的吸引力。

最重要的是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同时还要做到节约,合理地使用原料,让师生吃的放心,吃的满意。这才是我们看似简单工作背后的东西,而做好这些工作,就要靠王青和她的“战友”们。


轻松背后的繁忙
可能你会说,食堂工作很轻松啊,各司其事,做饭的做饭,卖饭的卖饭,清扫的清扫,很轻松啊。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食堂的员工都是最后一个吃饭的,在我们吃饭的时候他们是饿着肚子为我们服务,在我们全部就餐完毕之后他们才会正式就餐。所以,轻松的背后我们看不到的是每一个食堂工作人员的辛劳。
用三个词来形容餐饮管理者的每一天:“心累、脑累、身体累”,男性都会被折磨的筋疲力尽,何况是一个女性呢?王青每天都坚持早来晚走,经常是为了工作住在学校,常年的“腰脱”也没有时间好好的休息治疗,在盐场诊所打一针,在居民区的按摩室按一按,症状缓解就立刻返回工作岗位,这就是她的生活日常。为了师生吃的放心、吃的满意,圆满完成中心交给的各项大型自助餐供餐任务,她坚持始终和员工们奋斗在一起,为大医师生的健康保驾护航。


传统背后的创新


可能你会说,做好简单的饭就行了,吃的方面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更不需要创新。

很常见的现象,很多人吃了一段食堂之后就不爱去食堂吃饭了,因为来来回回就那几样菜,早就吃够了,如果食堂不创新点花样出来,怎么来吸引挑剔的我们呢。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端午节的大医粽子、中秋节的大医月饼、大医特色的大枣馒头,各类面包,这些带有大医特殊印记的食品渐渐成了食堂的抢手货。这一切都是她带领员工加了多少班,熬了几个通宵赶制出来的。在积极参与餐饮中心标准化研制的同时,她还积极参与各类食品的创新开发工作,目的就是让师生们在食堂里吃的开心,吃的放心,吃出大医自己的文化来。


热爱是她做好这份工作的源泉,责任是她克服一切困难积极工作的不竭动力,小小的身板确扛起了大大责任,她就是王青,劳动的身影最美丽。
素材来源:餐饮中心
编辑:萌主
总第595期


    关注 大连医科大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