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中平:没有想法的东西永远是留在表面的

 

他把金砖做出了玉一般的触感...





眼下时值金秋,正是大闸蟹上市的好日子,说到大闸蟹就会想到阳澄湖,而阳澄湖的好物件可就多了去了,御窑金砖算是其一。古籍《金砖墁地》有这样的解释:“专为皇宫烧制的细料方砖,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之作金石之声,称‘金砖’”。而把这御窑金砖的技艺传承下来并玩出花样的,不得不提到袁中平。







印象中最初的记忆还是袁中平的蟋蟀盆,不仅制作精妙,而且每每都能推陈出新,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突破。别人5、6岁还在玩泥巴的年纪,他就已经开始跟着长辈学做蟋蟀盆,“祖上的手艺,不做要挨打的”。世代相传的手艺和自身过人的天分,很快就名声在外,用他的话就是,时代造就了一代人,那个时候没有手机,只能专心地“玩泥巴”。



就在蟋蟀盆做得风生水起远近皆知的时候,袁中平又开始了新的探索,发明了金砖书写板;还重新拜师学艺,学起了砖雕。





砖雕的选择不算偶然,延续了几代人的御窑金砖手艺,是他最得天独厚的优势——砖多、砖好,不过这也注定了他的起点将会很高。同时,事事追求极致和完美的他,无法满足于现有的金砖技艺水平,又开始了新型金砖的研发。不断将金砖的品质升级,如今他研发的金砖最薄仅有1毫米,无论从哪里切割都细腻无孔,拼接也看不出痕迹,还获得了中国建筑协会首届砖雕艺术节的“中平杯新材料奖”。

《姑苏繁华图》
用途上袁中平也不拘一格,根据自己的练字经验,发明了金砖习字板,而后不断改良精进,在这样的探索精神下,他拥有4、5项国家专利和6个注册商标。抱着“要善于见异思迁”的理念,他总能有许多出其不意的想法,把现有的技艺玩出花样,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就与突破。





在砖雕上的表现不同于一般的平面画作,用深浅不一的雕刻实现二维到三维的转化,表现更加真实立体、触手可及。而要将画面完整、精准地表达,离不开对人物面目、景致的细节刻画,而袁中平的金砖,每一根发丝都能清晰可见。画面表现出的立体感仿佛在邀你入画,又似乎下一秒就要裂墙而出。无论小桥流水、佳人独立的婉约,还是万马奔腾的豪迈,你都能在他的作品中感受到,冯骥才誉之为“诗质画境”。







在袁中平的工作室,还有一间不小的展厅,从他早年留存下来的蟋蟀盆开始,琳琅满目地收藏了他和他儿子这些年的作品,记录着他们的脚步。馆中还收藏着一百五十多块明清时期的古金砖,其中有一块光绪十八年的金砖,就是他祖上制作的,从小他就趴在这块砖上吃饭、作业、学习,承载着他的童年。





从蟋蟀盆到金砖研发到砖雕,每一步袁中平都走得出人意表,他总是在追求不一样的道路。他说,“没有想法的东西永远是留在表面的”,就像制作金砖一样,虽是泥沙之质,淘尽了,便是“金砖”。

《百骏图》


袁中平,苏州府“袁氏堂”第五代传人,高级工艺美术师,2007年被评为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被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老字号工作委员会批准为“中国老字号”会员单位。2009年被评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被苏州市老字号协会批准为“苏州市老字号协会”会员,2010年被苏州市名牌产品认定委员会认定为苏州名牌产品等多项荣誉。


    关注 苏州文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