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邓丽君——今天,让我们的心再一次让“靡靡之音”融化

 

很少有人能在40岁之前就名垂青史,邓丽君就是这样一个传奇。她的影响力,可以用“洪水猛兽”来形容,有人说,她是高高在上的天使,也有人说,她是俘获人心的“恶魔”。...

“突破”谈何容易,一个艺人的唱片、歌曲需要进步,我不否认这点,但要有许多配合:笫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条件,有一批好的作曲者为你设计新的歌路。

我不是天才,我不会作曲,我只能尽本份把歌唱好。但若只为了“突破”两个字而硬要唱一些不适合自己的歌曲,我认为无此必要,做事情应讲求实际。

我唱歌,我表演,观众看到的是我的out put; 我到美国学舞蹈,看别人表演,吸收新知识,在各方面求进步,就如你们写稿,如果不充实自己,写出来的内容千遍一律,那还有进步可言吗?没进步谈突破吗?

——邓丽君1983年10月

很少有人能在40岁之前就名垂青史,邓丽君就是这样的人。论她的影响,可以用“洪水猛兽”来形容,有人说,她是高高在上的天使,也有人说,她是俘获人心的恶魔。

1982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名为《怎样鉴别黄色歌曲》的书,其中用大量篇幅批判了邓丽君的歌词,称其为“靡靡之音”,因为她的歌曲中有大量的情爱色彩,官方点名将邓丽君禁止。
但邓丽君作为当时台湾最为炙手可热的歌手,其作品被台湾电台广泛播放,在那个年代,台湾电台以大洋彼岸的美国电台被称为“敌台”,谁要收听“敌台”被人发现,轻则停职、批斗,重则判刑、枪毙。

想要不被发现,只有利用短波收音机,把音量降到最小,并至于耳边便可以放心听了,听的同时也要竖起另一只耳朵以防万一。



在这个偷偷摸摸收听“敌台”的过程中,邓丽君出现了,她的声音从收音机中飘扬而出,当她唱着:“不知道为了什么,忧愁它围绕着我,我每天都在祈祷,快赶走爱的寂寞”,没有人不会动心。

在被禁锢的年代,邓丽君从出道第一天起就被人们视为天籁,她是少男心中的女神,少女心中的知己。这股邓丽君式的微风带着温柔和爱意,以暴风般的力量席卷了整个中国大陆。

她的唱片曾被很多投机商人偷运至内地,架势如同金三角运毒,甚至让当年还未与中国建交的美国媒体目瞪口呆。

1985年2月1日,《中国青年报》采访邓丽君,并刊登了一篇名为《邓丽君说:真高兴,能有电话从北京来》的新闻。至此,内地新闻界第一次正式对邓丽君进行了报道,她的音乐终于光明正大的流传于民间。



内地有多家演出机构也纷纷向她发出音乐会邀请函,但因邓丽君的台湾人身份,使她来内地演出的愿望终未能成行。

1995年5月8日,邓丽君因哮喘在泰国清迈逝世,享年42岁。这个新闻最终被中央电视台报道,一喜一忧,喜是邓丽君被内地最高级别媒体认可,忧是她已经不在了。更遗憾的是,这位最终被人们称为中国国宝的歌手,从未踏入过内地的土地。

今天是邓丽君逝世21周年的日子,回顾她的往昔,只能用“传奇”二字来形容。她的背后是中国几十年的近代史,对于喜欢她的人来说,她是自由和爱的启蒙人。



而对于音乐本身来说,她代表了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整个亚洲流行音乐的至高水准。

邓丽君的音乐天赋在幼年时期就展现出来,8岁时,她接受了当时台湾著名二胡演奏家李成清的音乐指导,并随其四处进行慰问演出。1963年,她参加“中华电台”黄梅调歌唱比赛并夺得冠军,从此崭露头角。

4年后,邓丽君14岁,她参加金马奖唱片公司歌唱比赛,再次获得冠军,随后,邓丽君从当时就读的台湾金陵女中休学并加盟台湾宇宙唱片,开始了她的音乐之路。



她的第一张唱片是名为《邓丽君之歌—凤阳花鼓》的翻唱专辑,收录了包括《凤阳花鼓》《黄昏小唱》《明月千里寄相思》《女儿圈》等12首民间小调。

这张唱片有两个版本,第一版于1967年9月发行,第二版则在10月发行,唯一的区别在于第二版在曲目上以《几时你回来》代替了第一版中的《女儿圈》。

到今天为止,这张唱片已经非常罕见和珍贵。从音质上,因为年代久远,所以频谱有所不佳,但在这张唱片中,邓丽君却以一个少女的身份将“风尘”二字表达得非常到位。

有人评价这张唱片中的邓丽君:“不符合年龄的哀愁,唱来却如此真挚深重”。尽管如此,以邓丽君年仅14岁的心智,是不可能感受到她所唱的歌词意义的,正因如此,她证明了自己的天赋,让她拥有信手拈来的能力,让她在歌唱时可以幻化成自己之外的人,触摸到她从未体会过的哀愁。



1967年发行了第一张唱片之后,邓丽君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又以平均每三个月两张唱片的速度推出了多张唱片,包括《比翼鸟》《一见你就笑》《畅饮一杯》《再会吧!十七岁》共十多张歌集。

这些唱片一步步将邓丽君推向更大众化的视野,她也抓住了更多人的心。1969年,她受邀为台湾首部电视连续剧《晶晶》演唱主题曲,并担任台湾首档带状节目《每日一星》,邓丽君真正意义上成名。


《歌迷小姐》预告片
此时的她年仅16岁,却早已拥有了所有16岁少女梦寐以求的一切,她甚至与张冲合作拍摄了个人音乐题材电影《歌迷小姐》,使她在歌迷心中拥有了一个更为立体和完整的形象。



1971年1月1日和4月1日,邓丽君分别发行了专辑《X+Y就是爱》以及《何必留下回忆》,这两张唱片中的邓丽君依然真挚深重,又多了几分成熟。

如果把当时的邓丽君放在内地,毫无疑问她将是被批斗的对象,如专辑名“X+Y就是爱”就已经足够敏感,而《谁来爱我》《谁能禁止我的爱》等等,则更露骨。这从一定意义上注定了邓丽君此生与内地无缘。

邓丽君在1971年为其一年半的巡回演出中,走遍了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及越南等地,唯独没有来过内地。

在结束巡演之后,她与台湾丽风唱片及香港乐风唱片建立合作关系,随即发行EP专辑《三声无奈,祖母的话》,演唱了4首歌曲,其中有台湾民谣《望春风》和《天黑黑》。



邓丽君还向舞台剧发展,她在1972至1973年间,主演多部舞台剧,包括《西厢记》和《唐伯虎点秋香》,这两部舞台剧让她大获好评,连续两次当选“香港十大最受欢迎歌星”。

此时的邓丽君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名气,在香港和台湾娱乐界,也已经是响当当的人物,于是,她开始向海外发展。

1974年,邓丽君来到日本,签约了日本渡边经纪公司及宝丽多唱片公司。这是她音乐生涯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邓丽君在1974年10月推出了被后世认为最经典的单曲之一《空港》,这首单曲当年使邓丽君从700位日本乐坛新秀中脱颖而出,不仅获得“日本唱片大赏新人歌手赏”,还获得了“新宿音乐祭铜赏”以及“银座音乐祭热演赏”。

邓丽君又于1975年签约香港宝丽金唱片公司,并于9月10日发行了专辑——《岛国情歌第一集——再见!我的爱人》。

这张专辑中包含12首歌曲,她在其中将很多日文歌曲进行中文填词的改编并重新演绎,这似乎成为了日后港台乐坛非常普遍的做法,很多我们今天所听到的港台流行歌,都是把日本旋律填上中文歌词而来。



此时的邓丽君已经22岁,正处于人生中最好的年龄。从这一年开始到1980年初,她共发行了近20张唱片,其中包括很多让今天的年轻人还感动的作品,比如《甜蜜蜜》《小城故事》《在水一方》就诞生于这一时期。

这些唱片不仅让她获得非常多的乐坛奖项,还促使她成功在各地举办巡演及个人演唱会,不仅在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亚洲国家,还去了美国洛杉矶、旧金山及加拿大温哥华和多伦多。



在这个过程中,邓丽君创造了华语乐坛的很多“第一次”,她是香港第一届金唱片颁奖典礼上的第一位“金唱片奖”得主,她是第一位获得台湾金钟奖“最佳女歌手奖”的得主,她还是历史上第一位受邀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登台的华人歌手。京剧大师梅兰芳也曾登上过这个舞台。

邓丽君一生获得的殊荣,是很多当代歌手可望不可及的,她音乐的经典程度相信大家有目共睹。1977年,邓丽君翻唱《月亮代表我的心》,使这首歌成为历史上最出名的一个版本。



截止1983年,邓丽君仅在香港宝丽多唱片公司就卖出了500万张唱片,在当年,这是一个天文数字。而除去她的日语专辑,她在港台地区已经推出了100多张专辑。相信对于任何一个热衷收藏邓丽君唱片的乐迷来说,都是一项非常巨大的工程。

1986年,邓丽君当选美国《时代周刊》“世界七大女歌星”及“世界十大最受欢迎女歌星”殊荣。跟她一同获得此荣誉的,还包括惠特尼·休斯顿、山口百惠、Carpenters。

1987年,邓丽君发表了她此生最后一张专辑《我只在乎你》。专辑中,邓丽君亲自执笔写下三首歌曲的歌词,即《命运之川》《夏日圣诞》《非龙非影》。



邓丽君一生在音乐上获得成就无数,她却从未拥有过婚姻,尽管她曾有多位男友,却从未终成眷属。在《命运之川》中,她写道:
多么渴望能和你
共效那凤凰于飞
谅不我知的夜晚
二月的风雨


在《夏日圣诞》当中她写道:
夕阳漂浮在海面上
只有我孤独的在追寻


在《非龙非影》中,她则更为直白:
把生命寄托在那茫茫潮流世界里
我是一个没有野心的女人
在梦中看到那雪白的香肩
多么希望有人轻轻的拥抱




《我只在乎你》之后,邓丽君发表的作品全为单曲形式,多为日文。但此时期的邓丽君已经身心疲惫,她在1990年移居法国,并逐渐减少音乐活动。

她最后一次出席的音乐会,是1994年10月在香港举办的“双十庆典大会”,并与罗大佑合唱了《梅花》,一个月后,她发行了中日双文单曲《夜来香》。这是她此生最后一首音乐作品。



此时的邓丽君早已被乐坛封为女神,她婉拒当年日本“红白歌合战”的邀请,意为把机会留给新人。同年,邓丽君因支气管炎造成的呼吸困难于泰国清迈兰姆医院住院治疗。

在接下来的日子,她的病情时好时坏,幸运的是,她在这期间回过一次台湾,见到了她的家人。1995年5月8日,邓丽君的哮喘再次发作,在送往医院的抢救途中不幸遭遇交通堵塞,使她脑部重度缺氧并造成心脏停顿,于当天下午5点半逝世,终年42岁。



4天之后,当时的台湾领导人李登辉为她颁发台湾最高荣誉奖“华夏一等奖章”。5月28日,邓丽君的葬礼于台湾第一殡仪馆举行。这次葬礼成为了自蒋介石去世之后规模最大的葬礼。

葬礼持续近一个月,光灵堂中布置鲜花的费用就达近50万港币,前来吊唁的人除了她的朋友、家人和歌迷,还有多位当时台湾政界最高级别的领导人。

葬礼全程被台湾华视电视台直播,在此之前,只有军政要人才能获得这般殊荣,而她的葬礼不仅吸引了台湾本土媒体,还得到了中央电视台的报道。葬礼现场聚集了中外共300多名记者,来自整个亚洲,共同吊唁这位史上独一无二的传奇女星。

后世称邓丽君是永垂不朽的,这并不为过,事实证明,她确实是不朽的。最终,邓丽君的遗体被至于水晶铜制灵柩中。据说这样的灵柩可以将遗体完好保存50年之久,表面覆盖国民党党旗,安葬于台北金宝山筠圆,也就是邓丽君纪念公园。



邓丽君的影响力在她去世后依然不变,1998年,她是《天下杂志》“400年来对台湾最具影响力的50位人物之一”,1999年,她是美国《时代周刊》“20世纪百大最具影响力的艺人”……

2008年,她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风云人物之一”;2009年,她被评为“中国建国60周年最有影响力文化人物”……2011年,她成为“辛亥百年最受尊敬女性”。

论名利,邓丽君早已功成名就,早已被载入史册。论婚姻和家庭,她却终究未能如愿。

但无论如何,人们记住的永远是最年轻美丽的她,关于那些未能实现的愿望,相信她会在来生一点点实现。
▼一个30年“发烧史”的老烧友是如何玩黑胶的

▼ 那些英年早逝的巨星留给人间的经典唱片




    关注 黑胶实验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