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 说到改名,“金拱门”一定不是最扎心的

 

北京:我的地名前身大都有一段“黑历史”!...







前两天,麦当劳改名为“金拱门”,这可能是继将“兰陵”改为“枣庄”之后,又一次引发全民讨论的爆笑级别改名了。蹭一蹭“金拱门”的热度,溯源君想跟大家分享几个有趣的城市改名。

北京:我的地名前身大都有一段“黑历史”
刚来北京的人会觉得,北京的地名简单土气得不像一个古城、一个延续多年的首都。看看它的地名,实在是很少有文化古韵,不是这个屯,就是那个村,不是这个营,就是那个庄。不像两广地区的街道都特有文化,比如,烟雨路、晴波路、荷溪通津、云海通津。

北京地名如此接地气和当初起名的人有很大的关系。最早将北京作为首都的人是金人,他们起名的基本原则是,这个地方有什么就叫什么。

名词解释:北京各地名

奶子房:挤奶的地方。

菜市口:卖菜的地方。

冰窖口:凿冰的地方。

XX店:过往的旅客注意啦,这里有旅馆哟。(例如长辛店原是京城官员出京和外埠官员进京及各地商人歇脚之地,取“客有常来,店要常新”之意,也被叫成常新店,后谐音。)

XX营:注意,此处有兵营,军事禁区!(例如蓝旗营为清朝圆明园护军蓝旗营地,火器营是清乾隆年火器营八旗官兵合操、演武之地。)

三里屯:此处距离城门还有三里路。

十里堡:此处距离朝阳门还有十里。

五道口:五条道路的交叉口。

就是这么的简单直白!

有人会觉得,现在的地名也没有那么难听,虽然普通,尚能接受。但其实,我们现在听到的名字大部分都是经过谐音改过了的。

北京地铁一号线上有一站叫做南礼士路站,听听这个名字,满满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啊,后来溯源君才知道这个路谐音改名前叫做驴市路,还有人说叫驴屎路,扑面而来的气息完全不一样了……

有一些高深莫测的胡同名也很让人难忘,高义伯胡同、候位胡同、志义伯胡同,听起来很像是古时候的一些高官显贵。事实上,它们本来分别叫做狗尾巴胡同、猴尾巴胡同、猪尾巴胡同。(没错,就都是尾巴啦~)
高义伯胡同


当时的起名者非常地务实,于是出现了一大批以实物为代表的胡同名,例如鸡爪胡同、烧饼胡同、口袋胡同、裤子胡同。最可怕的竟然还有棺材胡同,现在已经改名为光彩胡同。
驻马店:我的名字源自一个讹传
网络排名,最不能接受的城市改名,汝南改为驻马店和兰陵改为枣庄并列第一。
其实,非要说驻马店的前身是汝南,这种说法有点强行。简单地说,历史上汝南和驻马店就不在一个地方。

名词辨析:汝南 VS 驻马店

在古代,驻马店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地域概念,只是在西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在此附近设立了汝南郡,唐宋时期分属蔡、唐二州,到了明清,又被一分为二。

可以这样说,在2000年撤地建市将驻马店地区改为驻马店市以前,现今的驻马店所辖区域被反复划归不同地方,实在不能和汝南地区画上等号。

为什么叫驻马店呢?根据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驻马店市志》中的记载,驻马店本名“苎麻”,因镇东古有苎麻村,所以得名。苎麻是我国的特产,是我国最早的纺织原料,欧洲人称苎麻为“中国草”。

往前追溯,明朝南北快马信使为住宿方便,便在交通枢纽苎麻村设置了苎麻村驿站,到明朝中叶以后,在谐音的影响下,再加上方言、口音、说话省略等多种因素的合力作用,“苎麻驿站”有叫驻马驿的,也有叫驻马站的,再以后也有叫成驻马店的,在后来的撤地设市时,就沿用了这一名字。
合肥:人家才不是两个胖子
大概是因为带了一个不受现代人喜欢的“肥”字,所以很多人会觉得,与饱含古韵气息的庐州相比,合肥这个名字有点乡气。大家可以随意感受一下:庐州才子VS合肥才子。(脑子中的画面是不是有点不一样~)

其实,合肥之名的历史比庐州更久远。

名词探源:合肥

庐州名字的由来可追溯至隋。南朝梁设合州,隋开皇三年(581年)改合州为庐州。而合肥作为地名,始见于《史记·货殖列传》 :“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所以说,合肥作为地名出现至少已经有2100年历史。

之所以叫合肥,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有云:“夏水暴涨,施(今南淝河)合于肥(今东淝河),故曰合肥”。可见,此“肥”非彼“肥”,而是指流经的“淝水”。

唐代有人提出另一种说法,淝水出鸡鸣山,北流二十里分而为二,其一东南流(南淝河),经过这里入巢湖;其一西北支(东淝河),二百里出寿春入淮河。《尔雅》上指出“归异出同曰肥”。二水皆曰肥,合于一源,分而为二,故曰合肥。

不管哪种说法,可以确定的是,合肥是肥水的两条河流的汇合,并不是两个胖子。

将庐州改为合肥,代表了建国以后一类城市的改名,即历史上很早就曾得名或留有其他别称,在设市时进行重新改名,类似的还有陈仓改为宝鸡。    
上面所说的都是城市改名虽然也会有争议,但至少可以找到其改名令人信服的理由。然而有的仅仅为了发展旅游就更改城市名的做法实在值得斟酌,网络上热议的徽州改为黄山就属于这一情况。

徽州脱胎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所置的歙(shè)州。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平定方腊起义后,改歙州为徽州。安徽,便是取安庆府的“安”、徽州府的“徽”作为省名的。在近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徽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的区域文化,徽商、徽州民居、徽墨也成为了响亮的地域名牌。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然而,当地政府却认为徽州的牌子没有黄山的响,希望通过黄山来带动地区的知名度,所以在1987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废除徽州建制,以境内山岳“黄山”之名设立地级市,1988年7月地级黄山市正式成立。“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汤显祖一语成谶,现在的地图上再也找不到这个城市,唯一仍以“徽州”作为正式行政区域名称的,只有黄山市下辖的徽州区。

也许这些城市在改名之初都抱着非常美好的设想,然而,溯源君个人认为改名之后的效果可能也就同麦当劳改为金拱门的效果差不多啦。

你的城市有改过名吗?欢迎在评论区分(tǔ)享(cáo)哦~

撰文 | 张伟   编辑 |  刘芳滢 
主编 | 周立文  副主编 | 殷燕召



    关注 光明日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