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临海80后斥资3000万打造的于至楼,全面向公众开放了!约吗?

 

这是谁?章海威

他是一位八零后,却有着超乎年龄的沉稳与远见。他花3000万打造的像古堡一样的房子,你想去嘛!...


来源:临海市广播电视台  

这个花3000万打造的

像古堡一样的房子,你想去嘛!





这个临海80后小后生
花3000万打造的于至楼
为了传承与弘扬文化
11月份开始将向公众免费开放了,
等得就是你!约吗?






?
章海威


他是一位八零后,却有着超乎年龄的沉稳与远见。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墨客,但内心充盈着对那些正在消逝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怜惜之情。他叫章海威,他用3000多万构筑了他的一个理想院落——于至楼。

从临海市往牛头山方向行驶大概20分钟的车程,便到了邵家渡街道大路章村,站在路边远眺山顶这白墙黒瓦犹如古堡的气派建筑,想必这便是章先生倾力打造的庭院。沿着盘山的小路上去,条石垒就的墙基,长满苔藓的石阶,青砖黑瓦、飞檐白墙,无一不在诉说着老时光的静好。走进“于至楼”,就如同走进了一幅明清时代江南庭院的画卷里。
初见章先生,一身棉麻,透着随和。但与想象中不同的是,他并不是夫子模样的老者,而是一位真真切切的八零后。很难想象这么一个古朴唯美的庭院竟是章先生一手打造出来的。但是从他20多岁萌生这一想法,到现在经过八年的努力,他做到了。
章先生说的这座笔架山便是他的于至楼坐落之处。它位于临海邵家渡街道大路章村,形似笔架,山下一条河港,状如笔砚,常年不干涸。正因为如此,早在清末,就有乡贤儒者章氏兄弟,在笔架山引兴建学堂、教化乡里。至民国时期,笔架山上前后共有三所学校在此落户。
抗战时期,笔架山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浓重的人文氛围,使其成为当时“临东办事处”的所在地。如今的笔架山上,仍保留着当初章氏兄弟所办“振民小学”,后改为“岗岭小学”的部分校舍旧貌,如“人定楼”、“纪严堂”。章先生的“于至楼”出处也便在此。
不做则矣,要做就做最好的,这是他的人生信念,也是他渴望“于至”的文化境界。在于至楼中,一石一木,一砖一瓦,处处透着精致,静静述说着它们的故事。
不花一钉一卯的雕花房梁,四龙回水的合院天井,明清时期的雕花鱼池,这些老物件无不透着古人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章先生喜欢这些散发着历史遗迹的物件,但他却不会为了收藏而收藏,一件老物件与其放在储藏室,不如让它们回归本处,才能真正体现处它们的价值。
有一次,章先生偶遇一地老房拆迁,他看中了一个古典的厅堂,便不惜花200万竞拍下来,用了2辆大货车运回老家,然后花上整整半年时间,进行修理和组装。这个厅堂,如今成了于至楼最为惬意的书吧茶室。
如今的于至楼并不只是那个简单的校舍,现在的于至楼散发出更多的则是这百年来江南人民富足的生活状态,和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而生活中,也不乏有和章先生一样痴迷追捧古人智慧与欣赏古人生活环境的志同道合之人。
现在于至楼正在做最后的收工,它也将会制定一些细则于11月全面开放。望着那已然矗于笔架山上的于至楼,章先生在等一帮人,一帮能相知互补的独特之人。章先生也希望通过于至楼抛砖引玉,广纳群贤,共聚于至楼,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发扬并传承中国文化,推动文化产业的正向成长。
于至楼是章先生毕生理想的一个起点,章先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于至楼文化将会映入人心。生活中,也势必会出现更多更大的于至楼,或者随处可见于至楼的某些缩影。这是他对中国农耕文明的自信,也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坚定不移,更是对传承江南独具特色的文化情怀。
传承与弘扬文化

于至楼引领文化高地即将起航…
来源:临海市广播电视台

原标题:这个花3000万打造的像古堡一样的房子,你想去嘛!

编辑 | 詹小敏    监制 | 陈黎

部分来源 | 边走边拍  适我居




―――――――――― 广告 ―――――――――― 



    关注 大临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