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丨防灾学院这个系拿奖拿到手软 他们有什么秘诀呢?

 

以赛促学,学以致用,防灾仪器系“双创协同”成果丰硕。深度长文,带你了解防灾仪器系“双创协同模式”实践教学的制胜秘诀!...

编   者   按

近年来,防灾仪器系不断探索“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双创协同”育人体制机制,创新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搭建了校内外实验实训平台,精心谋划,逐步实施,积极探索“以赛促学”的实践教学新体系,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的氛围日益浓厚,通过比赛促使学生动手操练、实践、创新,提升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通过组织、指导竞赛,促进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学实践,提升教师的授课水平和实践能力。2017年,防灾仪器系参加了多项国际、国内学科竞赛、技能竞赛,在激烈地角逐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世界机器人大赛”机器人格斗赛中夺冠,在“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中获得两项冠军、在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中首次突破荣获全国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勇夺全国一等奖......




防灾仪器系正以校内外各种竞赛为依托,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系列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培养锻炼了一批实践动手能力强、专业技能扎实、素质全面、视野开阔、广受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的毕业生。同时,一批在实践教学方面能力突出、经验丰富的教师和辅导员,在学院和地震系统内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一、立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探索“双创协同”人才培养新模式。

我国传统的工科教育在进入新时期后,面临着很多问题,对工科类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渗透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产业转型和升级、技术更新迭代,急需多元化、创新能力强、具备职业素养,人文情怀的现代工程类人才。而原来重理论知识,轻能力培养,实验实训课程比例小、水平低、内容陈旧的传统教学已不能满足培养此类人才的需要。略显枯燥沉闷的教学模式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看不清现状、提不起兴趣、找不到方向。

持续开展的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调查显示,毕业生对加强和改进实践教学环节的意见长期高居各种需求之首,且呈不断上升趋势。人才培养永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防灾仪器系从2012年开始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摸索出 “以专业为背景建社团,以社团为载体搞竞赛,以竞赛为抓手提能、促学风”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工程和通信工程等专业相应建立和完善了“电子协会”“机器人协会”“通信协会”三支科技社团,专业教研室作为对口指导单位,辅导员全员、全程、全方位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共同开展学习实践活动。2014年,随着实验条件的大力改善,防灾仪器系更加着力开展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培养,实施“创新创业驱动力—九点领导力训练”课程,激发学生内动力,培养激情、承诺、负责任、共赢、感召、欣赏、信任、付出、可能性九个方面成功的重要素质。2015年,实践基础上不断总结、深化,进一步明确了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厚基础、强技能、重服务、显效果。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之中,整合了专业社团和学生会科技部,建立起学生基础更广、实力更强、感召力更足的“电子青年科技联盟”,启动了贯穿整个学年的电子精英科技文化节,组织各种比赛和第二课堂实践学习及社会实践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管”的实践教学模式已基本形成。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完善,逐渐建立起符合实际、较为系统、特色鲜明、运行高效的新机制的同时,电子技能教学和管理团队在实践中也不断成长成熟起来,系里设置了专门的电子技能训练课,实训课,安排学生做助教等活动。教师团队、学生社团、辅导员队伍,三支团队协同为一个工作整体,搭建起“创新创业协同培养平台”,以“培养学生有技能、会迁移、能合作、善做事”为目标,教师团队、学生社团、学工队伍协同合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采用“课上课下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把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校内比赛、校外竞赛、线上课堂与线下活动有机结合,不断给学生提供优质条件,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科技创新能力。
防灾仪器系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模式图


二、“以赛促教”发挥教师专业优势,优化实践教学模式。

在“双创”平台中,教师团队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一是抓好课上的课堂教学,打牢知识基础和提升基本技能;二是组织好开放实验与实习,夯实知识和技能;三是指导好竞赛团队,以竞赛促进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

近两年针对学生电子技能训练课进行了改革:核心思想是开创了一种游戏闯关式的学习形式,即学生的电子技能训练要经过四级逐渐递进的系统性培训,犹如闯过四个关卡,直到学生精通“设计--开发--仿真--制作--调试--测试”等一系列过程。这一改革为学生的技能训练及参加学科竞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技能训练-温度监控系统电路焊接调试
技能训练-学生焊接制作的声控灯
开放实验自主研讨


“双创”平台下以学生竞赛对应相关教学环节,教师的“教”相应体现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知识培养,包括电路、数电、模电等电子知识,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及嵌入式方面的知识等。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打好基础,扎实基本专业知识,并通过课下“电子电工知识竞赛”方式加以巩固,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第二阶段是技能训练,包括电子技能系列训练、课程实验教学,集中实习等实践教学形式。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并以课下“电子电工技能比赛”及“电子技能课助教”方式进一步加强专业技能。第三个阶段就是开放实验,通过开设综合性、设计性的项目,实现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训练。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夯实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并以课下“电子产品设计大赛”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创新和应用能力,为参加校外各级学科竞赛做好选拔和培养。第四个阶段就是学科竞赛,学生通过前几个阶段的训练,基本技能初步凸显,通过学科竞赛,进一步锻炼学生实践技能,尤其是创新设计能力。这四个阶段贯穿在校生的全程成长经历,一方面,四个阶段相辅相成,递阶式、不断线地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四个阶段中的“教”、“学”、“练”、“赛”构成一个良性的闭环模式,四者互促互利、协同发展,以赛促学,学以致用。
防灾仪器系第一届电子技能比赛
防灾仪器系第一届电子电工知识竞赛 决赛现场
 三、“以赛促建”,发挥学生自主性,优化科技类社团建设。

在教学实践中,各科技社团通过组织开展学术科技活动,丰富了学生们的专业知识面,培养了实践动手能力、科技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了第二课堂建设和良好学风的形成。随着教学模式的进一步优化,防灾仪器系电子青年科技联盟的优势和作用也不断得到强化,先后建立了联盟主席团以及办公室、科技部、电子协会、机器人协会、通信协会、网络部等六大部门。
电子青年科技精英-电子青年科技联盟


作为综合性的科技社团组织,联盟以“引领科技之风,服务全系师生”为宗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年开展电子精英科技文化节系列活动:电子电工理论知识竞赛、电子电工技能比赛、电子产品设计大赛、电子作品展、爱心维修等;配合这些活动的组织,联盟还建立了专业性很强的线上学习平台“防灾电子”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师生学习交流。电子青年科技联盟的不断完善,不仅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更锻炼了同学们的组织策划、沟通交流、动手实践等多种能力。

学生在社团中参与的专业型活动不仅可以增加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素质,还可以塑造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社团成员之间相互的交流、学习与启迪更利于培养创新能力。优秀人才的形成又为社团的可持续化发展提供了动力,形成社团发展与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目前,电子青年科技联盟真正实现了学生组织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成长”,成为防灾仪器系“双创平台”的重要支撑力量。
校园爱心维修
走进社区爱心维修
电子协会全体成员合影
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线上报道


四、“以赛促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进良好学风养成。

防灾仪器系以“学科竞赛”为重要抓手,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实行分阶、递进式培养,四年不断线,实现了学生间的“传帮带”和个体的自主学习成长。

在第一阶段知识培养环节,以“电子电工知识竞赛”检验和巩固基础知识的学习,每年全体大一新生以答卷方式参加知识竞赛初赛,在此基础上每个班组建团队参加决赛,参赛过程,促进了班级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和掌握。在第二阶段技能训练环节,课上训练由教师带领,高年级学长做助理指导,配合课下第二课堂、电子电工技能比赛等,大一年级学生在学长指导下,自由组队参加,该比赛作为进一步择优参加电子产品设计大赛和校外学科竞赛的基础,促进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每年该比赛全体大一新生以团队方式参赛,有利于自主学习风气的养成。在第三个阶段开放实验环节,为解决实验课上只能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训练的制约,在开放实验阶段通过一些完整项目对较为分散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延伸。开放实验室的项目内容也是后期学科竞赛、“大创”项目的重要基础。系里鼓励老师多开放实验室项目,将电子产品设计大赛和开放实验室对接,电子产品设计大赛由大二或大三年级带队为主力,部分大一学生参与,由专业教师指导,分预赛、初赛和决赛三阶段完成。该比赛每年有数十支团队一、二百人参与,选拔优秀团队和个人参加校外学科竞赛。

防灾仪器系注重校外学科竞赛参赛过程中的组织和指导,一方面平时下足功夫;另一方面,赛前精心备战。特别是注重发挥以学生团队为单位的分级、分阶段的“传帮带”和“朋辈”教育。在双创平台的支持下,通过“电子电工知识竞赛”、“电子电工技能大赛”及“电子产品设计大赛”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优秀学生成为学科竞赛的储备人才。由于学科竞赛是以团队形式展现综合实力的,因此,还要进行必要的面试选拔,考察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综合素质,面试合格的优秀学生参加学科竞赛。那些具有竞赛经验的同学,更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带动和引领作用,这些同学在赛后以小组形式向低年级同学展示比赛项目技术实施方案、比赛现场细节、经验与教训等,把许多平时学不到的经验教训传授给新同学,这样循环往复,一届一届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这四个阶段相辅相成,以赛促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技能。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高年级带低年级的传帮带模式,让学生成为主体,学生带学生,老师为指导,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学生团队拥有较大的自主性,良性运转,在课下营造起了一个稳固、高效、具有很强渗透性的互助学习氛围。




学院第七届电子产品设计大赛 决赛超声波视力检测仪的展示
电子作品展
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并获得一等奖
参加世界机器人大赛 格斗机器人大赛获得冠军
在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中获得冠军
学科竞赛现场
一等奖获奖作品“可见光室内定位装置”


五、实施“驱动力训练”课程,提升学生能合作、善做事的“软实力”。

防灾仪器系学生工作团队自2013年启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2014年实施“创新创业驱动力训练”课程,激发学生内动力。至2017年有三期学员顺利毕业,在各类学科竞赛团队中均有出色表现。

“驱动力训练”课程,驱动的就是学生内在的动力,采用体验式学习方式,根本解决的是人的心智成长,提升的是九点领导力,即从人生起点激情开始,有了激情,做出承诺,采取负责任的态度欣赏身边的一切,心甘情愿的付出,信任他人,开创共赢的局面。这些过程会增添更大的激情,从而感召到更多的人参与,创造更大的可能性。

整个创新创业 “驱动力训练”课程分为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为时一个星期左右,主要是发现与认识自我,突破自我的局限,激发内在动力,对九点领导力有深刻领悟和体验。第三个阶段为时100天,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训练九点领导力。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有一份《成就宣言书》,在学业、健康、创新创业项目、团队建设、心智成长和感召等六个方面确立100天的目标、制定可行计划、执行计划拿到成果。学生的100天的体验学习都是在小组中完成,每周有小组会,定期有工作坊,期间会有学校老师和企业导师支持指导。

驱动力训练课程毕业后考核成绩80分以上的同学可回到 “双创”平台为下一批训练团队学习做助教或学长教练,带动后期学员实践学习。

防灾仪器系学生工作注重挖掘每一位同学的兴趣、爱好、特长,极大发挥每位同学的优势参与到活动和竞赛中,培养其学习兴趣、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和工作积极性队。从2014年至今,共组建电子青年科技联盟、大学生服务队、创新创业教育服务社、传统文化学习等十余支“学生成长营”,分类指导、按需培养,提升人文素养和创新思维,打造成才与就业的硬实力。
驱动力训练


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凝练、整合,防灾仪器系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以各种学科、专业技能竞赛为依托,搭建双创平台,建立创新创业实施队伍和良性运转机制,把学生必须掌握的各项基本技能通过参加对应的技能竞赛,开展具有强烈针对性的、高度逼真的专业理论知识、技能操作与实际能力水平演练考核来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以赛促教”,并配合专业的驱动力训练课程,致力于培养专业能力突出、实践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完善、具备人文素养的工科人才,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文字:防灾仪器系 党委宣传部

记者团第二新闻小组

图片:防灾仪器系

排版:井京龙

责任编辑:张妍妍


    关注 防灾科技学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