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毕业的爬藤专家Brian:不必过早言爬藤,但这些准备可以早开始做 | 棒享

 

爬藤之路到底要从何时开始准备?怎么准备?体制内与体制外、美高,升学路径该如何抉择?...

4月10日晚,“爸爸真棒”国际教育家长群小沸腾了一下,因为一场由国际教育界大咖带来的名为“爬藤之路”的在线直播。这位大咖就是红遍上海滩的传奇顾问、每年指导的学生通吃“哈耶普斯麻”大满贯的传奇顾问、棒呆留学创始人Brian。

Brian是出生在新加坡的马来西亚华裔,在马来西亚念完小学、初中之后去了英国的私立学校念IB课程,本科在耶鲁大学完成,学的是经济和国际关系,然后到了斯坦福完成了管理学硕士学习,07年毕业以后来到上海。从2008年开始,Brian就扎根上海做国际教育与留学指导,先后创办了拓思教育和棒呆留学。我们知道,留学行业最重要的就是口碑,而Brian的口碑就是“帮助中国学生申请常春藤”。

爬藤之路,到底要从何时开始准备?怎么准备?

体制内与体制外、美高,升学路径该如何抉择?

该如何准备各类活动?

未来的趋势怎样?该如何应对?



今天,我们把Brian的直播整理成文字,分享给更多家长和孩子们。
孩子还小,就别老提“爬藤
低龄孩子的家长过于关注藤校这个趋势有点不健康,太早了。想把孩子送到美国藤校,我不觉得在小学阶段有那么多东西可以准备,除了提高孩子的英文水平,这是为了高中阶段的标化考试、未来大学课程适应打好基础。但我觉得,英语水平只要不算太落后的话就可以。

但如果从活动的角度来说,没有必要用爬藤作为出发点。因为美国大学不希望只招一类学生,他们看重多元化,他们希望学生可以做出不同的贡献,有些人偏理,有些偏文。偏理科的活动,比如说学习计算机编程,参加一些科学项目,或者考虑走竞赛这条路。偏文科的话,比如写作、历史、文学这一类都可以选择。我不觉得活动的选择有对错之分,最关键是孩子对于他所参加的活动感兴趣,也可以比较投入的做,而不是家长强迫他做这些事情。

举一个例子,今年我有一位提早申请进了耶鲁大学的学生,他特别喜欢历史,并做了很多历史相关的活动。包括在暑假,他到纽约的一个非营利组织做了历史相关的实习。这一类的活动比较独特,而且和他的兴趣匹配。

偏理的话。今年我有三个学生进麻省理工,只有一位是走竞赛这条路的,另外两位实际上没有参加太多的竞赛,而是投入做一些特定科学领域方面的研究(比如生物、物理)。

回到前面说的低龄孩子可以做的准备,我认为家长可以先看孩子的兴趣偏好,再决定朝哪个方向努力,然后再根据TA的发展慢慢积累更多的经验,并在某个领域挖得越来越深。但活动的话也最好不只是考虑某一个领域,而说你可以在这个领域投入比较多的时间。确实有不少的学生,他们在不同类型的活动中都表现很好。比如有一些孩子他们擅长一种乐器,也会会参加某项体育活动,也可能学画画等等。我觉得如果你有大概四五类活动,其中某一类比较深入就是不错的平衡。

有些家长会问我,那怎么知道孩子对什么东西感兴趣呢?关于这一点,实际上作为三个孩子的爸爸,我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我在朋友圈和朋友分享过方法,拿练钢琴来说,如果家长可以在旁边弹一些伴奏,这会让孩子觉得钢琴不是一个人在那边弹,而是能和父母一起互动的活动。包括阅读、体育等也是一样,家长可以多参与,而不仅仅是把孩子送去上某一门课的“接送员”。
时间线
美本申请时间表与申请流程
我接下来谈一下美本时间表和大概的流程:

1


9-12年级成绩单



如果你孩子考虑要去美国念本科的话,到时候需要有四年(9-12年级)的学习成绩单。但实际上在提交申请时你还没有念完最后一个学期(12年级或高三),招生官看到的是你三年半的学习记录。当你被学校录取以后,需要补最后一个学期的成绩,

孩子幼儿园、小学在哪里学,表现的怎么样,我不觉得这些会影响到他的美国大学申请。我想强调一点,你们的孩子如果还小的话,尽量让TA过一个快乐的童年吧,而不是让TA不停的刷题或者背一些东西。你可以尽量找一个平衡,而且美国学校也看重这个平衡。

2


申请表与文书



除了学校的成绩单以外,你还需要提供一系列材料,包括基本信息表、活动表,以及你需要写的一些文章等。很多美国学校用通用表格,通过Common Application系统提供。这里包括准备一篇主文章,各个学校也有他们比较针对性的文章要求,有些文章大概300字,有些500字,有些150字。不同学校有不同的文书要求,比如麻省理工要求比较高一些,他们需要你写5-6篇文章,斯坦福需要3篇文章,耶鲁则是一系列短文,包括为什么想去耶鲁大学等。

3


面试与孩子交际能力培养



有一些学校有面试,有些没有。有面试的学校,一般来说是等提交申请以后邀请你来面试;但是一些比较小的学校,比如文理学院,他们会让你在申请之前上网填一个表,并尽量给你面试的机会。

关于面试,很多家长想知道如何给孩子做面试准备。我认为你可以针对一些常见的问题做准备,但是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性格。有些孩子比较容易去和陌生人交流,他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就会特别好。但也有些孩子不是太喜欢说话。关于这一点,我是鼓励家长尽量给孩子提供不同的机会来让孩子和他们不熟悉的人交流。

4


标化考试的背后是英文基础



SAT1、SAT2,托福……在美本申请中这些标化成绩不可或缺。但关于这一点,国内很多家长的一个观念需要纠正,就是提前好几年做标化考试的准备。当然你做了足够的准备(特别是刷题),你的确可以考出好分数,但更重要的是你的基础怎么样。如果可以培养孩子的英语阅读习惯、积累大量的阅读,他就自然会有比较好的英文基础。这时候不管是语法,写作,听力等等,对于这样的孩子而言,托福、SAT都不会太难。所以我建议低龄孩子的家长要想办法给孩子提供一个英文环境。

5


美本申请时间:抓住两个截止日期



申请美本的时候要注意两个截止日期。第一个是提早申请,在11月1号之前提交申请,到了12月中旬学校就会出录取通知。第二个是正常申请,这是在12月底提交,差不多3月中旬会陆续出通知。

提早申请和正常申请的录取概率有点不一样,前者会高一些。因为在提早申请中,ED(Early Decision)学生会和学校签一个协议,如果被录取了就不能再申请其他的学校。而对于正常申请来说,如果你被录取了,你到时候可以选择去与不去。这保证了百分之百的入学率,而高入学率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排名,因此在同样的情况下,学校会给ED的学生比较大的优先,他们的录取率会高一些。

但是每个人要想好,因为假如ED提早申请被录取了,你就没有办法再冲刺其他学校了。但正常申请也是有风险的,包括我今年有很多进了美国前五的学生,却没有被排名十几、二十名的学校录取。对于学校来讲,如果你的分数很高,他怕你有可能会不来(把他们作为保底学校);但是你分数太低了也不符合学校的要求,所以有很多偶然性因素。不过说到底,提早申请还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能去一个你觉得比较好的学校。但是你要往前到什么程度,还是要自己把握好。

路径选择
体制内、国际学校还是美高?


关于美本之前的教育选择,目前摆在家长面前的有三种:美高、体制内学校以及国内的国际学校或国际课程。我今天简单分析一下这三种选择,到底哪个最适合你的孩子,每个人要自己考虑清楚,

1


选美高的利与弊



首先是美高。很多人问我要不要把孩子送去国外读美高?我现在还不知道我自己到时会做什么选择,因为孩子一旦去了国外,到时候只有暑假、寒假这两次机会见面,和他们相处的时间就会太少。

但美高当然也有其优势。孩子如果去美高念书的话,他可以更快适应那边的环境。一旦开始美国大学的学习,TA对美国的文化理解、语言能力等等都会比国内的学生更强一些。美高的师生环境更好一些,老师学生的比例是很低的,师资也比较稳定。在国内的国际学校,可能很多老师教了1-2年就回自己的国家了。但是美高的很多老师,他们可以待在这个学校一辈子,因为他们在附近买了房子,他们的孩子也上这所学校,所以相当稳定。另外,美高的硬件设施也值得一提,包括体育设施,以及他们做各个研究的设施都是很好的。

美高也会有一些问题。例如在美高,你要学文学、历史等等。体制内的学生跑去美高的话会有一个比较长的适应阶段。除非从小做大量的阅读,还有前面强调的建议,否则他要赶上美国的同学会比较有挑战性。假如遇到学习问题,有些孩子会主动寻求老师帮助,但是有的孩子可能会被动一点。在国内家长可以找补习班,但是在美国稍微难一些。此外对于美高学生来说,时间是很稀缺的。在学校,你需要准备各种各样的论文、考试、课外活动等等,剩下给你去准备各种标化考试的时间非常有限。我每年接触的学生中,美高学生的英文水平特别好,包括口语、听力等等,但是标化考试的分数却未必比国内高。因为国内的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放学以后的时间,包括周末的时间准备考试。包括很多体制内的学校,如果学校知道有一大批的学生要到国外念书的话,他们会强烈支持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准备。

2


体制内VS体制外



如果是国内的话,选择体制内还是国际学校呢?我自己的考虑是,小学可以考虑偏体制内学校,因为中文、数学这些很重要。然后再考虑初中或高中阶段去一个国际化的学校。

我个人的看法,体制内的孩子各个方面还是挺强的,尤其是那些来自北京、上海、深圳重点高中的孩子。这些学生很有上进心,肯拼搏。相比来说,国际学校出来的孩子可能会有更全面的发展,但同时也不会拼得那么厉害。




对于美国招生官来讲,不是说你是国际学校出来的就会觉得你肯定比体制内的学生强。这几年国际学校、国际课程,国际班发展的太快了。在一线、二线、三四线城市开了很多国际学校与国际班,快速扩张使得有些学校的整体教学做得不是那么到位,他们对于学生招生的要求也没有像体制内的那么高。这些东西美国招生官都挺了解的,光看某些学校的平均分数,大概就会有一个概念。

反观体制内比较有名的重点高中,里面的学生真的是太优秀了。不仅平均分数都很高,他们各个方面的能力也很强,每年这些学生录取也是挺好的。这些体制内的重点学校,已经连续很多年把学生送到美国,美国高校招生官也比较了解他们,招生官未必会觉得国际学校学生肯定比体制内牛校的要好。我觉得最终还是要回到生源的问题,如果某些学校有好的生源,它们的录取结果也会可预测的不错,就看学校能不能吸引当地最好的学生。

当然,体制内学校的弊端也比较明显:学生们要花大量时间去准备一些关键考试,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上一些不同的课程,包括周末时间也是排得比较满,这对于学生来讲还是太辛苦。

不过最终的决定权还是握在自己手上,看什么最适合他们的孩子。
活动选择
应该怎样选夏校、竞赛


1


如何选夏校



这段时间很多人考虑要把孩子送去国外参加夏校。也有不少人问我怎么看待这个问题。首先我挺支持学生去国外参加夏校,不管是哪个年龄段,在一个陌生环境挑战自己是一件好事。

但我不支持学生参加一些可能有超过一半的中国学生的项目,这几年也有一些机构专门办给中国孩子的夏校。但你到了美国,发现周围都是中国人,孩子也会不停和其他中国朋友交流,除了他在上美国老师课的时候。这几年名校开设的夏校吸引了特别多的中国孩子,这一类项目可以作为夏校的一个选择,但如果国内每个人都觉得这是他们的默认选择,我觉得这就不太健康。

我比较支持学生参加一些小型的活动,可能一共就三四十个人参加,而且国际生比例合理。就算不是由一个知名学校主办的,也对孩子的成长也是有一定的帮助。你申请大学的时候,对方不是很在乎你是不是参加过一个藤校项目,因为很多项目本身门槛不是那么高,招生官也挺了解这个情况的。招生官不会觉得你参加了某个名校的夏校就给你加分,有时候一些小型的活动可能更有价值一些。



2


竞赛:关键还是看孩子的天赋和兴趣



国内很多人想走竞赛这条路,把孩子送去参加一系列的奥数课,接着参加一系列的数学、物理竞赛。我觉得这个要看,到底你孩子在这方面有没有天赋、有没有兴趣。

成功申请名校的学生中,有不少是没有参加这些奥数课竞赛的,但他们还是可以得到比较好的录取结果。国内的竞赛实在太多了,招生官真的很难分辨哪个竞赛比较重要,哪个不重要。除非你孩子特别有天赋,可以到最高的级别,比如进入国家队这个级别,我觉得这个肯定可以让他加分。

很多国内的家长喜欢用竞赛成绩证明他们的孩子理科、数学能力特别强,但你如果要去比较好的美国学校,实际上你也要能够证明文学、历史的理解不会比你的理科差。对于中国体制内的孩子来说,很多学生都会过数学这个门槛,但是文科这块,却只能说语文(中文)比较好,但是英语阅读远远比美国学生有差距。我觉得这一点也是很关键的。

关于活动的总结,我前面给了你们一些建议,就是你不需要参加很多活动,可以挑几个类型,最终在某一类的活动花比较多的时间投入去做可以了。你不用每一块东西都要做到特别好,首先孩子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其次,如果你太全面,招生官反而会觉得你没有在某一块投入很长时间。如果孩子喜欢辩论,你就专注于辩论;如果他喜欢计算机编程,你就专注计算机;如果喜欢文学的话,你可以让他学一门外语,多看一些小说。

未来趋势
竞争越激烈,越要做好以下几点


如今,越来越多人把美国、欧洲、加拿大等世界名校作为他们的高等教育选择,越来越多学生考虑放弃国内高考这条路,竞争势必越来越激烈,因为国外(特别是美国)名校的名额都是有限的。

比如某所名校每年只考虑招收10%国际生,剩下的都是美国籍的孩子,国际生池子里的学生又来自几十个国家,像中国、加拿大、英国这些国家,每个国家最多录取也不会超过20个人。因此不管每年有多少来自中国的申请人,学校是不会因此增加名额的。

关于趋势的话,每年学校都不会公布具体数据,我们只能大概猜测一年招多少人。尤其是美国前十的学校,因为名额很少。可以确认的一点是,竞争确实越来越激烈了,很多学生平均的标化课程分数每年不断的提高。但也不是说你分数越高越好,因为等过了一定的门槛后,标化的作用就不那么大了。比如一个学生SAT考1550分和1570分,我真觉得区别不是很大。

如果学生想提高被录取的概率,需要把这几个方面做好:

  • 第一、保持很好的在校成绩,不管是体制内还是国际课程的。
  • 第二、标化考试考得好。虽然我不鼓励学生太早考标化考试,最后一年半来准备就可以,但基础一定要打好。你也可以考虑考一些SAT2和AP等,尤其是比较偏文的那几门。
  • 第三、学生活动这方面要选几个方向,并比较投入的做某一类的活动。
  • 第四、孩子要好好把整个申请的流程做得透一点。包括提早准备各个学校的文书,准备面试,让招生官知道TA为什么想去这个学校,了解这个学校到什么程度,有多少诚意等等,这些都是很重要的。
与读者的Q&A部分
最后Brian也回答了“爸爸真棒”读者的几个关心的问题,我们特别挑选几个:

Q:从小读国际学校的孩子与小学、初中接受体制内教育的孩子相比,哪个更有利于国外大学申请?

A:我前面已经说了,在小学这个阶段,我还是挺看好国内公立学校的教育体系。但是具体在哪个阶段开始接受国际教育衔接,到底是初中还是高中,甚至等到大学,我觉得每个人要衡量哪个更适合孩子的。如果你觉得孩子理科这块差不多了,中文也可以了,但是英文水平还是稍微弱一点,也可以稍微早一点考虑。当然也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包括什么样的环境比较适合你的孩子,你的孩子性格怎么样。如果他是那种有很多观点,整天要和老师谈一些不同的话题的比较有个性孩子,那么可能国际化教育会更合适。

Q:请问在同等情况下,孩子来自于知名度最高的学校和其他普通的学校相比,录取有没有差别?

A:这是一个生源的问题。如果你是一个足够强的孩子,不管你在哪里念书都有机会进入一个比较好的学校。但是很多好的学生集中在那几个知名度最高的国内高中,所以每年结果一出,你发现那些学校出了特别好的录取结果。

Q:想了解一下如果初中就读体制内学校,高中想上国际学校,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A:不管你上哪个体系的学校,你要尽量的能够挑战自己。你如果进入了国际的学校,国际体系,你也要尽量挑战自己。如果你在IB课程中还是学的数学、物理、化学,实际上你还不够挑战自己,因为本质上只是把原来中文学的东西现在换成英文来学,虽然能考高分,这个能够证明你的理科很强,但是不能证明你各个方面都很强。包括你今年看到几个体制内的学生表现的特别好,我有和这些学校的学生交流,结果发现他们理科、文科都很强。国内很多学生打考SAT,能够考数理化满分,全国我觉得最起码几百个人可以考满分。如果文学可以考满分,我觉得可能全国10个人都不到。我想强调不管你是在哪个教育体系,你能不能证明理科、文科都很强。

Q:请问考ACT、SAT不建议超过几次?

A:没有一个说法,你考3次就不能进名校,或者4次不能进名校,但是在能出分的前提下,尽量不要靠考太多次,因为学校不希望你刷题。

Q:不同学校的GPA在招生官眼中的质量和水平,包括美高、名校、双语学校等。

A:GPA方面不用担心,比如我学校的GPA比其他学校开的低。大学招生官知道中国不同高中的开成绩单的方式不一样,他们会有大概的概念,关于哪个学校平均分数开的比较高,哪个比较低。

Q:如果是中等学习能力的普通学生即使到了美高不能获得更高的GPA,是否不如在国内念高中?

A:确实是这样,假设一个学生在国内GPA好,在国外GPA也好,国外的中国学生会占一定的优势,如果国内GPA好,国外的很差就没有优势,情况大概就是这样。

     延伸阅读

您可以直接点击下列标题,观看我们以前对于Brian的采访:

《今年唯一通吃“哈耶普斯”大满贯的传奇升学顾问Brian说,申请大学就像给阿迪达斯拍广告片》

清华爸+复旦妈打造的原创教育平台

聚焦国际化教育和学习力研究
点击菜单栏,阅读我们为您精选的专栏文章;
或回复以下关键词找到您需要的:
国际教育|学习力| 在美国| 他山石  爸爸说 
优学习 | 好习惯 | 特会玩 | 心成长


    关注 爸爸真棒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