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鸟你的路,往往才是正确的路

 

投资中最重要的事!...





没有人鸟你的路,往往才是正确的路
1


事情要从两年多前说起。

那时有个客户,买了我推荐的一只多策略量化基金,这只基金当时净值在1.10左右,已经横盘、小幅回撤两个多月。

他很着急,过来找我,问题如连珠炮一般:

这么久的回撤怎么回事?

是不是策略失效?

要不要赎回?

当时的情形,确实很急迫。连本公司市场部副总,也面带虑色的来询问。那个客户是我们的大客户,几千万资产都配置在我们这里。我丝毫不敢怠慢。

那一周时间,我走访了那只基金,和基金经理做了一次深入访谈,了解了策略配比情况、并从侧面了解了一下公司人员是否有变动,还对同策略所有基金做了对比。

后来,我的研究结果是:

公司基本面无异常、策略和头寸配置正常、基金经理个人状况也很正常。我还把它和同业的其他基金公司做了对比,发现大家都在回撤。考虑到同策略基金的回撤情况,其实这只基金的表现,反而还是市场上最好的几家。

最后,我的结论是:策略未失效,此时不仅不应该赎回,反而应该加仓。

这个推导过程,其实并不难:

同策略基金集体回撤,说明策略没有异常,而是市场环境导致;考虑多策略量化对冲基金的特性,以及该基金历史表现,在连续2到3个月的横盘期后,往往会是一波上涨。

我的逻辑很明确,既然基本面长期看好,那么短期回调,不是最好的买进时点吗?然而,客户还是将信将疑,没人按照我的建议加仓。后来,直到现在,那只基金持续上涨,净值已经超过1.40。

现在回想起来,这应该是把价值投资和趋势理论用在基金配置上的一次操作。我对那个客户印象至深。

在基金配置方面,我有两个简单的总结:

第一,只买策略稳健、不明显受行情周期影响的基金。

第二,只在基金净值下跌或横盘时买进。我那时很郁闷,每次我提出一个配置建议,兴致勃勃地和周围的客户和朋友推荐,但他们总是将信将疑。我确实很是不解:在大趋势看好的前提下,你不在短期下跌时候买进,难道还要在涨上天的时候买吗?

直到后来,类似的事情经历多了,我才明白个中原因:

因为——人们看到下跌,就会焦虑、害怕;而看到上涨,就满心欢喜。这是没法改变的人性,大众总是喜欢在上涨的时候买进,金融史从古至今,没有变过。

仅仅是“在下跌时买进”这一条,就意味着你身边的大多数人,一定不会鸟你。

至于“只买策略稳健的基金”,则触犯了另一条人性:人们喜欢赚快钱。他们最喜欢的,是在不同基金之间快速切换,最好每次换仓都神奇地踩准点位,抓住上涨的一波。

私募基金的客户,尽管很多身家千万,但其实大多和股市里的散户,有类似之处。

这两条人性,仔细想想,在股市里,都有明显的参照物。

最抢手的东西,往往最危险
2


其实,比起判断正确的时候,曾经犯下的错误,给我的烙印更深。


那是在2015年,股灾之前的好几个月。我从市场上选了一只基金,给公司提建议,希望能作为FOF的子基金做配置。

这,是绝对是市场上的“明星基金”,基金管理人是市场上无人不知的著名基金公司,基金经理是一位极其知名的行业前辈。此人业绩优异,被业内人士冠以“大佬”尊称,人生几度沉浮,在市场上赚走上百亿,创下行业内的诸多纪录。

曾经,他的采访和语录,是我们这些普通交易员学习的范本。很多地方,我甚至能倒背如流。

当年,他们的旗舰基金净值超过1.90,市场排名一直在第一梯队。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知他们在发行新基金,那时候这只基金还没做大范围募集。

我做了初步尽调后,马上给当时的前东家提建议:

希望尽快抽调仓位,抢这只新基金的份额。理由很简单:知名公司、大佬级管理人、净值无可挑剔,任何一家FOF都没有理由不配置。

何况那时我们也要募集新基金,也需要品牌背书。要知道,在FOF这个行当,有时候你要借助子基金的名气,才能顺利募到资金。

那时,这只基金的额度,即便是相对强势的FOF机构投资人,几千万上亿的投资额度,也是要靠抢的。

不仅如此,业内行规是,如果是母基金投资人配置子基金,还能返还一部分管理费。然而,这只基金不仅投资额度门槛极高,而且管理费丝毫没有折扣、六亲不认。

其彪悍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后来,这个投资建议在过投决会时,被董事长否决了。理由是:这只基金规模扩张过度,有风险。当时,这只基金在机构和个人客户的哄抢下,这只私募基金正式发行时规模竟然超过20亿,远远超过他们操作过的同策略基金。

这是重要的疑点,我却被品牌蒙住了双眼,没有看到。

后来的事,让我大跌眼镜、心碎不已。

那只基金,后来净值腰斩,腰斩之后居然再次腰斩,甚至一度由管理人自己出钱补仓。

如果你对私募领域稍有些了解,或许我不说名字,你也知道它是谁。没错,同样的事件,你在新闻上读到,和亲身经历过,真的会不一样。我们,作为母基金管理人,在中金所对面的办公大楼,亲身经历了它的疯狂。

我们差点成为这市场的刀下冤魂。

万万没想到,即便是曾在市场上赚得盆满钵满、拿走上百亿的大佬级人物,仍然会亏成了狗、被市场吊打。

回想起来,这次投资决策,几乎是和死神擦肩而过,很多个夜晚回想起那只基金,我仍然会深深的自责、感到脊背阵阵发凉。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相信金融机构所谓“品牌”、“名气”之类的东西。

从那以后,凡是经过人群聚集的热闹地方,看到被“疯抢”的商品,或是朋友圈里涌动的情绪,我都会敬而远之。

从那之后,无论做什么决策,我都要求自己站在冰冷、理性的角度,杜绝一切情绪干扰,把数据进行严格论证,直到逻辑上能够推导出A+B=C的结论时,再做决策。

最朴素的道理,往往最有效
3


一家企业的死掉,或者一家基金的垮掉,往往和性格相关。

尽管之前一直在投资领域,但真正对“做企业”这件事深有感触,还是在自己创业、做了优塾这个项目之后。

以前,在二级市场摸爬滚打的我们,对一家企业的印象,很多时候就是一串数字代码、一段滚动的K线。直到现在自己创立一家公司,才真正明白,你的任何一笔投资,都要把它看作企业的产权,都要把这家企业看成是有性格的“活物”。

拥有这样的视角,才能获得正确的洞察力,才能看清资本市场存在的真实意义。每一家企业,其实就像人一样,都有着它自己的性格特征。

这种性格特征,很多时候,都体现在财务报表的蛛丝马迹中。

自由现金流,在我看来,它是财务报表中最富有魅力的部分之一。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据,而是一家公司“性格”的反映。

就像一个人一样,他是月光族(赚多少花多少),还是负债族(入不敷出),或是节俭的储蓄者(量入为出、不断储蓄积累),都体现在现金流的密码里。

在我们研究过的案例中,贝因美,便是典型一例。其实,在净利润出现大幅亏损、估价闪崩之前很久,现金流便早已透露出它的“性格密码”。

做为价值投资者,在可选的几千家上市公司标的中,我们拒绝风格激进的“负债族”、谨慎观察那些不懂积累的“月光族”,而对量入为出、节俭的储蓄者,我们发自内心欣赏。

投资这样的企业,也许略显乏味,很难连续一字涨停,但你的下行风险不会太大。而在月光族、负债族身上,往往会因其激进的性格,引发日后的暴涨暴跌。

其实,我曾经也是这样的月光族、负债族。或许正是因为在这样切身的财务经历,如今,我们才真正懂得量入为出的稳健之道。而这性格的变化,也体现在公司的运营中。我们会小心翼翼的呵护现金流,控制团队人数、收付款账期,维持成本和收入的合理配比。

同时,我们也对二级市场中那些现金流持续为负、靠概念来支撑市值的所谓“成长股”心存警惕,并且发自内心敬佩那些量入为出、小心翼翼地维护现金流的公司。

其实,这样的好公司,A股有不少,比如海天味业、老板电器、片仔癀……他们都是纯粹的价值投资标的,稳健、不张扬,很难成为概念炒作的对象。

但是,它们会活的更久。

最复杂的数据,往往藏着最简单的道理
4


设想一下一个有趣的场景,如果你是一位父亲,或者丈母娘。


当一个小伙子站在你面前,要娶你的女儿。

作为严苛的丈母娘,你第一个问题,应该是“做什么工作”(什么行业,周期性还是非周期性,稳不稳定),第二个问题应该是“每月赚多少”(收入、利润、现金流),第三个问题应该是“有什么家当”(资产、负债)。

这三个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其实是投资领域的核心命题。筛选企业投资标的,逻辑和丈母娘挑选女婿相通。作为丈母娘,你的首要原则,是筛选出“工作稳定、收入有增长前景、家底殷实、诚实靠谱、对股东认真负责”的女婿。除此以外,你还需要关注第四个问题 “是否诚实靠谱”(财务报表有没有猫腻、信息披露是否完善)。

你必须从数据的前后对比、勾稽印证入手,剔除那些数据有水分的女婿候选人,以免把女儿嫁入狼窝。

一个典型的数据,比如收入。

你必须搞清楚,未来的女婿,他的收入是纸面收入,还是实实在在的现金流。这样一来,财务报表中的“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便不难理解。

简单的来说,“收付实现制”按照实际收到或支付的货币资金确认收入和成本。现金流量表,是这种核算原则下的财务报表。

而“权责发生制”,则是按照收益、费用是否归属本期为标准来确定收益、费用。利润表,是按照这种财务原则来反映经营成果。

一个是按照“有没有收到实实在在的现金”记录数据,一个是按照“权责转移”记录数据,差异其实很大。

正是因为这样的核心差别,很多企业成为“利润上的巨人”,却是“现金流上的矮子”。

在权责发生制下颜值很高、盈利颇丰的公司,在收付实现制之下却可能是面目丑陋、一穷二白。也正因如此,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往往会出于保守原则,只相信实实在在的现金流,而不太相信净利润。

如果你对女婿的人选更严苛一些,你还可以从现金流,上升到“自由现金流”的标准,去看看他每年赚多少现金,又花掉多少现金。

从价值投资的严苛标准出发,你会发现,整个A股3000多家公司,加上IPO排队的500多家公司,或许只剩下30个符合要求的投资标的。

有人会问,就凭借这30家公司,能赚钱吗?

其实,这个逻辑应该反过来思考:如果给你30家公司都赚不到钱,那么给你3000家、30000家公司,你就能赚钱吗?

可选标的数量,并不是一个投资体系能否盈利的核心。

稳健的投资人,才能夜夜安枕
5


我们用买水果的场景,做个比喻。

一串葡萄,市场价在8到12块之间,当你遇到一家水果摊,标价6块,而质地和其他地方差不多。这时,你自然应该多买一些。

而如果遇到同样的葡萄,标价13块到15块以上,你自然不应该去碰它,因为偏离内在价值太多,太贵,甚至有“宰客”嫌疑。

格雷厄姆和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其实和你买水果的逻辑没有本质区别。

真正有价值的思想往往很简单,只是,它简单到你不敢相信而已。否则,为什么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思想已经诞生50多年,但人们却还是习惯于追涨杀跌?

这,其实是人性的又一个弱点:大众不喜欢理性冰冷的分析,他们更愿意相信激情的煽动、情绪的宣泄、品牌的背书、盲目的跟风

看看微信朋友圈里什么样的文章流传范围最广,你就能明白这一点。

人们为什么愿意花15块钱买一串明显偏贵的葡萄?仅仅是因为他们相信会有人在20块接盘!不仅散户如此,连很多专业的机构投资者,也是这样。

资本市场迷雾重重,其实,剥开那些击鼓传花的游戏,脱掉那些华丽的金融产品的外衣,企业能否赚钱,才是最终的核心

所有不能产生现金流的投资都是投机。顺着这个核心,才能到达投资的彼岸。
框架和体系,投资中最重要的事
6


如果说,在投资这个行当,有什么东西可以被称为是基本功,和中国武术讲究“马步”、“内劲”一样,需要终生钻研、精进,那么,财务分析便是这样的领域。

就像武侠中的剑宗和气宗,招式只能横行一时,而功底才能受益终身。

作为价值投资者,财务分析是最重要的能力。我们用最严苛的财务评价体系,剔除那些垃圾企业。而剩下的为数不多的几十家公司,便是值得长期关注的标的。

今天,我们将优塾的财务研究体系,浓缩成这套《财务炼金术》案例手册。它,重点讲述方法论,如何分析财务报表的异常数据。

很多朋友问我:《财务炼金术》和之前的《财务魔术》有何不同?

我想说,《魔术》重点梳理造假手段,而《炼金术》重点研究识别财务异常的信号。财务分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你必须先看过《魔术》,对各种造假手段有过梳理,才能对《炼金术》中的分析方法,有更深的认知。

研究是一件需要不断深入,不断梳理,不断推翻已有认知的过程。很多人认为财务造假,和识别手段,是一回事。但其实,当你细心梳理过后才会发现,它们完全是不同的知识体系。

你可以尝试一下,把两份脑图拼接在一起。或许,能够感受到一个和以往不同的研究框架。

我们在《炼金术》中提出的方法论,一是纵向分析,从营收、毛利、净利、现金流、应收账款、存货等核心数据,分析波动异常;二是横向分析,在三大财务报表之间,寻找勾稽关系的漏洞。

也许这套分析体系并非万能良药,但我们运用它,已经能够排除大多数财务有漏洞的公司。

我们靠这套体系,选出30只持仓标的,我们正在把研究转化为持仓,未来还将发行自己的基金——名字我已经想好,叫“塔坚一号”。

研究,无止境。

希望有朝一日,我们的投资理想,能够变为现实。我已在这个领域摸索多年,即便曾在泥浆中打拼,被全世界质疑,可我一直坚持,不曾放弃。

同时,也希望优塾的读者,都能变成严苛的“丈母娘”。对自己手中的每一分钱,都要像女儿出嫁一样心疼。要把上市公司的财报翻个底朝天,才能避免那些疯狂的财务粉饰、寡廉鲜耻的舞弊欺诈。

最后,祝你好运。我们相信,稳健的投资者夜夜安枕。
2017-《财务炼金术》套餐包含


一本《财务炼金术》案例手册

(内部资料,暂不单卖)

一张优塾智库音频会员月卡

(价值199元,30天无限次畅听音频)

一张财务炼金术要点脑图

(结合案例手册,理看清财务魔术套路)

一个财务炼金术研讨社群

(联系小师妹,提供下单截图和工作名片,加入社群)
财务炼金术框架脑图
若您对《财务炼金术》攻略感兴趣

请扫描二维码下单



详情咨询优塾小师妹
ysxsm2017
《财务炼金术》目录
6
第一部分:营收分析

├──  总体分析:数据六位一体

┴─  耐普矿机财务分析案例

┴─  行业:机械设备

├──  收入确认会计准则

┴─  东方节能财务分析案例

┴─  行业:装备制造

├──  完工百分比

┴─  筑博设计财务分析案例

┴─  行业:建筑设计

├──  财务差错分析:数据乌龙

┴─  永泰隆电子财务分析案例

┴─  行业:电子

├──  税务分析:营业外收入

┴─  爱威科技财务分析案例

┴─  行业:医疗检验诊断

第二部分:利润分析

├── 毛利数据结构异常

┴─  城林科技财务分析案例

┴─  行业:环保设备

├──  营收和资产背离

┴─  新水源景财务分析案例

┴─  行业:水资源管理

├──   净利润波动异常

┴─  日丰电缆财务分析案例

┴─  行业:制造业

第三部分:费用分析

├── 销售费用异常

┴─  科茂林产业财务分析案例

┴─  行业:化工

├── 关联方资金往来

┴─  清溢光电财务分析案例

┴─  行业:制造业

├──  董监高薪酬异常

┴─  泰达新材财务分析案例

┴─  行业:化学材料

├──  三项费用背离

┴─  西龙同辉财务分析案例

┴─  行业:IC卡设备

├──  费用和同行背离

┴─  新博美财务分析案例

┴─  行业:家居卖场

第四部分:资产和现金流分析

├──  应收账款占比畸高

┴─  力合科技财务分析案例

┴─  行业:环保设备

├──  现金流长期为负

┴─  上能电气财务分析案例

┴─  行业:光伏、新能源

├──  账面资金分析:巨额理财产品

┴─  智讯创源财务分析案例

┴─  行业:医疗器械

├── 商誉分析:并购后遗症

┴─  智业软件财务分析案例

   ┴─  行业:医疗软件

第五部分:勾稽关系分析

├──  采购勾稽关系分析

┴─  横向分析案例一

┴─  行业:制造业

├──  库存勾稽关系分析

┴─  横向分析案例二

┴─  行业:复合材料

├──  营收勾稽关系分析

┴─  横向分析案例三

┴─  行业:制造业

第六部分:商业逻辑分析

├──  商业模式分析:合理性

┴─  永祥粮食财务分析案例

┴─  行业:农业设备

├──  销售模式分析:第三方回款

┴─  三锋股份财务分析案例

┴─  行业:园林工具制造

├── 经销商分析:销售过程印证

┴─  普华制药财务分析案例

┴─  行业:医药

├──  客户分析:中国好客户

┴─  思华科技财务分析案例

┴─  行业:网络电视

├──  实控人分析:大股东频繁输血

┴─  科龙建筑财务分析案例

┴─  行业:建筑节能

├──  股东分析:家族企业资金拆借

┴─  江苏联动财务分析案例

┴─  行业:制造业

├──  关联方分析:关联交易产品定价

┴─  嘉必优财务分析案例

┴─  行业:食品配料

点阅读原文,购买IPO、并购、财务分析干货资料


    关注 优先爱劣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