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民俗西秦戏里唱古今

 

文天祥在五坡岭血战被俘,留下流传千古的《过零丁洋》。2011年10月,大型新编历史剧《留取丹心照汗青》在广州首演,是西秦戏在建国六十多年来第一出原创戏。如今,西秦戏作为一种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文天祥在五坡岭血战被俘,留下流传千古的《过零丁洋》。2011年10月,大型新编历史剧《留取丹心照汗青》在广州首演,是西秦戏在建国六十多年来第一出原创戏。


西秦戏粗犷豪放、雄浑激昂,长于武戏。本视频为《留取丹心照汗青》上部
西秦戏,又名乱弹班,与明代陕西秦腔有一定渊源。秦腔怎么会流传到广东?一直存在两种说法:一是明代万历年间,陕西陇右(今甘肃天水)有一位据称与戏剧家汤显祖是挚友的人——刘天虞到岭南做官,带了三个西秦腔班子经江西入粤,继而传播到闽台、粤东,主流戏班扎根于海陆丰地区;另一说法是,明末李自成起义军一路南溃,沿闽赣边界进入广东,军中的陕甘艺人在海陆丰一带聚班演戏而流传下来。

明末清初,广州方言区及潮汕闽语区,都有西秦戏流行。清乾隆、嘉庆年间,海陆丰地区曾拥有三十九个西秦戏班和五十一个走唱曲班,各家戏班名角云集,名伶辈出。正是这一时期的兴盛与繁荣,使西秦戏流行地区从原来的粤东、闽台,逐渐扩大到穗港及东南亚各地。汕尾的高贤斋西秦曲馆,始建于清雍正年间,留传至建国以后,一个业余的唱曲班,居然可以存活三百余年,这也是西秦戏悠久历史的一个实物见证。

西秦戏的绝活——椅子功,演员靠腰、臀、双腿发力,使椅子的四脚轮流以一脚着地,前后左右盘旋,边做边唱,十分精彩。
西秦戏的唱腔、念白虽然沿用了中州音韵,但曲文通俗浅显,加上借鉴当地正字、白字等兄弟剧种和民间艺术的长处,逐渐发展成一个别具风格与特色的地方剧种。西秦戏表演风格粗犷豪放,雄浑激昂,长于武戏,其武打技巧主要取自南派武功;角色分为“打面行”“打头行”“网辫行”“旗军行”等。相传,西秦戏全盛时剧目多达一千多个。

如今,西秦戏作为一种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着古老秦腔的许多艺术因子,是明清地方戏传播流变的活物证之一 ,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


    关注 发现城市之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西秦戏 相关文章